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隐私和隐私权(一)课前准备幻灯片打出: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雍阳中学的樊老师,很高兴来到这里与大家相识,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帮助,也预祝我们合作愉快!同时播放音乐秋日私语,学生在浪漫的音乐声中做好课前准备。由于这是一节双优课比赛课,为了调动学生充分参与,与老师愉快合作,故而打出以上内容。一方面不直接展示课题,为导入新课的游戏环节营造神秘感,另一方面又与学生亲切打招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二)导入新课教师:很高兴,今天来到这里与你们相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互相熟悉一下,好不好?活动规则:老师会就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向你提问,你要实话实说。接下来,大家对老师有什么好奇的,你尽管问,
2、老师也会如实回答你;当然,如果我们不想回答,也可以拒绝。学生1:(女)提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李紫薇提问: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回答:1999年1月26日提问:你平时写日记吗?回答:写提问:日记里大都写什么事?回答:老师,我可以不说吗?师:好的,请坐。学生2:(男)提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宋荣容提问:你穿多大码的鞋子?回答:42提问:你有QQ号吗?号码多少?回答:9*1提问:密码是多少?回答:老师,我不想说师:好的,请坐。接下来,你们可以就你们感兴趣的话题向我提问。提问:老师,您多大?回答:可以给你提供参考。我的属相是最能吃的那一个,你猜猜吧。提问:您家住哪里?回答:这个,以后我们进一步熟悉了
3、,欢迎你们到我家做客。提问:老师,您QQ号多少?回答:8*9师:谢谢!为什么有些问题我们不愿意回答呢?生:这是隐私(秘密)。师:是啊,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有了强烈的隐私意识。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隐私的话题。(板书课题)关于导入环节的这个小游戏,最初设计的是学生先问老师,老师回答;然后老师问学生,学生回答。考虑到,学生先问,把握不好主题方向,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话题,所以倒换了先后顺序。另外,还给学生准备了十个备选问题,作为提示。最后因为与学生沟通的还不错,就没有下发。(三)学习新课以上大家的问答向我们展示这些都是我们的隐私,那么我们把这些隐私归归类。隐私包括:1、私人信息:家庭住址、身体缺陷、
4、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2、个人私事: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3、私人领域: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活动一:丽丽的烦恼教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我们所谓的隐私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烦恼。下面我们看看丽丽遇到了什么烦恼?幻灯片展示:我最近刚转学,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同学总打听我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父母职业、QQ号等,我认为这些是我的隐私,我不愿意对不是很熟悉的人说这些。我正烦着呢,班主任老师又拿来一个表格让我填写:姓名性别民族学生家长住址特长关系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电话 师:面对同学的打听,老师的表格,丽丽该怎么才好?生1:告诉同学,填写表格生2:可以不说生3:同学的问题,可以先不回答。老师让填的
5、表格得填。师:确实,有不少内容有时是隐私,不便说,有时它又不是隐私,我们必须说。下面,小组商量一下,以下四个内容什么时候不是隐私?1、家庭住址2、电话号码3、书包4、家庭收入生:讨论并回答1、家庭住址:上网买东西时、同学联系、老师让填表时、老师家访时2、电话号码:上网买东西时、同学联系、老师让填表时、老师家访时、买保险时、买房、买车时3、书包:老师检查时、在安检时4、家庭收入:贷款时、国家进行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时师:当我们的个人私事触及到公共利益或者群体利益时,就不能成为隐私。反之,要成为隐私,除了是个人私事外,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隐私
6、?生:隐私是指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师:那谁能帮助丽丽更好地解决这一烦恼?生:老师让填的表格,如实填写。对于同学的问题,为了方便联系,建立友谊,可以告诉同学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等。至于其他方面,可以等渐渐熟悉了以后再深入了解。活动二:丽丽的困惑师:经过大家的帮助,丽丽豁然开朗,可谁知好景不长,我们一起看看丽丽又遇到了什么难事。最近的风波加上刚转学不久学习还不习惯,第一次月考成绩很不理想,整天魂不守舍,引起妈妈的怀疑。恰好一天我的小学同学王亮给我寄来一封信,妈妈担心我有没有早恋,于是打开了这封信。放学回家后,我看到桌上被打开的信,第一感觉是妈妈偷看了我的信,知道了信中的内容,侵犯
7、了我的隐私权。我非常气愤,出去质问妈妈。妈妈不以为然的说:小孩子有什么隐私,妈妈看看也是关心你嘛!情景对话:信被拆之后我们分为两大组进行对话。A组代表丽丽,B组代表妈妈。学生分两大组进行论述,具体不说了,通过学生的话语可以总结出所要的内容点: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当然也要强调妈妈的担心,引领学生学会与妈妈沟通。师生配合得很默契。为防止学生答得不够到位,在这一个环节做了第二手准备。内容如下:师:下面我们也来听听丽丽和她的妈妈之间的对话。丽丽:大人有隐私,我们未成年人也有隐私权,信是我私人的东西,是我的隐私,未得到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私自拆阅,妈妈也不例外。师:听了丽丽的话,我们知道了依据
8、法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妈妈的行为侵犯了丽丽的隐私权,是违法的,妈妈要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总结: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妈妈:孩子,你是我一手养大的,我将你的一切看得比自己还重要,你还有什么需要跟妈妈保密的呢?现在这个社会很复杂,坏人也很多,你现在还小,辨别能力还不强,万一被坏人影响了怎么办?妈妈看你的信是关心你啊,想了解你交的是哪些朋友,值不值得交,你看你真不懂事!师:听了妈妈的话,我也被感动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的做法是对丽丽的关心,合乎情理。那你们认为丽丽该怎么办?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为了促进家庭的和睦,建议同
9、学们平时要主动的和家长交流沟通,消除父母的担忧,寻找双方都乐意接受的解决途径。)另外老师还要给大家补充一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鉴于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了加强家长对其的监护,家长可以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子女的信件。以上活动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由于同学们表现的很好,所以没有出示。师:可见国家是很重视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的。比如我们在银行会看到一米线。2012年春运开始之前,北京西站在售票口安置了一米自动排队机,我们一起来看新闻,并思考这个一米自动排队机有什么好处?保护了公民的什么隐私?幻灯片播放视频生:一米自动排队机一方面保护旅客的隐私,比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另一方面可
10、以维持购票秩序,防止旅客插队。师总结: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师:下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以下行为是否侵犯隐私权。幻灯片出示,学生判断1、某地派出所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房进行全面搜查。生:是2、警察搜查犯罪嫌疑人住宅。生:否3、在他人房间装摄像头。生:是4、未经他人同意,私自打开他人电脑。生:是之前用“Y”和“N”代表“是”和“否”,后因为不妥改为“是”和“否”,但改动时一时大意,将第4个打成了“否”,还好学生够机灵,当场提出错误,作为老师向学生致歉后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总结:法律规定公民的住宅(空间)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师:通过隐私权的这些内容,我们不难发
11、现,隐私权的真谛就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师:通过老师的分析,谁能说说什么是隐私权呢?生: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活动三:丽丽的勇气既然,我们有隐私权,那么,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怎么办呢?看看丽丽的被侵权经历。一天,我在某论坛上看到有人公开我QQ加密相册里面的照片,散布我的姓名、年龄、父母职业、家庭电话等,并捏造事件诽谤我。最后恐吓我说,如果不按他说的做,就发更多隐私照片和绯闻。我很担心,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师:同学们,请你告诉丽丽最好的解决办法?生: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依法维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
12、偿损失。此环节最初采用的材料是丽丽的妈妈在一家美容美体机构减肥成功后,该机构为广告宣传曝光丽丽妈妈的体重。经过整体分析,这节课的核心是丽丽的经历,最后采用妈妈的例子,效果不太好。遂结合真实案例改编丽丽自己的一段经历。这一环节的出现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是为了给整节课找一个合适的落脚点,便将第二框题的这个内容挪到这呈现。(四)今日收获教师提问(投影展示):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学生1:这节课我了解到我们都有隐私权。学生2::知道了哪些属于隐私。学生3:知道了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后,应该依法维权。(五)拓展与延伸师:我们了解这些内容,最主要的目的是从这些行为中找到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式。请
13、大家思考请大家思考生活在社会中的我们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权呢?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智慧,提几个建议。提示: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网络交往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内容,针对这个活动,制作一份手抄报。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这一环节在开始设计时,没有给出三方面的提示,学生在讨论时就漫无目的,没有针对性,找出来的现象也不够集中,不够有力度。经过分门别类,分组讨论,最后效果明显优于之前。(六)结束语如果把这节课做一个比喻的话,我觉得他就像一座房子,因为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用来隐藏那些不愿意公开,不愿让人知道的秘密,愿人人树立隐私意识,同时尊重他人隐私,才能享受着自由和舒畅,才能享受着安宁
14、和惬意。(七)板书设计 私人信息隐私 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 个人私事 纯个人私事 私人领域 法 律 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 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密 侵权后 依法维权 通信内容保密 教学反思此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1、由于是借班上课,对于学生完全陌生。合作的前提是情感的建立,故而课前准备阶段,用多媒体展示一段亲切的问候语言,既不失单调,又拉近师生距离。2、思想品德课程性质之一是实践性,要求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一步了解学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因而在导课环节采用了我问你答与你问我答的游戏方式,相互增进了解,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并且,游戏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这样的导课能够能够激发
15、学生兴趣。3、整节课的活动分为三个板块:丽丽的烦恼、丽丽的困惑与丽丽的勇气,一个人物贯穿整节课,不拖沓赘述,具有连贯性,构思比较巧妙。另外,为达到三个活动有起有落,体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逻辑顺序,将“隐私权受到侵害后该如何做?”提到前面的环节。打破了教材的设计顺序,重新整合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4、学会搜集、处理、运用信息,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活动一中,丽丽面对同学的好奇,老师的调查,产生了一系列的烦恼,这个烦恼先放一边,随即打出四个内容: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书包、家庭收入,让学生判断什么时候这些不是隐私。活动二中,通过四个行为的判断,明确隐私权包含公民的住宅等私人领域不受他
16、人侵犯。这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观察周边生活,迅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从而得到更好的判断,也帮助学生从更高层次了解隐私与隐私权。5、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新课的理解建立在大量的资料、信息、故事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头脑,激发学生的兴趣。视频一米自动排队机直观地展示公民在私人信息上享有的隐私权。信被拆之后这个故事情节贴近学生实际,容易引发情感的共鸣。这些对调动学生兴趣,创建课堂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6、虽然活动不是很多,但是每个活动都在细处多加留意,给课堂带来极大方便。比如(是)与(否)在颜色上的直观区分
17、,再如恐吓(h)和绯(fi)闻汉语拼音的标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鼓励促进学生大胆参与课堂,甚至可以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在课件上存在的瑕疵。当然,经过认真反思,也发现了在设计上和课堂实施中的不足之处:1、最明显的一处错误:未经他人同意,私自打开他人电脑。(是)打成了(否),也反映了我的马虎与准备不是很充分。不过,学生非常好,当时就指出来,给老师留下纠错的机会,没有对学生产生误导。2、信被拆之后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通过学生的激辩,帮助学生从不同层次理解这一内容。但由于在学生小组讨论时,老师参与过多,把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因而学生在老师的暗示下一语道破,没给留下其他学生辩驳的机会,活动展开效果不是预期的那么好。不过,学生也将二者的辩证关系理清,课堂任务基本完成。3、课堂时间驾驭能力比较差,记错时间,致使课堂收尾环节给人一种草草了事的感觉。4、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自己这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发挥极大的创造性,课堂的设计比较传统,虽然基本上完成教学任务,但作为一节比赛课,并不够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