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67350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8《论语》六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8论语六则【导学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4联系自身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5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画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合作探究

2、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火之光,电之光,能照亮世间的道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我们中国的孔夫子排在第一位。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六则。(教师板书论语六则)自学互研1

3、生难字词。(1)字音:殆(di)论(ln)语说(yu)罔(wn)好(ho) 焉(yn) 惑(hu) 逾矩(y j)(2)词义:说:愉快,高兴。现在写作“悦”。 愠:怨恨,心里不满。君子:文中指道德上修养高的人。 罔:迷惑不解。通“惘”。殆:危险。文中是“学业上陷入困境”的意思。 好:喜爱。 乐:愉快,快乐。三人行:几个人在一起走。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立:成就,意即有所成就。惑:疑惑。耳顺:大意为听人说话,可以听出其中隐而未露的意思。耳,听觉。逾矩:超越法度。逾,超越,超过。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说:通“悦”,愉快,高兴。罔:通“惘”,迷惑。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4、。(2)古今异义:朋:古义,同一师门的师兄弟;今义,朋友。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三:古义,虚词,不是确数;今义,表示确数。(3)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指旧知识和新知识)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学法指导一:针对步骤二中的(1)文言文朗读停顿划分方法1句首关联词和发语词之后要停顿。2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6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3作者名片孔子(公元前

5、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主张“仁”的思想,其思想经过后世的系统化,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4作品简介。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的弟子的言行而成的。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划分朗读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交流点拨】示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能把其他五则划分好朗读节奏吗?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6、。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疏通文意,注意下面重点句子的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交流点拨】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交流点拨】复习了旧知识,获得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交流点拨】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合作探究1第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涉及学习上的哪些方面的问题?【交流点拨】包含三层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一层是说既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习当做一件乐事。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一层是说学须有友

7、。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而来,研究学问,释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自然成为乐事。这一层讲的是朋友间虚心互学的学习态度问题。(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层谈了个人修养的问题,其实也表明了学习态度的问题。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修业的正确态度。2其余几则谈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各有什么含义?【交流点拨】(1)二则谈的是“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这里的“知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面的扩大。(2)第三则谈的是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3)

8、第四则孔子借回答子贡提出的问题,教育弟子既要勤学,更要好问,要敢于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一则谈的是勤学好问、不耻下问的态度。(4)第五则谈的是学习态度问题。孔子教育学生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就是说在学习上要有踏实刻苦、永不满足的态度。(5)第六则谈的是学习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孔子认为,自己周围的人一定有有道德、有学问的,也一定有有缺点、有错误的。要学习前者的长处,改正后者的短处。文言文翻译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因此,对关键词语更要字字落

9、实。确定词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想想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合成词与其意思相同、相近,可以替换(替换与被替换者最好具有相同语素)。同时,要特别注意所翻译句子的个性特征:是特殊句式,还是固定结构?含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等),还是有古今异义?若有,一定要辨证施治。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法;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等手法的句子,我们可采用意译法。3.从孔子教育弟子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孔子的什么精神?【交流点拨】第五则中“何有于我哉”表现了孔子的自谦精神;第六

10、则表现其虚心好学的精神。1总结课文(1)论语中很多话后来凝固为成语,下面句中各含一个,请找出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交流点拨】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交流点拨】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交流点拨】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交流点拨】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交流点拨】择善而从(2)课文中有些语句成为阐述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你喜欢用哪句做你的座右铭?为什么?【交流点拨】示例:我喜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它教给我虚心好学的态度。我喜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教会我向他人学习的方法。2拓展延伸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你还积累了哪些?请举出两例。【交流点拨】示例:(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板书设计论语六则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