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时 间课 题藤野先生课型讲读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 学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导入新课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二、预习展示1作家作品:2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
2、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三、整体感知教师播放朗读1标注出难字难词。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绯(fi)红:鲜红。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瞥(pe)见:很快地看一下。畸(j)形:不正常的形状。不逊(X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2、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学生聆听,完成任务学生听读后,讨论明确:3、变换了三个地点:“我”
3、在东京;“我”在仙台;“我”离开仙台后4、理清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1、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学生活动)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学生再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色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
4、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教师引导、提示: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4、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实习热情诚恳解裹脚求实精神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学生采用跳读方式。回答后明确: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学生积
5、极思考,发言。学生朗读1123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红 花 中 学 教(学)案总课时: 2 学 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执教人: 时 间2017年 2 月10 日 第 1 周 第 2 课时课 题藤野先生课型讲读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 学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 复习提问二、 点难拨疑,体会情感1. 设疑:鲁迅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
6、下,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教师小结:(播放电影资料)2. 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思考: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A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思想腐朽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B去 仙 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C弃医从文(显示图片和电影资料)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藏讲义、怀
7、念付诸行动挂照片、写文章学生思考回答学生思考,研讨交流,教师小结。3.小结主题思想。五、反思学习,明确主旨。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2思考: 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3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8、。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 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教师明确。5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诵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六、迁移创新,体验反思。1. 关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争论颇为热烈,对于课后练习一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学生各抒己见,激烈争论。教师提供参考意见。2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引导、鼓励。七、课堂小结。学生朗读课文1、2语段学生集体诵渎第5语段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学生思考、交流后发言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