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哲学视域下的数字人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5069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6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视域下的数字人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哲学视域下的数字人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哲学视域下的数字人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作者简介:金胜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文化服务、图书情报学基础理论与方法论;彭妍,博士研究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收稿日期:2023-01-23 责任编辑:刘 意【数字人文】哲学视域下的数字人文金胜勇1 彭 妍2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保定,071000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秦皇岛,066000摘 要文章从哲学视域分析了数字人文的本质、含义、特征及其对社会和人的影响,探讨数字人文进入哲学视域从而兴起数字人文哲学研究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四个维度对数字人文进行哲学研究,使数字人文与哲学的基本学术视角形成有机关联。以期

2、阐释当代数字人文的方法论本质及其哲学意蕴和深层价值。关键词数字人文 本体论 认识论 价值论 实践论中图法分类号G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23)02-00029-05引用本文格式金胜勇,彭妍.哲学视域下的数字人文J.高校图书馆工作,2023(2):29-33.数字人文是数字时代人文学科和人文精神的重构1。我们在借助数字技术把握世界、探索人文的同时,数字技术也在更新我们的哲学世界观,基于数字技术的视角和方法正在不断影响和重塑人文学科的研究。数字技术对人类认识宇宙、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定位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其导致的深刻变革可以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3、的伟大革命相媲美。数字技术、媒介技术、远程交流技术、算法技术对人类社会而言,都绝不仅仅是工具,而是文化。如今的数字人文,就是技术时代一个新的神话,它对所有的人文学科都提出了挑战。从哲学的视角对其进行认识和研究十分必要。数字人文领域的诸多成果总体呈现技术多于理论的现象,这就意味着数字人文学者更倾向于使用编程这样的技术,而不是对技术进行理论研究。研究技术创新促使人文艺术成果数字化在数字人文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一点从把学者们的牺牲看作以不必要的“理论”为代价“创作点东西”的价值观就可以看出来。对数字系统、计算方法、交互界面以及可视化等模型的构建经常被过分放大,导致在数字人文研究项目中,技术能够轻而

4、易举地成为项目的核心和主导,研究的重心容易向技术倾斜。相比数字人文项目与传统人文研究,人文学者很容易被技术迷惑。数字人文迫切需要进行哲学认识和反思,加强其使用方法和适用领域的理论性和哲学性研究,从而拓展数字人文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如果不及时进行深刻的批判性反思,数字人文在研究规范上的潜力就无法准确而充分地发挥出来,除了技术、方法和工具层面的贡献,数字人文难以为更宽泛的人文学术研究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人文学者如果想与数字技术抗衡,就必须更加认真地对待数字技术。鉴于编码信息、技术和媒体的结合体常常被用作构建新的档案形式,我们需要对各种协议、数据库以及与编码工作相关的理论和哲学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5、数字人文”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人文计算”2。随着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数字人文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逐渐向新技术领域拓展。研究触及的学科也从最初的语言学延伸至史学、文学、图书情报学、法律、哲学等。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数字人文的定义与基础理论研究、数字人文技术及应用实践研究、数字人文教育服务研究、数字人文基础建设研究。虽然有文献利用数字人文的方法研究哲学问题,但从哲学的基本视角分析数字人文本质及发展规律的文献却很少。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成中英撰写的从哲学人文92高校图书馆工作2023/2总第 43 卷第 214 期板块的角度论数字人文3认为实现数字人文是一个方法

6、论问题,数字人文的实现可以赋予史料文本客观化、数字化的表达,但文章仅涉及哲学理论的数字化相关问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胡继华、孙立武在古典的数字人文主义 从柏拉图哲学看数字技术时代人类精神的重构1中强调,从哲学的高度考量,技术不仅是工具也是文化,数字人文主义将进一步深化存在论的人文主义;复旦大学生命医学伦理研究中心杨庆峰撰写的数字人文方法论的四重追问4首次提出数字人文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且有着整体性方法论的意义,并通过四重追问来夯实其理性反思。数字文明时代,坚持用人文情怀、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来守护人文科学研究的底线,才能够避免数字人文研究陷入仅对原有文明数字化的误区。本文抛开现有大多数数字人文

7、研究的技术模式,从哲学的视角出发,主要对数字人文的本质和价值进行探究。1 本体论视域中的数字人文本体论是探究事物的本原或基质的哲学理论。从本体论视域看数字人文,主要研究数字人文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探讨数字人文研究会引发哪些新的本体论问题。1.1 数字人文的本质数字人文的唯一性概念并不存在,研究者依据其所处领域的不同而以不同的方式来定义和使用这个词。有人把它看作是交叉学科,是一种新型学术研究组织模式,也有人把它看作是一种文化模型,表现为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与人文知识开展的合作性、跨学科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出版发行等活动5。笔者认为它的本质是一种方法论。人文学术与数字技术各有特色,人文学术研究充满了

8、主观、模糊和不确定性,通常会受情境和情感的影响,故而以质性研究为主;数字技术擅长处理数据,以标准化、结构化的规律计算,最大限度消除不确定性,更专注实证和量化研究。二者的结合产生了许多有意思且有意义的化学反应,反应范围由小到大,反应程度由浅到深,从基于数字技术的文本分析到紧跟网络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多媒介人文关系,数字人文在不断的迭代发展中更新着其本质和功能。二者的结合推动了多种意义上的对话,包括“跨越既有学科界限的对话,跨越纯理论与应用、定性与定量及理论与实际界限的对话”6等。1.2 数字人文的属性人具有社会属性,以人的情感、关系、行为和表现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人文研究必然具有社会属性,因此,数字人文

9、也同样具有社会属性。研究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人类的文化成果,必然要研究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被社会关系所决定和影响就注定了数字人文研究的本质,形成了数字人文的社会属性。数字人文是技术的衍生,更是社会的产物,从产生之时即带有社会色彩。数字人文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生产活动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上7,数字人文的研究也必然建立在一定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数字人文研究的社会属性是其区别于技术研究的特殊本质,并制约着技术研究,因此社会性是数字人文的本质属性。数字技术在被注入人文价值和研究方法后,其功能更加强大,作用领域更加多元,并逐渐接近和融入人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数字技术不再是仅仅用于计算和处理研究对

10、象的内容形式,其本身也承载了研究内容在认知表述和知识传播等人文层面的本质特征和研究价值。人类在塑造技术的同时,这些技术也在影响着人类,改变着人类社会属性的发展。数字人文正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它所携带的开源接纳、便捷共享的理念必将孕育更多知识共建共享平台,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1.3 数字人文引发新的本体论问题数字人文还将引发新的本体论问题,它使得哲学本体论既面临新的挑战,又获得更为丰富的新内容。数字人文如果按照多技术少理论的趋势研究下去,重图形、轻文字,重编码、轻思想,重制作、轻创新,架空思维体验和文字表达,会挑战甚至颠覆传统人文科学研究的核心价值,长此以往将消磨人文精神

11、和人际交流。这应该是数字人文引发的关涉本质的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数字和人文要一体化成长,取长补短,摒弃自我固守,并且以人文主义为指导和灵魂。“跨界”需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审时度势的理性,还要有处理相斥、相容的智慧,更要有超越既往的决心和勇气。2 认识论视域中的数字人文唯物主义认识论坚持从物质到意识的认识路线,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实在的,强调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认识论既包括有关知识本质和知识结构的信念,也包括这些信念在个体知识建构和知识获得过程中的调节和影响作用,这一直是哲学研03高校图书馆工作2023/2总第 43 卷第 214 期究的核心问题8。2.1 数字人文的内涵抛开哲学的研究

12、方法是没有灵魂的,这样的研究方法只能实现研究成果的量变,无法实现质的跨越以及研究范式的跃迁和升级,对学科研究的意义有限。数字人文的具体实践绝不能简单等同于以数字的方式开展人文科学的研究,数字人文的未来发展必须以对它的批判性思考和哲学价值探索为基础。在开始研究之前,必须明晰“人文数字化”和“数字人文化”两个概念。人文数字化是指人文科学的数字化呈现和数字化研究。数字人文化属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人文科学研究素材的获取、标注、阐释与可视化、数字化表现方式,将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融入人文研究领域。通过设计、计算、分析,打破技术壁垒,为学者提供更多历史性、规律性、趋势性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扩展

13、人文研究的潜力,激发人文研究的活力。现有大多数研究者对数字化人文资源甘之如饴,却对近年来产生的原生数字资源保持距离;主要关注技术如何解构传统、如何更新载体,却很少触及原生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如何塑造时代。数字技术不仅是将以前的文明数字化,还用数字记录着当代的文明。我们的研究不应该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人文数字化,还应该认识到这是个社会问题,需要从人文的角度对数字技术进行研究,实现数字人文化。2.2 数字人文的特征基于认识和实践的物质性及精神文化对一个探究领域的重要性,数字人文不断引导人们去关注和认识人文研究如何随着信息存储、处理和传输媒介的变化而变化。数字人文同时具备数字技术的物质特征和文化的精神特

14、征。它既能通过建模、演算和推理使研究突显精密,又能结合社会精神、心理和文化使研究更具哲理。安妮伯迪克(Anne Burdick)在数字人文 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9中提出:数字人文强调视图化的知识生产与组织模式,将设计视为研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重视跨媒介交叉,并且对人文知识“感知范围”的理解更加广阔。数字人文在应用于研发合作性学术工具中还具有环境迁移性和平台迁移性的特征。从技术与人文相融合的角度思考,笔者认为数字人文应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强调物质和精神一体化成长,数字和人文在相互促进中进步;二是以人文主义为主导,数字技术积极吸纳人文主义价值观和人文研究的精神特征;三是放弃固守,实现理解

15、和互补。无论是人文数字化还是数字人文化都期待实现数字与人文的实质性、有效性结合。2.3 数字人文带来新的认识论问题数字人文介入人类认识所形成的新特征,更多的是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它带来了许多新的认识论的问题。一方面,这一维度启发着我们对认识的对象、认识的主体、认识的过程和认识的机制等传统认识论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使“古老的认识论”因触及新技术而焕发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拓展了诸如知识的生产、知识的理解和传播、知识的进化和创新等新的知识哲学问题,使认识论探索的视野更为开阔。因此,在发挥数字人文强大的认识论功能时,我们还必须对其人文效应和伦理问题加以关注,从而控制和引导其认识论功能以助力研究领

16、域的全面发展。3 价值论视域中的数字人文价值论亦称“价值哲学”,是指关于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哲学学说。人文科学致力于研究人的价值和人类的生存意义,从数字人文应用于人文学科的研究可以分析出,对数字人文的价值判断,一直都有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评价。3.1 乐观主义价值论乐观主义价值评价认为,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那样,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人不但可以对技术进行理性选择,还能够进行主动改进,最终实现数字技术遵循着人的需求不断发展和进步。而任何一种进化而来的新技术都是对旧技术中存在的某些不足的补偿或补救,以更加适应人的需求,实现人类生存的价值。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来看,农业

17、文明主要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属功能价值;工业文明主要解决人类发展问题,属工具价值;数字文明主要解决人类自我实现问题,属目标价值,其最大意义就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2 悲观主义价值论悲观主义价值评价则将关注点放在数字人文负面的价值上,认为数字人文巨大而先进的功能中蕴含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往往以牺牲人类的精神自由和世界的多样性为代价,走向了人文精神的对立面。对数字技术的崇拜、生存环境的数字化、世界的数字化,通过技术工具理性地统治人的虚拟化,使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难以贯注于数字技术之中。132023 年第 2 期金胜勇,彭 妍:哲学视域下的数字人文3.3 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的

18、辩证关系乐观主义代表了人类的一种总体性看法,表明信息技术对于人和人类社会的积极价值是一种主导价值,所以它才为人所选择,才被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提升。悲观主义则使我们用一种冷静的视角,看到信息技术的价值并不是单向的,和任何技术一样,它也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尤其是在当前我们面临诸如数字鸿沟、信息爆炸、数码焦虑,甚至计算机犯罪等新型技术负效应时,数字人文研究就更应加以关注,从哲学上提供“趋利避害”的理据。数字人文的出现跟历史上发生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一样,都会带来一场人类价值的革命,都会导致对传统价值的重估和重构。为此,必须有一种新的伦理学为信息社会提供价值观念上的指导,从而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伦理世界

19、的进步之间保持协同性的变化,或者说努力寻求两者之间新的协同。在研究和应用中既要乐观看待其成就,又要警醒其危害。4 实践论视域中的数字人文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决定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有必要从实践论的角度考量数字人文,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的数字人文。4.1 数字人文的实践场景数字人文是界定人与技术关系层次的人文主义原则并提出场景性释义。人类的高级在于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为适应原始社会发明了狩猎工具,为适应农

20、业社会发明了耕种工具,为适应工业社会创造了机械,为适应信息社会创造了数字技术,这些发明创造的工具,可以真实反映人类在当时社会环境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数字文明时代,数字技术、现代化信息设备和各种网络应用被普遍使用,数字化改变着人类对客观事物和主观概念的认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人与技术的博弈中,现实性和虚拟性社会交织融合显著增多,呈现出两栖社会互动趋势。4.2 数字人文的研究范式基于实践论的数字人文研究新范式,包括数字范式、信息范式和前沿范式三个层次。数字范式强调数字技术对人文研究的全面影响,这种影响也表现为从人文的数字化到认识的数字化,而认识的数字化,就是认识活动日益广泛地使

21、用现代数字技术,认识日益深刻地被打上数字技术的印记,它造就了当代认识活动的新特征。数字人文以“信息”为基点形成了“信息思维”“信息方法”“信息视角”“信息观念”乃至“信息世界观”等新的学术流派,成为践行实践论的主要范式。信息范式的理论形态或精神内核就是非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信息实践主义。数字人文的研究对象是数字、是人文,它自身不断涌现新发明、新产品、新成就、新分支和新领域,这些层出不穷的新前沿也不断带来新的实践论问题,形成永无止境的实践论前沿的学术探新,这也是它最具发展活力的前沿范式。数字人文研究范式如图 1 所示,集合了上述范式的数字人文实践论,体现为一种在新技术时代走向新形态的实践论,也

22、是一种具有时代性和中观性的实践论。图 1 数字人文研究范式4.3 数字人文方法论实践在人与技术互动的新模式下,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驱动下,人类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进行数字化表述和数字化传输,更多的是通过人类对知识的数字化建模和对建模研究效果的预期,实现自动化知识生产和表征。数字技术付诸人文实践的过程中,数字人文研究应对“人是什么样的存在”“人文科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等问题进行重新阐释和探讨,也应对人与人、人与技术之互动关系进行重新界定。23高校图书馆工作2023/2总第 43 卷第 214 期从人类、社会和生

23、态系统平衡观出发的数字人文方法论的使用,应被确立为人文科学研究数字化新基建的人文底座。数字人文研究可以不断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更新和制度的重构,不断完善和明确人类精神和价值导向,从而满足技术向善,真正实现技术服务于人的发展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中,无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实施,都要极力避免“技术压制人类主观能动性”的情况。5 结语从哲学的视域研究数字人文对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意义。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到数字是信息社会的“建构物”和“核心表征物”,并进一步理解数字人文的方法论本质。通过辨析悲观主义价值和乐观主义价值,探讨数字人文研究范式,进一步阐述为什么数字人文会造成社会的根本性变化。从哲

24、学的层面把握上述要素及其关联,更好地发展数字文明。哲学视域中的数字人文,是一个动态开放、永远在前沿追踪之途的研究领域,因此,数字人文哲学研究的过程,也是数字人文哲学不断走向未来的过程。数字人文的发展既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要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数字人文一直都在与社会协同发展,其发展步伐同社会需要、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建设等因素密切相关。数字人文研究的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将其同整个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辩证地掌握和遵循其发展的协变性。唯有如此,数字人文才能真正成为有活力的科学研究方法,真正成为社会研究所需要的方法论。参 考 文 献1 胡继华,孙立武.古典的数字人文主义 从柏拉图哲学看

25、数字技术时代人类精神的重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24-40.2 李慧楠,王晓光.数字人文的研究现状 “2019 数字人文年会”综述J.情报资料工作,2020(4):49-59.3 成中英.从哲学人文板块的角度论数字人文J.数字人文研究,2022(2):3-6.4 杨庆峰.数字人文方法论的四重追问J.文艺理论研究,2022(4):81-93.5 冯惠玲.数字人文:在跨界中实现交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2-21(8).6 张耀铭.数字人文的研究与评价J.社会科学文摘,2022(2):5-7.7 毕国帅.马克思社会关系思想的价值旨趣、实践意蕴与当代启示J

26、.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12):74-84.8 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85-189.9 伯迪克,德鲁克,伦恩费尔德,等.数字人文 改变知识创新与分享的游戏规则M.马林青,韩若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23.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哲学M.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35-36.Research on Digital Huma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Jin Shengyong1 Peng Yan21.School of Managemen

27、t of Hebei University,Baoding,0710002.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Qinhuangdao,066000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ssence,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humanities and its influence on society and humanity from the philosoph

28、ical perspective as well as probing into the necessity of studying the philosophy of the digital humanities with the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humanities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Based on these foundations,this paper conducts a philo-sophical study of the digital humanities and m

29、akes an organ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digital humanities.The basic academic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has four dimensions:ontology,epistemology,axiology,and practice.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terpret the metho-dological essence,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and deep value of contemporary digital humanities.Keywords Digital humanities;Ontology;Epistemology;Axiology;Practical theory332023 年第 2 期金胜勇,彭 妍:哲学视域下的数字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