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860969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设和谐育人环境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 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黄家塘小学德育课题组 我校从2006年开始进行“学校教育优质化途径和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实验。五年来,我校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以及各科研专家的指导下,借鉴了各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学校德育工作优质化的途径和策略研究,积极探索有效德育的实践途径和方式、方法,收到了显著的德育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强调不仅要为“所有人提供教育”,还要为“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在教育普及工作取得巨大进展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努力为全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命题。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德育优质化已是新世纪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最根本的要求。德育优质化是教育优质化的核心,它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工作优质化具有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拟定了“创设和谐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实效”这一课题,旨在从德育途径和方法入手,完善我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合格人才。 二、理论依据   1、发展中的人和个性社会化原理。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这种发展就是其个性社会化的过程,作为社会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和定型,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指标都处在变化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这种可塑性,教育工作者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可使学生朝着我们期望方向发展完善。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2、“双主体”理念。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的主体,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进行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择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行为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行为。 3、生活德育的理念。我们认为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个体品德,改善、提升社会道德的,并不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同样,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发展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必将导致道德和品德的抽象化、客体化,脱离了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必将使这种培养因为失去了生活的依托而流于虚空、无效。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从德育活动来说,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德育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道德认识外显为道德行为,两种过程不断交替,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这一理论,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三、实验目标 (一)加强学科德育建设,形成完整德育课程体系 (二)培养优秀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三)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一体化研究,实现全员育人 四、实验过程及效果 1、创建优质的德育心理环境。 德育工作最重要但却最难做,而做得不顺利的原因往往都是因为教师本身对一些问题忽略了,或者认识不足,心理准备不够充分,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不能冷静地分析,或者对反复出现的问题不能容忍。所以,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成长过程及其外显形式,从而保证自己首先要有一份阳光的德育心理。学校利用教师节开展“老师,我想对你说”、“孩子,我想对你说”等书信往来活动,让师生换位思考,营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 2、创建优质的班级成长环境。 创建优秀班集体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可以健康成长的环境,同时创建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也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过程。在创建优秀班集体过程中,我们提倡各班以打造“书香班级”为突破口,把“书香班级”的建设具体化,比如班级图书数量、人均阅读量、读书笔记、参加校级读书活动成绩、班级文化墙的布置、班级读书活动的开展、班级书香少年的数量等等。把环节如此细化的意义就在于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教育意义,这样让学生每个人都参与其中,从而体会一个优秀班集体在各个层面的要求应该是怎样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怎样去做,从而实现德育过程的生动化、自主化、互动化、实践化。 3、把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之中。 我们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学科渗透等,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探索释放其最大教育功能的规律和方法。几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各类读书征文竞赛、学名人演讲比赛、成语故事表演赛、中外名著经典片段诵读、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亲子诵读、师生诵读、名曲演奏赛等,通过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文化素养,并取得显著成效,校园内涌现出一大批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已经成形。除此之外,跳长绳活动也是我校又一大德育特色。早锻炼、课间、课外活动总能见到学生们身轻如燕的身影。学生在跳长绳的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英勇顽强、自觉遵守纪律、为集体争荣誉等优良品质。 4、创建优质的家校环境。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成长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为此教师必须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方面,所以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我校,定期举办的家长学校深受家长们的青睐。 5、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健康成长。 除了课堂教学及其常规德育活动之外,我们学校还有一种特别的传统办学特色,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健康成长,也让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各项活动中健康发展。采取这种活动中育人的方式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过去的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书本教材为主要知识来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授课,新课改之后学校的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或者是各种条件限制,仍然感觉到学生们的学习内容过于狭窄、学习形式过于单一,成长诸要素方面不够全面和均衡。那么怎样克服这个弊端呢?就是应该在课堂学习形式之外开展更多的各种活动,从而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有自己喜欢参加的活动,或者在各种活动中逐渐培养出具有个性化的求知兴趣。 ----自主兴趣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体育的、艺术的、科技的、信息技术的、书法的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在周三下午进行。 ----大型主题活动。学校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 ----传统性纪念活动。学校利用传统节日组织的各种纪念性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举办的各种公益性活动。 ----班级特色活动。 6、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建设,开发社区德育基础,发挥其教育功能。 我校在开展“学校、社会德育一体化研究,实现全员育人”这一实验以来,已经建立社区教育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如:我校同园林居委会成为携手共建单位;与中山派出所携手共建平安校园;与少儿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与关沮三小联手成为友好学校。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新路,为提高德育优质化,发挥学校的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力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育人环境。 五、结论 实施“创设和谐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实效”课题研究为我校创建德育品牌校,形成学校德育特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创设和谐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验课题的实施,进一步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涵,拓宽了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大幅度提高了教师、家长、社会对“和谐育人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并运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5年来,全校行为规范生人数达到90%以上;100%家长参加我校家长学校的培训;10%的家庭被评为学习型家庭;5年中我校在各级重大赛事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艺术类竞赛连续5年屡获佳绩,其中在建国60周年歌咏比赛中获金奖第一名;体育类竞赛20多人次在区级获奖;科技类竞赛获得团体奖3次,80多人次在连续三年的省创新大赛中获奖;教师撰写的德育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区级中20多人次获奖;学生的读书征文、演讲、讲故事等也在各级比赛中获奖;这些成绩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的促进校风、学风的培养,有利于文化校园的建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进一步的研究,让这一研究课题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执笔:程莉 2010、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