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人类科技的进步在带给人们社会的、生活的全新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突出表现就是多媒体逐渐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小学课堂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随着多媒体教学深入教学领域,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赋予课堂教学富有时代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怎样能够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呢?一、 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
2、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实施数学创新偶遇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能用多媒体教学,为孩子创设情境,直观形象,表现力和控制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
3、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平移和旋转时,我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意识,使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教学 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生知识的同化
4、和顺应。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视频资料、动画、图文等。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又播放了当初把圆剪拼成长方体的过程,学生很容易由旧知联想到新知,从而发现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最终得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二、 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 以前在教圆柱的体积时,由于教具有限,教师在演示在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时,由于教具小,又不能每位学生都有一份教具,在演示时大多学生看不清楚有了多媒体教学起来轻松多了,又省时,又直观形象,从教师的演示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
5、于原来圆柱的高,轻而易举的得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学生很乐意观看,效果就出奇的好。 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优化教学信息、增加教学容量来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语言描述和板书等方面,语言陈述的内容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前后内容联系困难。板书内容过多,不仅挤占时间太多,而且不利于老师的课堂组织,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例题、习题,使教与练的容量大大地增加。三、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感知行为主要包括视觉、听觉与触觉三种不同的形态。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3.5%来自嗅觉,
6、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这就是说,如果即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教师讲课强的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创设一个集文字、图象、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为一体的立体课堂环境,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声情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序、生动地在课堂上展示各个直观素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状态处于最佳、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四、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传统教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在培养“精英教育”上,
7、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是成功的。而在大众教育阶段,一方面入学比例提高,使得学生整体素质降低;另一方面课堂教学时数缩减,学生所学知识增加;这些众多的因素均迫使我们借助多媒体优化传统教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多媒体技术为数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一个“活”的教与学的平台,而且也使师生能够在该平台里动态地探索和研究数学问题。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主要是数学软件、数学课件等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怎样融入传统教学中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因此,教师应综合考虑该系统包括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这些构成性的要素和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分析、学习
8、者分析、选择合适当信息技术并确定合适的应用方式、教学方式的选用、教学及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又是一个过程性的系统,教师在动态中把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互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根据我的研究实践,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可以考虑以下原则:第一,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要避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机械电灌”或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第二,着意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由于信息技术应用成本较高、某些具体技术尚不成熟,信息技术在有些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依次考虑以下问题,确保
9、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实效:信息技术是否适用于当前教学内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的需要?信息技术在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方面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如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则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应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潜在的优势转变为教学实效?在当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潜在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避免? 第三,信息技术应用与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实现多层次的课程目标。避免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他活动方式的对立;杜绝切断学生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的“全盘信息化”,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剥夺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第四,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相结合。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和放映机等较为传统的教育技术,甚至黑板、
10、粉笔、挂图和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纵深发展的价值。不能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就盲目淘汰或闲置原有教学技术。第五,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机会为学生提供使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让学生在“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习和提高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上要尽可能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机会留下不同的学习空间,并应尽快超越不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用信息技术“满堂电灌”的应用阶段。第六,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中的社会活动,强调在教学中实现“人机互动”与“人际交往”的共存和互补。不能因为过多关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而忽视教学的社会特性,例如,用学生在BBS上的讨论取代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互动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以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发展为小组讨论、个别指导和班级互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也将逐步形成课堂讲授和网络运用并举的局面。审视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现,学生往往感触不深,易疲劳,甚至有厌烦情绪。因此,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对有些内容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