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010102中国哲学中国哲学专业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儒、道、佛)和中国近现代哲学,注重开掘中国哲学精神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注重从哲学层面揭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内涵,并探讨中西思想文化的异同,梳理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以及传统思想文化在现代化转换中的价值和趋势等问题。中国哲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传统哲学功底、宽广的现代哲学视野、敏锐的思想洞察能力、娴熟的理论阐释技能,造就涵摄中外而古今会通、理实交融而返本开新的创新性人才,可以胜任高校、科研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和政府机关、文化、出版部门的专业、管理工作。2011招生专业中国哲学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
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专业代码010102专业名称中国哲学10硕士实招人数011拟招硕士人数5预计接收推免生人数硕士招生硕士研究方向硕士考试科目覆盖范围参考书目01儒家哲学02道家哲学03佛教哲学04中西方哲学与文化比较05中国近现代哲学06中国科技文化与伦理07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08中国艺术哲学与美学09中国思想文化与马克思主义101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5中国哲学史824西方哲学史或825中西方美学史夏商周以来中国哲学的发生、发展与繁荣;明朝中叶以后中国哲学发展的新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哲学新发展。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等基本问题和这些问题的提出、转变与持续
3、,以及就此展开的争论。关于美、美的本质、审美对象、审美意象、审美意识等基本问题;真、善、美三者关系的理论探讨及发展。中国哲学史(上、下)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人民出版社;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民出版社;西方美学史朱光潜人民文学出版社。复试形式与内容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国哲学的主要内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中国哲学发展的新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哲学的新发展。西方哲学:关于本体论、认识论等基本问题的观点及其持续与发展。复试形式为面试(包含大约5分钟的英语听说能力考核和不少于15分钟的专业知识与相关问题问答)030207国际关系本学科根
4、据国际形势和我国总体外交发展需要,通过相关课程学习,培养具有深厚的国际问题理论功底和擅长进行学术研究、科技开发及跨国经营的文理复合型人才。要求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基础,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对当代重大的国际政治现实和理论问题比较熟悉,能正确运用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对一般国际关系问题、地区问题、国别问题从事科学研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交往能力;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的相关工作以及外事和涉外机构的工作。2011招生专业国际关系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5、研究部专业代码030207专业名称国际关系10硕士实招人数211拟招硕士人数5预计接收推免生人数硕士招生硕士研究方向硕士考试科目覆盖范围参考书目01科技外交02经济外交03文化外交04大国对外战略与政策05综合国力竞争与治理06全球化与国家系统安全101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36现代科技知识846当代国际关系当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沿、科技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同国家科技强国的途径与经验、高科技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新技术革命的世界影响和我国对策。国际关系的形成及其在当代的演变、国际关系中的基本行为体、国家的对外政策与手段、国际组织、国际法、冷战后的国
6、际战略与安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当今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21世纪的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发展趋势、中国外交战略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当代世界科技周光召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俞正梁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二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复试形式与内容基本概念:高科技主要前沿和特征;高科技与经济发展;高科技与国际政治;高科技与社会进步;高科技与国家安全;高科技与大国关系;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国际格局;国际分工;国家对外政策;联合国组织及其机构;国际法;全球问题;国际战略;国际反恐;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当代自然科学重大问
7、题;和谐世界;协调发展。基础理论:国际关系的历史形成;当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国际关系行为体;对外政策手段;冷战后的国际危机;全球治理的途径;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美日欧俄战略合作与竞争;中国的外交大战略;中国的和平发展;联合国改革的目标与大国较量。复试形式为面试(包含大约5分钟的英语听说能力考核和不少于15分钟的专业知识与相关问题问答)030501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培养研究、熟悉、掌握和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史、国际政治、法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文化素养与人生智慧的宽口径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毕业后既能在高校、科研部门胜任教学与科研工作,又
8、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单位、文化教育宣传机构胜任管理工作。2011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专业代码030501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0硕士实招人数611拟招硕士人数10预计接收推免生人数2硕士招生硕士研究方向硕士考试科目覆盖范围参考书目01马克思主义哲学02政治经济学03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04毛泽东思想05邓小平理论06马克思主义法理论07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08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101政治理论201英语617马克思主义原理819中国共产党党史唯物论、辩证论、认识论、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社会主
9、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和理论成果。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人大出版社2004年版;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人大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复试形式与内容唯物论、辩证论、认识论、唯物史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原则;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试形式为面试(包含大约5分钟的英语听说能力考核和不少于15分钟的专业知识与相关问题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