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集体备课单元教学分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包括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和小鹿的玫瑰花四篇讲读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春的消息,以及语文园地一和口语交际、展示台几部分内容。本单元除小鹿的玫瑰花之外,其余都课文内容都以发现春天、感受春天为主。这是一组以走进春天为主题串起来的课文。本单元算选课文主题相类似,但每篇课文又有其特点:找春天侧重凸显孩子眼中的初春景色;古诗两首向学生呈现出的是古人对春天的记忆与印象:笋芽儿则是以竹笋这一春天的典型事物折射春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小鹿的玫瑰花是一则关于春天里玫瑰花的故事,课文主题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给他人创造幸福的时候,自己也收获着快乐。下面逐一对课文
2、进行分析:1.找春天教材说明: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看着画面背诵,不但背下语言,还“背”下画面,“背”下丰富的情感。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建议 1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遮、触”(翘舌音,“遮”读一声)、“嫩”(韵母是不是)。2写字指导时重在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规律,如可以把左窄右宽的字集中一起,引导学生先观察其结构特点,让学生自己发现左窄右宽的规律后,再指导他们临写。3.朗读感悟朗读本文,要注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营造一种童话般的情境,把朗读、理解、感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2.古诗两首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材说明: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
4、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教学建议: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避免逐字逐句讲解。教学这两首古诗,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大概了解诗意。 1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条件不具
5、备的地区可由教师简单介绍),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范读或配乐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4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3笋芽儿学习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
6、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拟人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皮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在字形方面,估计学
7、生对“漆、辫”二字的掌握难度较大,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2.这篇童话选择一处春景,展示春天生命力的旺盛。要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以情感熏陶学生,设计贯穿全文的问题,感受笋芽儿成长的过程。可采取读读、画画、议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4.小鹿的玫瑰花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3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教材说明: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从“他常常去松土、浇
8、水”中的“常常”,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鹿很爱玫瑰,他种玫瑰很用心,很辛苦。从他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儿,我们知道小鹿十分盼望见到玫瑰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看到玫瑰花。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惋惜,听了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结尾的这句话,一定会引发学生许多思考。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然后从理解“白栽”入手,去寻找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原因。故事中有四个角色,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学生更容易领悟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原因。教学建议:1.本课共有12个要写的字,数量较大。指导时不可面面俱到,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后联系已有
9、知识,进行迁移式书写指导。如,烧浇,躲躺,由抽,射谢,歌哥,别拐,青、争静,纟、冬终。 下面几点要提醒学生注意:“微”字中间有一短横,下面的“几”字要变弯钩为提;“骨”字上边中间是横折,下面的“月”字变撇为竖;“渐”字中的“车”下面要变横为提,笔顺为先竖后提。 2.学生自读,整体感知。围绕课后“泡泡”中“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这个问题进行初读感知。 结合上下文对比朗读感悟下面的句子,说说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 (1)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2)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 3展示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如,第三、
10、四自然段读得稍慢,在句中体会“惋惜”的意思,读出遗憾的心情。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出高兴、欣慰的语气,表现小鹿因为给人们带来花香、带来美好生活而感到欣慰的情感。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泡泡”的提示自主发现,并按照“我发现燕子的尾巴像”的句式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以调动他们发现的兴趣。要注意两种相似的事物之间哪一种事物像哪一种事物,表达的顺序可以灵活。如,“银杏叶像扇子”也可以说成“扇子像银杏叶”。 做完教材上的练习后,还可进行扩展:你还发现哪些事物之间非常相似呢?如:“河水像一面镜子。”让学生大胆地想象,自由地表达。 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我会说三项内容。 “读
11、读认认”,读8组字词,认识9个生字,借助词语理解字义。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自读自认生字新词“读读背背”是积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春联。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然后教师示范读、师生对读,再齐读、指名读,最后在反复朗读、吟诵的基础上背下来 “我会说”:教师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词语,只要搭配准确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短语,读读写写。 口语交际:本次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以春天里的发现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虽然话题跟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相似,但本次交际的角度和表达的程度要求有很大不同。本次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在过去感知春天的基
12、础上细心观察,并展开想象,突出对春天一些现象的“新发现”;而且还要在说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说”是重点,说好了,写几句话就容易了。可设计以下环节。 1以小鸟小鸟歌曲导入,或以展示老师的一个关于春天的“新发现”导入。2学生在小组同伴面前自由说自己的“新发现”。3让个别学生在全班汇报“新发现”。 4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这是本册教材安排的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写话练习,教师要注意把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提示把自己说的话加以整理写下来即可,写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的主要任务是展示和交流本组语文实践活动的成果,让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提高语文能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教材
13、中两个学习伙伴提示了两种形式:一是收集描写春天的词句,二是展示自己写的有关春天内容的书法作品。这只是举例而已。展示和交流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教师可通过引导,使学生的展示具有更多的语文因素。 宽带网: 这是本册课本“语文园地”中新开辟的一个栏目,借用“宽带”这个网络新名词,新颖有趣,旨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组“宽带网”结合本组专题,让学生了解“市花”的相关知识。除了教材所举的例子,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搜集其他城市的“市花”资料,特别是本校所在城市和附近城市的“市花”。也可鼓励有兴趣和有条件的同学了解某种“市花”的来历,并可在“展示台”里讲讲有关知识。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了解“市树”的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