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记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860862 上传时间:2025-0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记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记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记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记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记承天寺夜游近五年中考试题汇编2015年(2015重庆市A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月色入户 ( )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为乐者( ) (4)水中藻、荇交横(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

2、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向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4.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闲人 答案:1.(1)门 (2)高兴 (3)考虑,想到 (4)交错纵横2.(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

3、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意对即可)3.D(水不属于庭中景物)4.示例:表现出苏轼的悲凉心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意对即可)(2015益阳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对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苔痕上阶绿D可以调素琴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B怀民亦未寝(动词,睡觉)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C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芙蕖则不然(芙蕖) D孔子云:“何陋之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

5、之(鱼,我所欲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 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答案:1.D2.D3.A4.(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 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2)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美好(就不会感到简陋了)。5.借景抒情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2015绥化市)阅读

6、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ng)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染:染成。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夕舂:夕阳。10下列加点字与“止午未申

7、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皆被绮绣 D人恒过然后能改11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分) 译文: (2)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 (2分) 译文: 12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2分)13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3分)【答案】2013年(2013沈阳市)阅读选文,完成913题。(17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8、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乙】方山子传(节选)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释】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o),字季常。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朱家

9、、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宗:尊崇,敬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矍(ju)然:惊奇注视的样子。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余告之故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过岐亭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B适见焉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C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D问余所以至此者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俯 而 不 答仰 而 笑 呼余宿 其 家 13

10、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9遂:于是,就相与:一同,共同 故:缘故,原因10B11(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3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 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我因贬官居住在

11、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2012年(2012株洲市)(一)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本文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黄冈南。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2、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2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分) 3请谈一谈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高兴的样子(1分);考虑、想到(1分)2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清闲的人罢了。(2分)3赏月的闲适,被贬官后的淡淡哀愁,面对挫折的豁达。(任选两点即可,2分)(2012宿迁市)【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

13、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此,这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怀民亦未寝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4)思欲就亭止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

14、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答案:1.(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曾经 (4)到,靠近2(4分)(1)(2分)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空明”1分,“盏”1分,句子不通顺酌情扣分。)(2)(2分)于是(或“因此”,“由于这”等)(我)如同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 (“由是”1分,整旬的意思大体正确1分。)3(3分)乐观、旷达(或“豁达、洒脱”等);随缘自适(或“随遇而安”“善于自我排遣”等)。(答对其中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2012朝阳市)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题。(15分)【甲】 记承天寺夜游

15、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 喜雨亭记苏 轼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16、。”“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扶风,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府。苏轼时任凤翔府判官,于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到任。 雨麦,上天下麦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占,占卦。年,年成。有年,指丰收。人们不知道雨麦是不是“祥瑞”,所以占卦。 弥,满。弥月,整月。雨,下雨(动词)。 乙卯,四月初二日;甲子,四月十一日;丁卯,四月十四日。 属,酌。属客,指斟酒给客人喝。 荐,重。荐饥,重复地遭到饥荒。 优游

17、,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念无与为乐者 念:_ 怀民亦未寝 寝:_志喜也 志:_ 雨麦于岐山之阳 阳:_2.将【乙】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 _ 3.【甲】文没有直接写友情,但可从字里行间看出。请你找出相关句子并作简要说明。(2分) _ 4.(4分)(1)贯穿【甲】文的线索是_ (2) 【乙】文的题眼是_5. 【甲】【乙】两文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3分) _ 答案: 1.念:人教版,考虑、想到;语文版,想。(1分) 寝:睡觉(1分) 志:记(1分)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门为阳(1分)2.官吏们在院子

18、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笑。(2分)3.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分)理由:作者夜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此时张怀民果然也没睡,二人心意相通呀!随后一同在庭院中散步赏月。这些都表明二人友情深厚。(1分)4.(1)赏月(月光)(1分) (2)喜(1分)5.甲文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豁达乐观的复杂心情,(2分) 乙文表达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遇到好雨的喜悦之情。(1分,意思接近即可)2011年(2011临沂市)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做6-9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19、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月色入户。 户盖竹柏影也。 盖止午、未、申三时。 止其实湖光染翠之工。 工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安可为俗士道哉?8.【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

20、么不同?(5分)写月语句描写方法9.【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2分)答案:6.窗户原来仅仅,只是美妙7.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怎么能讲给那些世俗的人听呢?8.【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乙】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9. 【甲】文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乙】文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

21、乐的情感。(2011丽水市)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

22、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念无与为乐者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相与步于中庭 21.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2.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完成下表。(3分)选 文时 间景情甲 文月景闲情乙 文更定(8分)20.考虑、想到 我 在21.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22.夜(晚上、夜晚) 雪景 痴情评分标准:第20题3分,每空1分。 第21题2分,每小题1分,第题答“

23、空明清丽”,第题答“水天一色”也可。 第22题3分,每空1分。(2011山西省)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24、【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其岸势犬牙差互: 念无与为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2分)甲文是 乙文是 11仿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 (2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

25、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7(2分)x ; su 8(2分) 大约 ; 睡觉、眠、卧 9 (4分) 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 想到(考虑) 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10(2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2分)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得分)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