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峡 【教学目标】1朗读翻译课文,增强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句。2感知文章思路,把握景色特点,探究文章写法。3欣赏三峡风光,体会作者情感,激发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朗读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句。2欣赏三峡风光,把握景色特点。3、体会作者情感,激发热爱之情。【教学难点】探究文章写法。【教学方法】朗读品味 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课前播放长江之歌及三峡图片。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1、激趣导入激昂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将我们引领到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长江三峡”。(投影出示“长江三峡地形图”)“长江三峡” 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
2、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神奇秀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华彩部分。说到这里,同学们想不想去三峡看一看?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逛一逛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的长江三峡。(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其中有一位就是老师特意请来的导游,他就是郦道元,同学们了解郦道元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指名回答,师出示投影,重点突出水经和水经注的关系。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以水经为纲,详细记
3、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了解了郦道元,下面我们就跟着郦道元老先生开始今天的“三峡之旅”二、活动一收拾行囊,准备起程三峡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较多,而且又是文言文,为了咱们的旅程能够顺利进行,咱们得熟读课文,积累必要的基础知识。下面我们先进入今天行程的准备阶段“收拾行囊,准备起程”。1、朗读课文作为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朗读,能读准字音,读清停顿。下面我们来听一遍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朗读,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部分句子的停顿。出示投影)2、翻译课文朗读了课文,还必须能正确翻译和理解课文的意思。下面请同学
4、生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按照老师以前教给同学们的“文言文翻译六法”来翻译这篇课文。(投影显示:文言文的翻译六法:对-对译;换-替换;留-保留;删-删略;补-补充;调-调换)请同学们先小组合作讨论,把自己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不会翻译的词句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马上全班来解决。(学生小组讨论)学生提出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互助解决;教师适当引导、点拨。翻译情况检查,指名回答下列问题。(出示投影)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略无阙处 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飞漱其间 属引凄异翻译下列句子。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活动
5、二整体浏览,自由观光刚才我们翻译了课文,却忽视了对文题的理解,题目中的“峡”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明确:两山夹水的地方是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游览山峡的山水,进入今天旅程的实质性阶段“整体浏览,自由观光”。1、整体浏览,感知课文我们先来整体浏览一下课文,课文先写的是山还是水?(明确并板书:先写山,后写水。)课文写了三峡哪几个季节的景物?(明确并板书:夏、春冬、秋。)下面指同学们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提示:可采用“文中 (文中的原句)是说 (自己的语言),从中我感受到了 的 (特点)。”的句式说一说。(学生朗读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启发引导,适时点拨。)师小结并完成板书:刚才同学们
6、的品读都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如:山的连绵、高峻;夏水的迅疾;春冬的清幽;秋的凄婉。2、自由观光,体会情感通过刚才的浏览,我们感受了三峡的四季景色,假如给你一次带团自由观光三峡的机会,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前往呢?作为导游,你准备如何向你的游客解说呢?(学生准备,教师适当指导并请1-2个学生朗读自己的解说词。)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三峡无论哪个季节的景色都是非常美丽的。那么,作者对三峡如此美丽景色的描绘,流露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并板书: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对三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集体朗读这篇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四、活动三探究写法,寻找妙点上面我们随着郦道元老先生
7、,感受了三峡的优美景色,体会了作者的真挚情感,但似乎只顾欣赏景色,而忘记了探讨作者是怎么写的?其实三峡这篇课文的写法也非常妙。(板书:景色美、情感真、写法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行程的第三个阶段“探究写法,寻找妙点”。1、探究写法,寻找妙点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妙,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并用“三峡写得真妙,妙在 (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比如 (举例分析)”的句式简要说明理由。 (学法提示: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品味语言。 可以从表达方式、写景角度、文章结构等方面欣赏文章独特的写法。)(学生合作探究并交流发言,教师点拨引导。)2、探究质疑,畅所欲言课文描写江水,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依次写,
8、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有同学说这样安排没有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写好?你认为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五、活动四学会比较,联系实际课文学习已经结束了,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最后一个阶段“学会比较,联系实际”。1、三峡真美!它曾经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驻足抒情,挥毫泼墨。以前我们就学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学们还记得了吗?(指名背诵)这首诗与三峡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吗?(学生交流回答)像这样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查找来读一读。2、如今的三峡正在进行着一项规模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下面请同学们看一看“三峡工程”的有关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
9、002年11月6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 2009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展开想象,到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将抬高至175米,到那时三峡的景观将会怎样的?请作简单的描绘。(指名回答,教师借助毛主席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
10、湖”简单描述。)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课后作业: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结语:郦道元笔下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今天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红火的三峡工地,正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郦道元用笔装点三峡,建设者用智慧改造三峡,我相信将来三峡的动人画卷上定会留下属于我们同学们的一笔!附:板书设计 连绵 山 高峻 热爱 景色美郦道元三峡 夏 迅疾 情感真 赞美 写法妙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婉【教学设想】三峡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它是北魏时期我国卓
11、越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描写长江三峡的游记性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学习本文,意在使学生能朗读翻译文言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能在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和感知文章思路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所写景色的特点,了解文章在写法上的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为此,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作了如下尝试:一、教学目标的确定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话题,学生学习文言文还有一定难度,考虑到这些因素,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朗读翻译课文,增强文言语感,积累
12、文言词句。2感知文章思路,把握景色特点,探究文章写法。3欣赏三峡风光,体会作者情感,激发热爱之情。这三个教学目标的确定既符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又能够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以上三个教学目标,我把其中的“朗读翻译课文,把握景色特点,体会作者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把“探究文章写法”作为难点。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为了较好地落实这三个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了“朗读品味,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通过朗读品味,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为翻译和理解文言文奠定基础,从而让学生品味文中的景色美、语言美以及情感美;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把握文中景色的特点和
13、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精妙之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发现的能力。四、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篇课文是一篇游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以“三峡之旅”作为课堂的主线。在导入新课,简介三峡和作者的相关知识之后,我围绕“三峡之旅”主要设计了四个活动:活动一收拾行囊,准备起程;活动二整体浏览,自由观光;活动三探究写法,寻找妙点;活动四学会比较,联系实际。“活动一”主要通过听课文朗读和学生自己朗读等步骤让学生学会朗读课文;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相互提问、教师检查等环节使学生把握文章文字意思,学会翻译课文。从而为后面的课堂教学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活动二”主要是学生感知课文环节。在这个环节
14、的教学中,先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写景句子进行品味,从而使学生把握景色的特点;然后设计情境,要求学生写导游词,以此使学生加深对三峡景色特点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活动三”主要是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文写法上的精妙之处,并引导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进行质疑,从而加深对文章写法的认识。“活动四”主要设计两个环节:一是比较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在内容上的联系;二是通过“三峡工程”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想像。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以入联想想像的能力。在这四个活动结束之后,是作业布置和富有激励性的结语。以上就是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肯定有许多不成熟的地
15、方,恳请多提宝贵意见!【教学反思】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三种构想的实施是成功的:1、正确处理了文言基础知识和课文思想内容关系。文言文的教学在设计时往往难做到基础知识和思想内容有机结合,我在设计时将文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作为铺垫和基础,重点让学生学会朗读和翻译课文,在此基础上来分析课文内容和探究写作方法。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文言文教学时基础知识和思想内容难统一、难兼顾的问题。2、正确处理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我在设计和教学时牢牢抓住这个特点,尽量让学生自主朗读和翻译,自主活动,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不以教师的讲解和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这样就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3、正确处理了抓和放的关系。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这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朗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主,放弃了其他一些能力的培养,如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