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闻两则 课题1、新闻两则 备课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能力目标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目标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教学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教学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主要教法小组讨论法、讲解法、演示法等教学媒体PPT课件辅助教学知识链接: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
2、、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学习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整体感知:、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人物:中原我军时间:1984年11月4日下午地点:南阳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各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
3、除若干个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二)思考品味:1、完成研讨与练习四2、全文共分为五个层次:1)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2)背景材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3)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原因4)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5)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暗淡。(三)、拓展延伸:1、思考题:俗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文中选择论据来证明蒋军的大势已去?阅读全文寻找证据,证明我军进行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2、感受新闻语言的生动与形象例:比较下面两段话:A、20日夜起,长
4、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30万人。B、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分析:上面两段话主要意思一样,但第1段表达较笼统。第2段中将“越过”改为“突破”,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是经过激烈的战斗才取得胜利的。“渡至”比“到达”的意思具体确切,说明人民解放军是从水路进军的。而第2段中的“24小时内”和“即已”则比“共”字更具体、更准确了,突出人民解放军渡江时间短、进军神速。第2段是毛泽东的原文,和第1段作比较,充分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和简明。(四)、教师总结: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后反思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