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升官图(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知文章的观点,了解写作背景。2.感受以本文语言的特点。3.明白文章深层含义教学重难点:1.文章概括观点的能力与语言品读能力的提高。2. 文章语言艺术与深层含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升官图完稿于一九四五年十月,一九四六年先后在重庆、上海及各地上演,曾轰动一时。那时正是旧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之后,写在绝上的协议国民党并不执行,反而加紧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以种种卑劣的手段镇压民主运动。进步戏剧工作者不得不采用迂回曲折的斗争方式,除了再度掀起创作和上演历史剧的高潮外,还积极写作多种多样的讽刺剧。同政治讽刺诗涌现的情形相似,在国统区也一度形成了创作和演出讽刺
2、剧的热朝。升官图就是适应当时现实斗争需要产生的讽刺剧的优秀代表作品,对于反动统治集团是有力的打击,对于广大群众是很好的政治教育和喜剧艺术享受。剧作者在为升官图演出作中写道:“我知道升官图这剧本将要刺痛某一小部分人,但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谁得否认它,那是讳疾忌医。谁要承认它的真实,谁才有勇气去改进它。”(注:升官图,群益出版社1946年6月版,第1页)升官图作者为了避免影剧检查官的刁难,把剧中时间向前推移到军阀当道的“民国初年”,但观众和读者却能透过过去的年代看到活生生的现实。全剧除序幕、尾声外,共分三幕,通过两个流氓强盗的梦境,对国民党统治时代的官场作了淋漓尽致的暴露与讽刺。在“一个凄风苦
3、雨之夜”,一个流氓强盗及其同伙为了逃避追捕,闯入“一所古老的住宅”。在“窗外风雨凄厉”、“远处惨叫之声不绝”的阴沉沉的气氛中,两个闯入者进入睡乡做了一场升官发财的美梦。梦中两个强盗在一次群众暴动后,乘知县受伤、秘书长丧命的机会,混水摸鱼,冒充为知县和秘书长。而县衙门利欲熏心的官僚们和知县太太,为了分得脏款,及时承认两个冒牌货,真知县被卖去当壮丁。除了冒名顶替的知县和秘书长外,这个衙门还有“身材奇短,但总爱耀武扬威地全副武装”、只管六名警察但扬言要“把全城人都杀光”的警察局长,“面圆耳肥,一副发福的样子”、“县里第一等红人”的财政局长,“暮气沉沉,呵欠连天”但“一口气可打二十圈麻将”的教育局长,
4、“一身笔挺的西装,油头粉面”、“外号是摩登贾宝玉,又叫洋装西门庆”的工务局长,还有“妖艳异常”、“跟财政局艾局长在一道”的知县太太,为了“一个五克拉的钻石戒指,一部小汽车,一座洋房”的高价而卖身的马不姐。在“灯火辉煌”、“富丽堂皇”的背景前,展现出了衙门里一件件卑鄙龌龊的勾当。这一伙人面妖魔,既抱成一团,又相互争夺,贪得无厌,无恶不作,把县城闹得乌烟瘴气。忽然传来了省长到这个县视察的消息,群魔又开始了新的自我表演。笨拙的知县死背“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的欢迎词;警察局长大抓乞丐充实警察队伍;工务局长向每户居民收十万元粉刷墙壁,“表示廉洁坦白”;秘书长挖空心思,弄虚作假,把县城伪装成“建设
5、第一”。“仪表非凡”、大讲“廉洁”、“简朴”的省长来到这个县,搜刮贪脏手腕远远高于诸局长。他“头痛”要用金条熏烟做“药”,“左边头痛,一根金条就够;右边痛,要两根;前脑痛,三根;后脑痛,四根;最厉害的是左右前后都痛,那要五根才行”,而且“要五十两一根足赤金子”,“第二次如果再痛起来可要换新的才行”(注:升官图,群益出版社1946年版,第100页)。省长收到了足够的金条,又免费得到一个太太,于是宣布视察完毕,一切太平,枪毙了从壮丁中逃回来的真知县,提拔假知县为道尹,财政局长升为知县,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皆大欢喜。但在省长、知县合并举行婚礼时,怒吼的群众把他们一个个抓走。两个强盗从梦中惊醒。剧
6、中的升官图,表演的是梦境,但表现的却是现实,情节近于荒诞,反映的却是真实,可以说是梦境和现实、荒诞和真实的统一,构成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官场现形记”。剧作者通过这个戏告诉人们,在反动统治下官即是匪,匪即是官,官僚统治者的梦不管多么美妙,但终究不可能长久。剧本在喜剧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从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丑角戏吸取了经验,大胆而又合理地运用夸张这一艺术手段,在波澜起伏的情节发展中,展现反面人物腐朽的灵魂,达到“假中有真”的戏剧效果,把“五四”以来的讽刺喜剧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提高了话剧在广大观众中的威望。继陈白尘的升官图之后,吴祖光的捉鬼传、嫦娥奔月(演出时改为嫦娥)
7、又在剧坛上出现,以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观众和读者。升官图一剧把现实转化为梦境,捉鬼传、嫦娥奔月则借用传说、神话中的鬼和神的世界来影射现实。三幕讽刺喜剧捉鬼传,利用民间传说中钟馗捉鬼的故事,渗入现实内容,借剧中虚构人物的言行,揭露和讽刺国民党统治下举目可见的丑恶现实,既趣味盎然,又发人深思。钟馗原是一千多年前唐代“终南山一个秀士”,中了头名状元后皇帝召见,但皇帝嫌他相貌丑陋不录用。钟馗气愤异常,“大闹金殿”,“头撞金柱而亡”。他会见阎王表明决心,“要斩魔捉鬼,扫荡乾坤,落一个清白世界”。被封为“捉鬼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邪”。于是,他带领随从到人间捉了牛魔王等鬼怪,以为大功告成,痛饮后
8、醉倒成为化石。一千多年后钟馗被鬼闹醒,发现遍地是鬼,捉不胜捉,只好败退。剧中对国民党勾结美帝欺压中国人民,抓壮丁,打内战,以及贪污受贿、营私舞弊等种种倒行逆施,无情地加以揭露和讽刺。例如,剧中有钟馗与京兆尹、牛魔王、易根毛的对话:钟(对京兆尹)你不是那被纱帽压死的京兆尹么?尹是的,好在如今作官不要纱帽了。钟要什么呢?尹要条子,要洋房,要汽车。钟(对牛魔王)你不是那良心丧尽的牛魔王么?牛是我。钟良心还在吗?牛有良心的都失踪的失踪,落水的落水,作炮灰的作炮灰,(大吼)我要良心作什么?我要良心作什么?钟(对易根毛)你就是那一毛不拔的易根毛么?易我现在是易总长,主管财政。钟还那么一毛不拔么?易作风略改
9、。钟如何改法?易主管财政,无非是弄几个钱。如今发明了用钞票,只要印钞机转几转,不是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么?(注:捉鬼传,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44145页)这段对话很简练,但概括的现实内容却是很丰富的,勾画出反动官僚集团的穷凶极恶和贪得无厌。剧中为非作歹的“鬼”正是现实中那些残害人民的“人”。作者说:“我该感谢的是我这个宝贝国家,这个社会,和我们的可憎恶的生活。不有那样的长官,那样的将军,那样的霸者,哪里会产生出我的捉鬼传中的众家英雄?”(注:捉鬼传跋)剧本写到钟馗并没有把鬼捉尽,受欺凌的穷鬼、店小二、店老板依然没有扬眉吐气,既符合当时的现实,又含有剧作者的深意 ,希望被压迫的人们“加倍的反
10、抗才有生路”(注:捉鬼传跋)。三幕神话剧嫦娥奔月,采用嫦娥奔月的神话,赋以现实斗争的内容。作者说:“射日是抗暴的象征,而奔月是争自由的象征;这其中的经过,又是多么适当地足以代表进步与反动的斗争,一部世界史没有超逾这个范围。”(注:嫦娥奔月序)剧中写到后羿射日为人民除了害,但他登上皇帝宝座后转变为大独裁者,强娶民间女子嫦娥为皇后。嫦娥不满于被幽禁的生活,偷吃仙草飞进月宫。逢蒙和吴刚各自代表进步力量和反动力量,嫦娥的父母及三个姊姊,以及受灾与饥饿的人们“代表千载以还,善良的,无辜的,能忍耐亦终能反抗的广大的人民。”(注:嫦娥奔月序)剧本结尾是逢蒙带领武装的人民推翻了后羿的独裁统治。剧作者把朴素美丽的神话同人民反抗强暴的壮丽斗争揉合在一起,反映人民追求自由解放的愿望,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两部戏剧都从鲁迅的故事新编吸取了经验。嫦娥奔月的第二幕直接采用了故事新编中奔月的一部分,把嫦娥厌吃“乌鸦肉的炸酱面”的生动描写搬上了舞台。除捉鬼传和嫦娥奔月外,吴祖光这个时期还写了神话剧牛郎织女、话剧少年游,现实意义不及以上两剧,但戏剧效果都较好,演出时受观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