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村行》译文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释】
(1)野兴:指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2)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3)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4)原:原野。
译文: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经微微变黄,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着兴致格外悠长。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静聆听夜晚,看默默无语伫立在夕阳下的数座山峰。
棠梨的落叶红好似胭脂般红艳的颜色,香气扑鼻的荞麦花洁白的如同雪一般。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突然觉得很惆怅,原来乡村的小桥原来像极了我的家乡!
【导读】
王禹偁自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此诗风格淡雅飘逸,词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得白居易、杜甫诗的神韵。首联由动态写景:金菊绽放,花径飘香,马蹄声碎, 菊韵流美。颔联中的“万壑”言群山峻岭,巍峨磅礴。“有声”指山泉飞瀑,流水淙淙。“ 数峰无语”句以人态写山,构思精妙,山峰本不能言,以“无语”称之,“立斜阳”更见晚 山有情,人对山而忘言,山对人而“无语”,两情和谐,长相默契。颈联色彩明艳美丽,“ 胭脂色”与“白雪香”此红彼白,有色有香;“叶落”与“花开”相对,物象天演,灭生自然,富于思理。尾联陡转,以“惆怅”引出作者思乡归隐之意,包含着贬官失意,异乡漂泊 的沦落之感,乡愁浓浓,情趣轻盈而凝重。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出身贫苦。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历任州县官吏、左司谏、直史馆、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宋史》本传言其为人刚正不阿,“遇事敢言,喜臧否人物,以直躬行道为己任”,因此“其为文著书,多涉规讽,以是颇为流俗所不容”。他生性耿直,对朝政直言敢谏,曾三次被贬官,作《三 黜赋》明志:“屈于身而不屈于道,虽百谪而何亏!”咸平四年(1001)卒于苏州,后世称王黄州。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十三卷传世。
王禹偁是北宋初期倡导诗文革新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革弊复古”,提倡“ 韩柳文章李杜诗”,也效法白居易,其诗文风格简雅古淡,质朴平易;语言浅切明朗,清新自然;内容 富于强烈的现实性。宋初诗坛“王黄州主盟一时”,堪称宋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其人品文章于后世影响深远,欧阳修称“想公风采常如在,顾我文章不足论”,苏轼称其“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