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核舟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2、技能目标: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 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 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学情分 析
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使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像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绘制示意图。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一、预习检测:
二、出示学习建议,自主学习
三、同层展示,评星
四、小组交流,异质帮扶
五、师生探究:
1.学习第一段。
2.疏通重点字词。注意以下词句。
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 ,没有;因,根据;具,具有。
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yi,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诺。
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云,语气词,无义。
3.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概略介绍明代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来历。
②在概略介绍中,从几个方面说明医师技艺的精湛超凡? 明确: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二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
4.学习第二段。
5.疏通重点词句,注意以下词语。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o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零数,余数。 ②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 ③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 ④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
6.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具体说明的? 明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这个小小核舟的船舱部分是如何雕制的,都雕刻了哪些东西。船舶的舱顶有着竹叶做的船篷覆盖,舱两旁各有四扇小窗户,这八扇小窗户能打开能关上,打开了便可看见雕花栏杆左右相对,关上后就能看见右边窗户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户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这16个字是用石青色。长仅八分多一点,高仅两粒黄米的核舟,它的船舱部分就雕刻了工顶船篷(能看 出是用什么东西做的)、8扇窗户(能开能关)、左右栏杆(上有花纹)、16个字(字字清晰可见)。
②这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段主要采用数字说明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种东西,各有其数,明白清楚,两相对比,其意晓然。
六、课堂小结,课堂检测:
七、布置作业:
个人备课
小结: 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核舟记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最后(6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反思与重建
附:
一、 课前检测题:
(1) 注音:
罔( ) 膝( ) 褶( ) 髻( ) 倚( )
戌( ) 篆( )八分有( ) 奇( ) 诎右臂支船( )
(2)划分节奏: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课堂检测题: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诎右臂支船( )
3、左手倚一衡木( ) 4、虞山王毅叔远( )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作业设置:1、翻译第三自然段(选做)
2、课后练习第三题。(必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