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7867057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柳叶儿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柳叶儿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感悟和思考的能力。本次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以致用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悟,同时要对学生做好引导,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中华民俗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国。教材分析柳叶儿这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我们讲述了关于柳叶儿的故事,把人们带入了那个苦涩的时代。设喻精巧,农村精致描写可以说到了发挥到了一种极致。学生通过前面散文的学习,已积累了一些关于散文意境的欣赏方法,这篇课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赏析的绝佳文本。通过赏析,唤起同学们对那段困难岁月的关

2、注,体会到过去父辈的艰辛,从而能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品读文中的精彩语句,并体会从中饱含的感情。 3、能与其他类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重点、难点1、 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 2、 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的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文中字词,了解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3、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

3、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导入新课 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南方北方,山谷河畔,田间地头,到处都可见柳的身影。文人墨客们对柳“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是传诵千古的咏柳佳作,描写了春柳婀娜多姿的形态。请从你的积累中回忆写柳的诗句。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

4、柳色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二、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 嚼jio 涩s 瓜秧yng 咔嚓kch 捋lu 逞能chng 噌噌cng 甩shui 蒙蒙亮mng 咯嘣嘣bng 勒紧li 飕飕su 兀地w 痴ch攥干zun 剁碎du 茬ch (2)多音字: 嚼(大吃大jio,咀ju)蒙(mng头转向,启mng,mng古) 勒(li紧悬崖l马) (3)解释词语: 兀地:突然舒展:不卷缩,不皱。逞能:显示自己能干。 攥:握赞赏:赞美赏识。 三、作者、写作背景介绍 1、宋学孟,当代作家,山东昌邑人。毕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和北大作家班。代表作有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段特殊历史的深秋的颜色。 2、

5、要想知道宋学孟在咀嚼什么,我们先要来了解一段历史。1959-1961年是我国历史上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即指1958年中国兴起“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经济政治运动后紧跟着出现的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其间,全国各地旱灾、洪涝、风雹、台风、霜冻、蝗灾、粘虫灾、鼠灾等各种灾害交替出现,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使得在此期间因饥馑而非正常死亡(饿死)的人口急剧增加,计3000余万人,是八年抗战当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1.5倍。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是空前的。确实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确实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一个直接因素。说是自

6、然灾害,其实我们可以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为什么呢?是我们党政治决策的错误。这三年在很大程度上应由“大跃进”决策错误负责任,“大跃进”时期严重高估了粮食产量(浮夸风),采取了一系列错误决策(大办吃饭不要钱的食堂、大量增加城镇和职工人数、投资和人力物力继续向工业方面倾注、排挤农业、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实行粮食高征购政策)因此,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人们是苦难的,他们吃完了野菜、吃树叶(榆钱叶、柳叶)、吃完了树叶吃树皮、甚至吃一种观音土(浮肿)他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这篇反映儿童趣事的叙事散文反映的就是作者在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那种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四、初探课文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这篇叙事散文写的是

7、童年趣事,但写的是童年以为是“趣”,但现在回忆起来是“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的事。第一部分(1、2)抒写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第二部分(314)回忆小时侯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第三部分(15)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2、这篇叙事散文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童年趣事。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 明确:恋抢吃赞,或者,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学生只要言之有理,都予以肯定。 3、本文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叙事散文,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本文作者对小小的柳叶儿怀有怎样的感情?你的依据是什么 (可根

8、据文中原话来回答) 明确:作者对柳叶儿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作者对柳叶儿有着无限的感激之情。第14自然段,“多亏了那些树叶,”“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总之,我们可以体会出全文感情的基调:苦中带涩。 结合课文描写的内容,说说你认为柳叶儿好吃吗? 明确:不好吃。苦中带涩。可紧紧结合12、13两个小节来描述。(具体见教参p122) 抢柳叶儿吃,这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童年的我却感到无穷的乐趣,讨论讨论:童年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最乐”?“乐”在何处? 明确:一乐能显示自己上树爬高的本领;二乐抢摘柳叶儿;三乐吃柳叶儿(

9、品尝)。即:爬树之乐;抢柳叶儿之乐;吃柳叶儿之乐。满足三种欲望。 童年的我的乐趣是爬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实际上这是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经历,因为当时我小,因为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所以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但在今天看来,这种乐的滋味又是何等苦涩啊!(寻找、分析、品味课文中相关的描述。见10节、13节) 文中写道,“天蒙蒙亮”就去抢摘柳叶,“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折柳叶儿并

10、不是令人舒服的差使。而“柳叶儿”吃起来也并不可口,“苦中略带着些涩味”。吃的时候加工过程也很复杂,要先“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在攥干剁碎”,加工过程为什么要这么复杂呢?可以想见,就是为了要把柳叶儿里面的“苦涩”的味道去掉,可见柳叶儿并不好吃。而吃的时候呢,如果做菜包子吃,全家也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其他人没有这个权利,这里又可以看出柳叶儿虽然不好吃,却非常的珍贵,反映出了那时的饥荒的严重程度。 所以文中所说的“乐”只是儿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童年的我的确是感到“乐”,但这“乐”却是“苦中略带些涩”,最多也只能说是苦中取乐而已。 4、课文的语

11、言饱含感情,你认为哪些句子包含了这种感情?完成探究练习二明确;(1)、“我”是真的这样看的。这个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端饥饿在脑袋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会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多么好吃啊!(2)、从中还可以体会到“我”的饥饿、瘦削到何种地步。这是真实的写照,从下文奶奶担心可以看出。5、吃柳叶时,哪些描写浸透着苦涩?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能让你对此有更深刻的了解?明确:菜糊糊粥”的过程中品尝到了苦涩。“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可见,柳叶不经一番精心处理是难以下咽的。那些“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

12、开了吃”等侧面描写又使大家感到了饥荒之严重。从开头的悬念和结尾对比的手法里,体会到作者对柳叶的特殊感情,认识到一“嚼”一“品”中透出的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的不只是柳叶,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丰富内涵。到此,全文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就水到渠成般地被“攥”了出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体会本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品读文中的精彩语句,并体会从中饱含的感情。 3、能与其他类似文章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一、朗读、品味语句 1、引导:阅读就像旅游,除了去观览沿途美景,还要探

13、究其美在何处,为什么美。欣赏一篇美文,我们除了像上步一样去捕捉表层的信息,还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品赏! 2、示范:让我们尝试从描写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文的写作艺术,并进一步鉴赏主旨。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三个“吃光了”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3、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描写优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动情地读一读,再赏一赏,最后说说它“好”在何处?(学生交流)可结合课后探究练习二。 (1)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

14、、抱、摇、摆、溜”写出“我”的陶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 (2)第10段中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四个词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而“冰凉、咯嘣嘣、凉飕飕、滴进、阴凉”等词则写出了抢摘柳叶了的苦涩滋味。 (3)第10段中,把一个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去年鲜红鲜红的。”写出极端饥饿,流露出苦涩之味。 (4)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5)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

15、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极言其饿,侧写生活的苦涩。 4、小结;文章明在写品“柳叶儿”之乐,实质不断点染生活之苦。也许没有这种苦,反倒体会不出其中的乐。正因为生活极苦,才有了尝柳叶儿之乐,苦乐相依,折射出作者对“乐”的辩证思考,即审苦与审乐完美结合。而以苦写乐,正是我们常见的衬托手法。(点出主题思想及主要写作方法) 5、反复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体会文中苦乐相伴的复杂感情。 二、明确主题:体会“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三、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1. 全文以柳叶儿为线索,紧紧围绕中心选材。2. 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开头落笔入题,定下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结尾用人们对待柳的态度

16、和自己对待柳的态度做对比,再次抒发对柳的特殊感情。3. 生动的描写4. 饱含感情的抒情语言。四、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五、拓展延伸: 1、设疑:你怎样看待“苦”与“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2、学生畅所欲言。提示:一切“乐”的品得均建立在“苦”的基础之上。 3、根据你所了解到的自己的父母或长辈的童年吃的食物,与你的童年吃的食物作一对比,以“吃”为话题,口头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总结课文 1、这些咏柳名句中,“柳”是多姿多情的代表,柳常与一个字相谐音?(留)柳,留相谐,你能在柳叶儿中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吗? (1)文章中,也是柳、留相依的。课文第二段中“每当看到那一片片

17、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那苦中带些涩的滋味儿。”一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为什么苦中的带些涩还要去品尝?结语说:“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解开了开头的悬念,表达了对“柳叶儿”作为救命粮的留念之情。 (2)苦、乐相伴,柳留相依,正是本文作者要借“柳叶儿”传达给我们的深切体悟。 2、同学们在学习讨论本文后,已经知道了童年的我的乐趣是爬树、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实际上这是在特殊年代里的特殊经历,因为当时我小,所以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那么,回到今天的生活中来,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 我们现在的生活怎样?那我们对待生活应该怎样?请你用一、二句名言警句来对不知道珍惜的人进行劝说。 七、拓展:今天,人们也吃野菜,请你以谈吃树叶、野菜为话题,说说你的看法。八、布置作业 把刚才的语言训练整理到练习本上。(要求:字数不少于400字) 板书设计:事 情 理柳爬高满足表现之欲苦叶强摘满足竞争之欲乐儿品尝满足口舌之欲相 伴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