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与化解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5176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与化解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与化解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与化解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6教书育人(中旬刊)2023 年 第 06 期刘辉(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再加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大背景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受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困境成为影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通过分析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价值,在调查研究后,从创设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建设科学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三个层面,分析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的化解策略。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工作环境;评价机制;专业发展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

2、源。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但光刻机、芯片制造、激光雷达、航空发动机、操作系统等 35 项被发达国家“卡脖子”的产品和技术1,因此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在于拥有一支道德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然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一部分教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安于现状,职业倦怠,仅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或者在各行各业都开始“内卷”的大潮中因缺乏职业效能感,索性“躺平”。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有巨大的消极影响。一、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现状(一)工作负荷

3、大工作负荷反映一定时间内人体所承受的工作量,包括为履行职业角色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及所消耗的时间,总量及不同工作任务的结构比例共同决定教师工作量状况。2中国教师发展报告 2022于对我国 31个省市的 51381 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分析指出,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总体水平偏高且呈现上升趋势。具体而言,在工作时间利用方面,多数教师认为工作日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且平均每天工作时长大于 8 小时。在工作内容结构方面,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经常被要求参加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调研结果还显示,教师工作强度在各个维度有显著差异。如,在从区域维度比较,东部地区教师工作强度水平最高,西部与东北地区教师工作强度水平次之,中

4、部地区教师工作强度水平最低。从主体身份维度比较,女教师现阶段自我感知的工作强度显著高于男教师,班主任工作强度显著高于其他身份教师。3过重的工作负荷和大量的与教学无关的其他事务挤占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时间,消耗了教师的教学精力,长此以往,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失去了热情,也影响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二)职业倦怠当今社会对某些教师角色的不认可,再加上社会对教育的密切关注、教育质量提升的压力、过重的工作负荷、职称晋升等内外压力使部分教师在身体和心理上承受双重考验。尤其是 45 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还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当薪酬的上升面临“瓶颈”后,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一方面会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另一

5、方面也会使教师的个人职业认同面临严峻挑战。一旦教师因职业倦怠不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必然会影响其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这对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下一代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三)薪酬差距大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农村地区因交通落后,经济条件较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等因素,导致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普遍不太理想,因此师资队伍流失和教师紧缺的现象长期存在。而城市学校在交通、硬件环境、师资力量等方面远超过农村地区,特别是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教师收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此外,在同地区不同职称级别教师的薪酬也有一定差距。就不同行业横向对比而言,教师群体的工资与公务员和金融

6、行业也有一定的差距。2020 年 5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19 年平均工资数据,在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中,教育行业年平均工资97681元,排名第七。教师待遇逐年提高,无疑是鼓舞人心的。但是教师待遇整体的提升还是需要继续在政策和机制上加以完善。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城乡统筹,拆除既得利益的藩篱。要实现均衡,就要跳出教育框架看发展。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能大大激发教师的工作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与化解策略67教师管理积极性。二、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的价值(一)激发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要实现“尊师重教蔚然

7、成风,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41586 万基础教育教师占我国专任教师总数的86%,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对于办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至关重要。一位具有职业认同感的教师,才会有执念于教师育人的教育情怀,才会有献身于教育事业的自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需要一支具有扎实学识、拥有较高道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感的教师队伍。同样,较高的职业认同感也会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用心育人。(二)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职业认同感是教师在面临社会评价时产生的认同自己职业的

8、主观心理体验,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人们学习知识的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教育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未来 5 10 年内,以ChatGPT 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必将产生颠覆性的影响。5作为中小学教师,想要在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带来的挑战中立足,并不被新技术和时代潮流所淘汰,唯有在积极认同自身职业价值的基础上,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掌握扎实的现代信息技术,以适应时代变革。同时,探索将 AI 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让 AI 为教师教学服务,而不至于因无法适应新技术变革被新

9、技术所淘汰。教师更多的是要关注如何用好新技术服务教学,而不是回避与恐惧,因为 AI 终究是机器,无法给学生带来情感上的体验和心灵的交融,也无法取代教师在学生人格塑造和精神世界交流的地位。因此,教师更多的是要关注自身专业发展,做综合素养高的新时代大国良师。(三)打造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良师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明确提出,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6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教师是打造这支主力军的筑梦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教师队伍。当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

10、大变局,世界格局正在加速演变,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面对新征程、新使命,面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大国良师”持续涌现,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我国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一个具有职业认同感的教师,才有机会、有可能成为赋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大国良师,有一大批胸怀天下、具有教育情怀的教师,是国家的希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希望。三、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的化解(一)创设充盈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要“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并不断提高教

11、师待遇”。7当今社会,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某种程度上缺少人文关怀。中小学教师给予了太多的社会关注,又面临着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升学率、工作环境简陋、工资待遇不高等诸多问题,虽然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向农村和边远山区以及基层教师倾斜的优惠政策,但人文关怀的缺乏和教师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增大,使得部分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为中小学教师创设具有人文关怀的工作环境,保证他们能够安心教书,用心育人。在体制机制上,应从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优化育人环境,保障教师安心教学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并由地方出台相关细则并贯彻落实。比如,积极推进

12、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落实实施,从法律层面明确教师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的职业身份,全面提升教师的待遇;全年落实地方行政一把手主管教师,将教育发展和教师待遇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出台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社会事务从学校工作中剥离出去,让教师能够安心教学。在社会层面,应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从工作、待遇、生活等方面给予教师更多关心关怀,让他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此外,官方媒体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激励广大教师不忘初心使命,立足岗位实际,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树立高尚师德师风,努力

13、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教育管理机构层面,应进一步优化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加快教师职称改革落地实施,减少与教学无68教书育人(中旬刊)2023 年 第 06 期关的各项评比、考核,让教师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教学,避免因职称评比和繁杂的考核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强调“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实绩”“一线学生工作”在评价中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舒茨伯格认为:使人产生积极情绪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称为激励因素;使人产生消极情绪的都

14、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称为保健因素。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科学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有利于教师对自身职业产生更高的价值认同感,进而激励教师培育出高质量的人才。在教师激励评价机制方面,要注重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并重,既满足教师生存的需要,又注重教师精神成长的需求。当下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年终绩效工资不高,而且在分配上缺乏具体细致的制度设计,教育部门的文件上只是强调“向一线教职工和班主任倾斜”,但在具体的落实上是学校在负责,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分配不公、教师隐形工作量无法量化统计、学校内部利益结构固化等问题依然存在,影响了绩效工资作用的发挥。此外,基层学校在财务工作的规范上,依

15、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学校因资金紧张,绩效工资和班主任津贴的款项使用上混乱不清,甚至绩效工资被用来发放班主任津贴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在教师的薪资上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切实保障教师薪资待遇的落实,解决部分学校财务紧张的窘境;另一方面,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对不合理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现象进行督查和纠偏,着手建立科学合理的薪资分配方案,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的经济利益。在教师评优评先上,要适当增加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的名额,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要加大对中老年教师、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农村教师的进修培训力度,促进这些弱势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和评估,给予教师更多

16、的精神关怀。(三)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间节点,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关键要靠专业知识精深、道德素养高、学术能力强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再者,当今世界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家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局势风起云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落到了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身上,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力量,更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探索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对教师专业成长和建设教育强国有着重要

17、意义。要探索城镇学校省市级教学能手“送教下乡”,助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优化区域内教师队伍结构,积极开展教育集团间和集团校内部的教师交流和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开展“云教研”和远程名师讲座,网络培训和网络研修,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边远山区的教师做好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提升工作。教师专业成长关键还是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教师培训和经验分享相结合,探索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的长效机制。国之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广大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心怀“国之大者”,为党育人、

18、为国育才。政府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也要密切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积极探索化解策略,为教师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强国提供坚实保障。参考文献:1 协调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EB/OL.https:/ 李新翠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与有效调试 J中国教育学刊,2016(2):563中国教师发展报告 2022发布:中小学教师工作强度总体水平偏高且呈现上升趋势 EB/OL.http:/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5 教育部:ChatGPT 对教育意味着什么代表委员热议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EB/OL.http:/ 中 共 中 央、国 务 院:中 国 教 育 现 代 化2035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7/t20190708_389416Html.(责任编辑:朱福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