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邹忌讽秦王纳谏 (二)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三) 重难点:教学重点: 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运用类比说理、设喻说理来表明见解巧妙的讽谏艺术 (四)教学过程【导入环节】(约1分钟) 1.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
2、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2.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目标出示】(约1分钟) 1.掌握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古汉语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自学环节】 1、自学指导(约5分钟) (1)解题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本文语言不算艰深,篇幅也
3、不长,要反复朗读,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 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2.自主学习 (约16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环节】(约10分钟)(1)学生结合资料解题。 (2)通过反复朗读,扫除字词障碍并理清文章结构1.解题 (1)思考:文题有几层意思?讲解“讽谏”。明确: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讽: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
4、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要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2)本文涉及的两个人物你了解多少? 明确: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
5、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音、语气、句读。易读错的字有: 昳(yi )丽 朝(zhao )服衣冠(guan )窥(kui )镜 期(ji )年朝( chao)于齐间(jian )进 (2)再读课文:教师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指导,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6、。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 3. 三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 第一段: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第二段: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谕齐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第三段: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检测环节】(约12分钟)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窥镜( )谤讥( )期年( )形貌昳丽( )市朝( ) 间进( )暮寝( ) 2.把握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邹忌/修/八尺有余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翻译:暮寝而思之( ) 今齐地方千里()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