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加法运算定律”课后反思
◆绍兴市上虞区城东小学 甘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真正领会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这些源源不断的“清泉”,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本节课在设计中重点在以下方面作出尝试:
一、 经验贯通
彰显课堂的逻辑力量好的数学课堂是自然流淌的,应该有一股内在的、强大的逻辑力量在推动着课堂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断前行。鉴于学生经验系统中已经储存了关于新知的丰厚经验,本节课以经验的激活、提炼、拓展和积淀贯通全课。课伊始,利用学生课前的调查材料,直接作为学习材料,便于学生通过主动探索重新“发现”、“创造”相应的知识。利用这一简明的结构性材料,给接下来的探讨、交流和对话提供话题。对以往学习历程的回顾,既直接检验了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记忆、辨认和理解,又有效地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数学知识“旧中带新、新旧联系”的发展特点。整节课,遵循“数学学习就是学生既有经验的改造”,以严整、精炼的课堂结构所产生的内在逻辑力量推进课堂,力求达到“教学思路”“学习思路”和“知识发展之路”的“三路”统一,使课堂呈现出自然、合理的生长质态,引领学生顺利建构新知。
二、 符号意识
本节课,重难点落实在加法运算定律的模型建构,尤其是符号意识的产生,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中,教师在学生用一个式子概括后,加入了一个投票环节,进一步巩固理解为什么a+b=b+a可以来表示所有的式子。透过对这些问题的追寻,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的符号意蕴
而围绕“交换加数位置”进行交流,是学生既有加法经验的自然输出,最后通过归纳总结,抽象表达出规律,引导学生经历了数学模型的建构过程,培养了符号意识,提升了经验水平。探讨“改变运算顺序”,则是刚刚获得的思维活动经验和建模经验的主动迁移和再次强化,它为今后探索其他运算律打下伏笔。此种对比,更加凸显了静心思考的独特魅力、敢于超越的精神力量和高超完美的人类智慧。这是一种人文精神,也是一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推动数学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
三、大数据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平板教学手段,设计了两个大数据收集的例题和习题,一是投票哪个式子能表示所有这样的等式,二是选择应用了什么加法运算定律。利用平板数据分析能力,能快速地反映学生当年的学习状况,尤其是针对每个学生的错误,都在课堂上及时地暴露出来,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和点拨。呈现了一个民主、尊重、开放的数学课堂,一个学生感到“心理安全、自由”的数学课堂,一个教师始终对学生真诚关注、由衷欣赏、恰当指导的数学课堂,一个学生能积极主动展现真性情、表白真想法的数学课堂,本身就是一幅温馨的生活画卷,充满浓浓的教育意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