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基本属性,:(1),同一性含义:,(2),斗争性含义:,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自主检测:,1,矛盾的基本属性(对立统一规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1,)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同一性,(,相比较而存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2,)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3,5.,发生矛盾最多的人,关系密切的亲人和朋友,纠错讲评:,1,5DDAAA 6,7CC,斗争性 寓于 同一性之中,6-7.,乱极则治,暗极则光,纯粹的光明,纯粹的黑暗,相互转化,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依赖,矛盾双方共处一个统一体中,4,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材料: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12,分),典题讲评:,制造使用,5,8.,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只是一些人失业。,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机器人。,典题讲评:,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7,1,、为什么“他们的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2,、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实生活存在的矛盾?,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情境导入:,8,A,、,事事有矛盾(横向),B,、,时时有矛盾(纵向),(,1,)含义,1,、矛盾的普遍性,(,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9,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10,1,、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错误,,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11,(,3,)方法论,:,正确对待矛盾,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12,辨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合理),P68,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不合理),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反而适得其反。(不合理),1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14,A,、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2,、矛盾的特殊性,(,1,)含义:,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15,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6,六国时,赵人公孙龙善辩。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白马非马,公孙龙的论断从哲学角度看错在什么地方?,想一想,17,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互相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18,水果,共性,个性,苹果,水蜜桃,菠萝,寓,于,寓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19,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个性,离不开,共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20,2,、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1,、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火眼金睛:,21,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连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1,)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22,生物,动物,特殊性,普遍性,动物,小鸡,普遍性,特殊性,2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方法论,(,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矛盾特殊性中概括出矛盾的普遍性,在矛盾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24,(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方法论指导意义:,A,、矛盾普便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B,、,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特殊规律,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5,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总结,指导,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8,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做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示范区通过探索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的新途径、新模式,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指导其他地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26,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俗语、成语:,1.,麻雀虽小,五脏俱全。,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4.,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5.,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万变不离其宗。,27,7.,在中部崛起中,中部各省都有各自的特点,有长处也有不足,只有根据各自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中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请简要分析。,典题讲评:,28,7.,中部个省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根据各自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这体现了矛盾着的事物各有其特点,应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4,分),中部个省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不足。这体现了同一事物不同侧面各有其特点,应具体分析各自的“长”与“短”。,中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而不是照搬照抄东部地区的经验。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应根据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特点决定工作思路和方法。,典题讲评:,29,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关系,30,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对立。,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31,4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材料一:,材料二:,2006,年,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注:,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3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11,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对立:,经济建设总要消耗能源与资源,排放污染物,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生态环境保护制约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消耗一定的财力物力,对经济建设产生影响。,统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保护好生态环境能促进经济良性发展;经济建设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统筹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3,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下列名言包含什么哲学道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成统一体。,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合作探究:,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