1、父母的心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2.感受小说“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的风格特征。教学重难点:1. 理解文章在情节安排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2. 透过语言,感悟、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一、阅读全文,探讨下列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叙述了一对穷夫妇最终拒绝优越条件,不愿把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别人的故事。)2故事中的父母送、换了几次孩子?当时这对父母各是什么表情?(四次。送大儿子时“眼含热泪”,用二儿子换大儿子时“无精打采”,用女儿换二儿子时“失魂落魄”,最后请求归还女儿时“痛哭失声”。)3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请
2、说出理由。(这是一对伟大的父母,他们虽然处在极其困难的境地,但最终宁愿饿死,也不愿骨肉分离。)二、阅读“那天傍晚,轮船已经航行在”至“一家六口过上了好日子”,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对父母前后三次分别以什么借口要回孩子?是意在表现这对父母很会说话还是表现“爱”使得他们使出浑身解数?(大儿子是家里的接班人,况且把老大给别人,次序也不对。二儿子很像去世的婆婆,把二儿子送走,感觉对不住婆婆也对不起当家的;而且二儿子已经五岁了,送走后一定会永远记着亲生父母,很可怜。因为她太小,把这么个无知的孩子送走,觉得当爹的冷酷无情。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意在表现“爱”使得他们使出浑身解
3、数。)2财主夫人最后说:“就作为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财主夫人所说的“父母之心”是指什么?(“父母之心”是指对儿女真诚无私、不能割舍的爱。)3你是怎样理解小说结尾这家人最终过上好日子的交代的?(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对父母对儿女不能割舍的爱,能化解任何困难。)三、战国策中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认为本篇课文中的父母不愿把儿女给富人,是不是失策?从理性上说是失策的、不明智的,但理性却经不住感觉和情感的考验,本文要表现的是这对父母不愿骨肉分离的动人情感,不能脱离文本讨论其得失。四、同样表现父母之爱,本文和前两篇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说说不同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好
4、处?不同在本小说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好处是有口语交际的现场感,有巧妙的“开场白”,每次反悔的理由说得头头是道,父母之心的平凡与伟大之处因此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金 色 花一、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二、阅读“当你沐浴后”至“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回答问题。1文段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孩子对妈妈精神的慰藉?(“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2文段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三次嬉戏
5、: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3孩子为什么要躲起来,并且一再不让妈妈知道?(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4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为了表现妈妈找不到孩子内心的焦急以及找到后的惊喜、嗔怪。)三、拓展延伸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宁愿化作一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母亲,带给母亲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惊喜。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们呢?你会变成什么来回报母亲呢? 示例:假如我变成了一棵芭蕉树,我要在炎热的夏天,为母亲遮挡烈日,给她送去一份清凉。四、本单元作品中还有哪些篇也表现了感恩?背影慈母情深鞋匠的儿子林肯。五、仿照下面几则关于母爱的格言,写出你对母爱的感受和体会。1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示例: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幸福的地方。) 2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示例:世界上所有的美丽与善良,都来自母亲。)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示例:世界上有一种最动人的目光,那便是母亲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