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舌象诊断术语标准对比研究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6453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舌象诊断术语标准对比研究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舌象诊断术语标准对比研究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舌象诊断术语标准对比研究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9 月第43 卷第5期Sep.2023Vol.43No.5引用:樊伟,张英,李方园,等.中医舌象诊断术语标准对比研究分析.中医舌象诊断术语标准对比研究分析 J.现代中医药,2 0 2 3,43(5):11-18.现代中医药Modern Chinese Medicine11中医舌象诊断术语标准对比研究分析樊伟引张英李方园王昭璇”侯晔(1.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广东广州510 3 0 0;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 8 47)王政苏贺王王传池1*乔铁2*摘要:基于舌象信息采集设备研发过程中对舌象诊断术语的需求,对六项国际、国内中医舌象诊断术语标准展开体例框架、词条数目

2、的横向对比,术语翻译、词条释义的纵向对比研究分析发现,六部标准在上述四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此外,现存六部标准所能提供的基础性术语支撑与舌象诊断设备研发过程中对舌象诊断术语的实际使用需求对比,现存标准在舌象诊断数据客观化、数值化方面存在补充空间。同步完善统一现行标准与开展基于多目视觉三维重建、深度学习分析、色谱比较分析等技术的实验研究相关工作,能够助推舌象诊断现代化、标准化、客观化进程。关键词:中医;舌象诊断;术语;标准;差异性;舌象信息采集设备中图分类号:R241.25D0I:10.13424/ki.mtcm.2023.05.003Comparative Study and Analys

3、is of Diagnostic TerminologyStandard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ngue ImagingFAN Wei ZHANG Ying LI Fangyuan WANG Zhaoxuan HOU YeWANG Zheng SU HeWANG Chuanchil QIAO Tiel2(1.Guangdong New Huangp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int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Guangzhou 510300,China;2.Liaoning

4、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demand for tongue imaging diagnostic termi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ongue im-aging information collection equipment,a horizontal comparison was conducted on the framework and number of entries ofsix i

5、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TCM tongue imaging diagnostic terminology standards.A longitudinal comparative studyand analysis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and entry interpretation found that there were varying degrees of dfferences amongthe six standards in the above four aspects.In addition,compared to

6、the basic terminology support provided by the six ex-isting standards and the actual usage needs of tongue diagnosis termin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ongue diagno-sis equipment,there is room for supplementation in the objectification and numerical value of tongue diagnosis data in theexist

7、ing standards.Simultaneously improving and unifying current standards and conduct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basedon technologies such as multi vision 3D reconstruction,deep learning analysis,and chromatographic comparative analysiscan help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standardization,and objectification

8、 process of tongue imaging diagnosis.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ngue imaging diagnosis;Terminology;Standards;Differences;Tongueimag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equipment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是中医药学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系统工程,对中医药现代化、国*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 0 2 3 A04J1113)*通讯作者:乔铁,医学博士,副教授。E-mail:qiao_王传池,医学博士,助理研究员。E-

9、mail:w c c u k ie o u t lo o k.c o 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2-0 57 1(2 0 2 3)0 5-0 0 11-0 8际化,特别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过去的数十年现代中医药12Modern Chinese Medicine中,中医舌象诊断术语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经过数代贤能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长足的进步。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第一部舌象诊断相关术语,到现如今六部标准并驾齐驱,这一显著变化,彰显出了中医药在世界影响力、重视度及社会地位的不断攀升。但由于国际国内间并未形成统一的舌诊术语标准建

10、设体系,再加之各标准化机构制定、发布存在内在动因的差异 2 ,造成了舌诊术语相关标准参差错落的业态。在舌象诊断设备的研发过程中,对诊断术语的着眼点体现在规范性名词术语、统一性术语翻译、客观化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意义等多维度。检索截至2 0 2 2 年12 月12 日已出版发行的包含中医舌象诊断相关术语的国际、国家标准共6 项,并未检索到相关行业标准。六项标准分别为ISO23961-1:202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cabulary for diagnostics Part 1:Tongue 3 (以下简称标准一)、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

11、准4(以下简称标准二)、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Chi-23961-1:2021发布单位国际标准化组织起草/译制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上海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西医结合研究所出版商无发布/出版时间2021.11.5撰写形式层级式收录舌诊相关词量43ISO23961-1:2021结构由舌体(分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和舌苔(分苔质、苔色)两大类构成。对比分析6 项标准之后发现,现已发行的舌诊相关术语标准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不仅如此,差异2023年9 月第43 卷第5期Sep.2023

12、Vol.43 No.5nese medicine(WHO 中医药术语国际标准)5(以下简称标准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6 (以下简称标准四)、GB/T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 7 (以下简称标准五)、G B/T 40 6 6 5.1-2 0 2 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第1部分:望诊 8(以下简称标准六)。六项国际、国家标准的基本信息统计见表1。六部标准采用了不同体例来搭建舌诊术语框架结构,其对比详见表2。横向对比六部舌诊术语框架结构,突出的问题显示在采用“层级式”编码的标准可以十分明确的识别各词条之间的逻辑框架,而采用顺序“编码式”载录词条的标准,较难搭建舌诊相关术语的

13、逻辑结构,无法准确地识别各词条之间的层级关系。例如,“舌下络脉”一词,在标准一和标准六采用层级式辑录法的两标准中读者可清晰被识别包含于舌体或舌质之下,而在其余三部采用顺序编码式标准中,标准二中“舌下络脉”被列于苔质之后,标准三中“舌下络脉”被列于舌神之前,标准四中“舌下络脉”被列于舌态之后。表1六项中医舌象诊断术语标准基础信息统计表WHO西太平洋地区ISO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2.1编码式64表2 六部标准舌象诊断术语词条结构对比表WHO西太平洋地区WHO传统医学名词中医药术语术语中英对照术语国际标准国际标准舌诊术语部分采用顺序编码载录词条,

14、未明确载录分类方法,较难识别结构。WHO中医药中医基本名词术语术语国际标准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无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32007.12.29编码式编码式6566中医基本名词国际标准侧重点在舌的解剖结构。舌由舌根、舌本、舌体、舌面(分舌背、舌腹)构成。之间亦存在矛盾点,下详述之。GB/T 20348-2006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5.252021.11.26层级式层级式8GB/T 20348-2006GB/T 40665.1-2021GB/T 40665.1-202

15、1由舌质(分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舌下络脉)和舌苔(分苔质、苔色)两大类构成。2023年9 月第43 卷第5期Sep.2023Vol.43No.51舌体/舌质“舌体”与“舌质”两词是否为同义词或是WHO西太平洋地区WHO中医药IS0 23961-1:2021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Tongue muscles舌体and vessels.舌质未收录横向对比六部标准中对舌体与舌态的认识,半数标准均认为“舌体”与“舌苔”可等同。而其余标准对“舌体”和“舌苔”的收录欠缺,或未收录舌体或未收录舌质,并均未提及两词之间的关系。另外,纵向对比各标准之间对两词的释义,4份标准认为“舌体/舌质为舌的肌肉脉络组

16、织”,其中标ISO23961-1:2021舌神荣舌枯舌1.2舌色除标准五外,剩余的5个标准均记载了“舌色”一词,其中标准一和标准三均对“舌色”进行了释义,此外,标准一还记载了关于“舌色”名词出处。目前标准五和标准六两项国家标准中未记载关于舌颜色的名词,其余4项标准中关于舌颜色的名词共有10 个。就单项标准收录的关于舌色的名词而言,未有一项标准完全记载并描述10 个名词。纵向对比来看,标准三收录舌颜色的名词共9 个,是最全面的。横向对比来看,“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四个舌色名词及“舌色”主题词形成基本共识,但从临床及科研视角来看,其余未达成共识的六词条中,“紫舌”“青舌”及双色复合词

17、“青紫舌”均为常用词,全部收录可能更符合实际使用需求。另外,“瘀斑舌”这一常用舌色术语,仅在一部标准中被收录,各标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舌润”一词被收录于标准三中舌色的最后一词,因该标准采用编码式收录,故对此词条的归属不甚清晰。从六部标准词条释义的角度来看,各标准所现代中医药Modern Chinese Medicine否可归为一类,各部标准之间莫衷一是,对比详见表3。表3 六部标准“舌体”与“舌质”记载对比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术语国际标准中英对照国际标准未收录舌体与舌质为同义词。The tongue舌体即舌质。舌的bodyincludes the musculature and肌肉脉络组织。v

18、ascular tissue of the tongue.表4舌神术语对比表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WHO中医药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术语国际标准V合并为“荣枯老嫩”13GB/T 20348-GB/T 40665.1-20062021未收录舌体即舌质。舌的肌肉脉络组织。舌的前1/3部分。Tongue texture准五还明确提出了“舌体/舌质”的解分区。1.1舌神标准二与标准四在辑录时将舌神中的“荣”“枯”与舌形下的“老”“嫩”合并为一个词条“荣枯老嫩”。三项国际标准中两项记载一致,两项国家标准对舌神内容的收录不足。舌神六部标准对比详见表4。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合并为“荣枯老嫩”包含或

19、涉及的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标准一、标准二和标准三均对舌颜色的名词进行客观描述,标准一明确记载名词的来源,标准二描述的部分舌颜色的主证,标准三结合中医理论,简述了病理性舌色的病因病机。1.3舌形为舌体的形状,六部标准中除标准五外,均收录“舌形”1词。舌形下属各描述词的收录对比情况详见表6。标准六中提出要观察舌的胖与瘦,与另外5个标准中“胖大舌”“瘦薄舌”的表述有差异,换言之,胖大舌与胖舌、瘦薄舌与瘦舌是否可统一,目前并未形成共识。标准二、四将“老舌”“嫩舌”同“荣枯”共收人于舌神下,容易产生歧义。“舌”为非外伤性舌体出血,在标准二中记载于“地图舌”之后“强硬舌”之前,而在标准三中,被记录于“肿胀

20、舌”之后和“舌态”之前。“舌”一词的归属问题,从目前所查阅到的两标准中,无法得以明确。标准五未对舌形及其下属种类名词进行记载。除标准五外,剩余的5个标准均记载了“舌舌质(无释义)GB/TGB/T20348-200640665.1-2021V未收录未收录现代中医药14Modern Chinese Medicine形”这一名词,并对其进行定义。同时记载了点刺舌、裂纹舌、齿痕舌。除标准三至五之外,其余3 个标准均有对老舌、嫩舌进行定义。只有标准六有胖舌、瘦舌的记载,只提到名词,没有做解释。除ISO23961-1:2021舌色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终舌紫舌青舌青紫舌枯白舌淡紫舌瘀斑舌舌润注:表中“”表示标准

21、词条收录,“*”表示仅该标准收录,为唯一性收录。ISO23961-1:2021舌形老舌嫩舌胖大舌胖舌肿胀舌瘦薄舌瘦舌点刺舌芒刺舌裂纹齿痕舌舌1.4舌态舌体的自动活动能力为“舌态”,该词被除标准五外的六个标准收录。舌态下属各描述词的标准收录对比情况详见表7。“吐弄舌”一词为“吐舌”和“弄舌”两舌态描述词的复合词,标准四同时收录了三个词,而其余标准却与其不一,标准一、二、六仅收录“吐弄舌”,而标准三仅分别收录“吐舌”和“弄舌”两词。标准二、四载录为“麻痹舌”,而在标准三被称为“舌麻痹”,两词是否可2023年9 月第43 卷第5期Sep.2023 Vol.43 No.5标准五和标准六外,其余4个标准

22、都对胖大舌、瘦薄舌进行定义。除标准一和标准五之外,其余4个标准对肿胀舌有记载。标准三与标准四标准二对舌进行定义。只有标准二光剥舌进行定义。表5舌色术语对比表WHO西太平洋地区中医基本名词WHO中医药传统医学名词术术语国际标准语国际标准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V未收录GB/T术语中英对照20348-2006国际标准未收录未收录V*未收录表6“舌形”及各舌形描述性术语对比表WHO西太平洋地区WHO中医药传统医学名词术术语国际标准语国际标准V收录于“舌神”下未收录未收录GB/T40665.1-2021V未收录未收录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收录于“舌神”下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

23、收录以统一。“舌强”与“强硬舌”为同义词,被标准三明确提出,而其余标准并没有相关的记录。标准五未收录舌态及其下属分类名词的记载。标准六有歪斜舌、痿软舌、强硬舌、短缩舌、颤动舌的记载,只提到名词,没有做解释。标准一对舌态、歪斜舌、痿软舌、强硬舌、短缩舌、颤动舌、吐弄舌有记载,且有定义。标准四对歪斜舌、痿软舌、强硬舌、短缩舌、颤动舌、吐弄舌、舌纵、麻痹GB/T20348-2006未收录GB/T40665.1-2021未收录V*未收录V*未收录未收录2023年9 月第43 卷第5期Sep.2023Vol.43No.5舌、舌干、舌卷囊缩、舌、舌骞有记载,且有定义,最全面。标准二与标准四没有对舌骞的记载

24、。标准三歪斜舌、瘘软舌、强硬舌、短缩舌、颤动舌、吐弄舌、舌纵、麻痹舌、舌骞有记载,且有定义。1.5舌下络脉标准一中给出了舌象络脉的简要释义,并附有图像举例及名词出处,此外还附有辨证。标准三中给出了英文解释。标准六则给出了舌下脉络的辨证的方法。从临床使用及舌诊仪研发过程中术语词库的建立双重角度来看,诸如“青紫”“紫黑”“迁曲”“怒张”“粗张”“细短”“瘀滞”“瘀斑”等对舌下络脉长度、形态、色泽、粗细等描述、诊断性术语在现有的六部标准中均未提及。舌下脉络的诊察作为舌象诊断中一个独立的、重要的一环,对疾病的预测、诊断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9-。因此,舌象诊断术语相关标准中均应扩充完善舌

25、下络脉相关内容。ISO23961-1:2021舌态歪斜舌软舌强硬舌短缩舌颤动舌吐弄舌吐舌弄舌舌纵麻痹舌舌干舌卷缩纤舌舌零舌卷舌下络脉现代中医药Modern Chinese Medicine2舌苔2.1苔色标准三、五均未收录“苔色”,其下属各描述词术语收录情况对比见表9。“灰黑苔”为“灰苔”和“黑苔”两个苔色术语的复合词。这组苔色词,标准二、三、四、六未收录前者,仅收录后两个苔色术语。而标准一仅将“灰黑苔”一词收录,未收录其余两词。“白霉苔”与“白黏苔”中的“白”为苔色描述词,“霉/黏”为苔质描述词,两词均为苔色与苔质复合型术语。标准一中不仅对名词进行简单解释,并附有图像举例及名词出处,有的还附

26、有辨证的方法。标准二中对舌的苔色术语均给出了简单的定义和说明。标准三中给出了英文解释,同时也结合中医理论的思外瑞内,添加引起苔色变化原因的解释;标准四中只提及术语词汇,并未出现解释和定义;标准六则给出了苔色的辨证诊断意义。表7“舌态”及各舌态描述性术语对比表WHO西太平洋地区WHO中医药传统医学名词术术语国际标准语国际标准舌强=强硬舌未收录未收录舌麻痹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V*未收录表8 舌下络脉对比表WHO西太平洋地区中医基本名词ISOWHO中医药传统医学名词术23961-1:2021语国际标准15中医基本名词GB/T术语中英对照20348-2006国际标准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术语中英对照术语国际

27、标准国际标准VGB/T40665.1-2021未收录GB/TGB/T20348-200640665.1-2021未收录V现代中医药16Modern Chinese Medicine表9“苔色”及苔色各描述词术语收录情况对比WHO西太平洋地区中医基本名词ISOWHO中医药传统医学名词术23961-1:2021语国际标准苔色V黄苔焦黄苔白苔灰黑苔灰苔黑苔霉酱苔绿苔白砂苔白霉苔白黏苔染苔药苔2.2苔质“苔质”一词在除标准三、五之外的四个标准中均有提及,其下各描述词术语收录情况表10“苔质”及苔质各描述词术语收录情况对比表WHO西太平洋地区中医基本名词ISOWHO中医药传统医学名词术23961-1:2

28、021语国际标准苔质V厚苔薄苔薄白苔少苔润苔滑苔燥苔糙苔燥裂苔腻苔黏腻苔腐苔剥苔前剥苔中剥苔根剥苔花剥苔光剥苔全苔类剥苔地图舌镜面舌无根苔有根苔积粉苔脓腐苔辩晕苔真苔假苔偏全消长化退2023年9 月第43 卷第5期Sep.2023Vol.43GB/TGB/T术语中英对照术语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V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V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V未收录未收录V未收录剥苔=舌苔剥落未收录未收录光剥舌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No.520348-200640665.1-2021V*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对比见表10。术语中英对照术语国际标准国际标准未收录VV*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

29、无根苔=假苔有根苔=真苔未收录有根苔=真苔无根苔=假苔未收录未收录CB/T20348-2006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V*未收录V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GB/T40665.1-2021V未收录未收录V未收录V未收录V*V*未收录未收录未收录2023年9 月第43 卷第5期Sep.2023Vol.43No.5光剥舌为舌苔消失,如剥脱状之意,在标准一称为“光剥苔”,而标准二称为“光剥舌”,名之舌,实指苔。类似的现象还有“地图舌”及“镜面舌”,皆为名实不符现象。“薄白苔”一词中“薄”为苔质“白”为苔色,乃苔质苔色复合词。将“薄白苔”这类复合词划归于单一词类下,需要商榷。标准三认为有无根苔分别与真假

30、苔同义,但标准六将真假苔与有无根苔单独词条列出,两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偏全”及“消长化退”舌苔整体性描述词及变化趋势描述词仅在标准四中被载录。对“剥苔”类词的关注度,各标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标准六收录了剥苔的各类词,而其余标准多仅收录“花剥苔”一词。标准一中不仅对名词进行简单解释,并附有图像举例及名词出处,有的还附有辨证的方法;标准二中对舌的苔质术语均给出了简单的定义和说明;标准三中,给出了英文解释,同时也结合中医理论的思外瑞内,添加引起苔质变化原因的解释;标准四中只提及术语词汇,并未出现解释和定义;标准六则给出了苔质的辨证的方法。3讨论中医诊断客观化、现代化是中医药现代化支撑性、基础性的关键

31、环节。舌象信息采集与诊断设备的创新性开发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械、材料等工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与碰撞,对于实现中医药学科现代化、客观化乃至标准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基于舌象诊断设备研发过程中,对于舌象诊断术语的需求性而开展的针对已发布相关标准的研究发现,现存的六部国际、国内标准由于定立角度、切人点、侧重点的不同,而导致各标准所辑录的内容、囊括范围及编排体例在规范性、统一性、客观化等角度存在差异。现行多部标准除未能形成统一性认识,不利于设备研发进程中标准诊断术语库的构建。此外,诊断标准暂并未能以数值化数据形式体现,会阻碍了建立标准图像数据库的进程。同步推进统一完善现行标准工作与开

32、展基于多目视觉三维重建、深度学习分析、色谱比较分析等技术的实验研究工作,是舌诊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多目视觉三维重建技术利用多相现代中医药Modern Chinese Medicine机、多角度瞬时抓拍舌图像,能够实现舌体的三维重建,有利于对舌体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诊断,可有效地提高自动判别的正确性,同时对部分舌图特征可形成有效的空间量化 12 13。深度学习是一个多层神经网络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该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舌诊研究中,运用学习对比同类舌之间共同特征,实现对舌体区域自动分割、舌色分类、苔质分区 14-2 0 。借助Snake算法及优化版GVFSnake模型,可以较好的实现对舌体轮廓的分

33、割 2 12 3 。而针对传统舌象分类识别技术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集合色谱分析方法,借助Lab均匀色彩模型,基于自我舌象的比较进行正负片的合成,可达到舌象分类诊断 2 4。基于光谱技术,结合数据挖掘算法,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探究舌体所携带的生理和病理信息,可以建立舌象特征的光学信息表达模式,将在疾病快速筛查、血液成分分析、中医证候辨识以及舌象特征的定量分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 5。舌象标准化采集、舌体自动分区、舌色分析处理这些问题恰是舌象诊断技术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瓶颈问题,融合多重实验技术将会给舌象诊断技术现代化带来无限可能。进而言之,舌象诊断技术的现代化亦将助推舌诊术语规范

34、化、标准化、客观化进程。参考文献1朱建平.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 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 0 16:4.2杨倩,黄奕然,王忆勤.WHO与ISO舌象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对比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 0 2 2,44(8):849-853.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 23961-1:2021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Vocabulary for diagnosticsPart 1:Tongue S.Switzerland:ISO,2016:1-9.4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 0 0 8:8

35、2-85.5 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EB/OL.2022-3-3.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42322.6李振吉.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0 0 8:114-118.7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0348-2006中医基17现代中医药18Modern Chinese Medicine础理论术语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0 6:3 1.8中国国家标准

36、化管理委员会.GB/T40665.1-2021中医四诊操作规范第1部分:望诊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 0 2 1:4-5.9王瑜,李军,陈杰,等.舌下络脉与中老年糖脂代谢的关系 J.中华中医药杂志,2 0 2 3,3 8(2):8 7 1-8 7 5.10张淼,黄蓉,彭强,等.舌下络脉与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关系的临床观察 J.天津中医药,2 0 2 2,3 9(12):1513-1518.11段文华,金金,于鑫,等.肺癌患者舌下络脉积分与血清VEGF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 0 2 2,2 8(10):16 47-16 52.12王元千,陈雪,邵娜,等.多目视觉三维重建

37、系统在中医舌象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0,24(6):661-666.13邵娜.基于多目视觉的舌体三维重建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2 0 19.14李宗润.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舌体分割模型研究与舌象智能化应用探索 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 0 2 0.15邱童.基于深度学习与多特征融合的舌象诊断算法J.现代信息科技,2 0 2 0,4(1):6 3.16罗思言,王心舟,饶向荣.基于深度学习的舌象自监督聚类 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 0 2 3,40(1:12 0-125.17刘伟,陈锦明,刘波,等.基于深度学习的舌体图像分2023年9 月第43 卷第5期Sep.2

38、023Vol.43No.5割和舌色分类研究(英文)J.DigitalChineseMedi-cine,2022,5(3):253-263.18黄留挥,程辉.一种改进FCN的舌象分割方法:双支FCN2sJ.现代计算机,2 0 2 1,2 7(3 1):7 2-7 6.19颜建军,李东旭,郭睿,等.基于二级分类器的齿痕舌分类模型研究 J.中华中医药杂志,2 0 2 2,3 7(4):2181-2185.20钟振,杨朝阳.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医舌象图像分割研究 J.江西中医药,2 0 2 1,52(7):46-49.21 JJang MS,Lee WB.Improved Snakes algorithm

39、 for tongueimage segmentation in oriental tongue diagnosis J.The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Internet Broadcasting and Com-munication,2016,16(4):125-131.22王学民,吕元婷,王瑞云,等.基于双光源的舌质舌苔分离方法研究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 0 16,14(6):434-439.23高清河,刚晶,王和禹,等.基于GVF Snake模型的舌像分割研究 J.科技视界,2 0 18,(6):13 1-13 2.24尚文文,王亚伟,薛双双,等.基于舌象色谱比较分析的舌诊方法 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 0 2 0,57(3):194-202.25赵静,刘明,陆小左等.基于光谱技术的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 J中华中医药杂志,2 0 2 1,3 6(3):12 3 3-1237.(修回日期:2 0 2 3-0 5-18 编辑:蒲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