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桥学校七年级上数学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第 6课时 第一章 第4节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总第 6课时)设计人:张明辉 审核人:【学习目标】1、 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2、 能用直尺、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会用符号“”“”和“=”表示出来。3、 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线段中点的含义,会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能用刻度尺画出一条线段的中点,并能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学习重点】理解线段的性质,会求线段的中点。【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教师寄语:一份努力,一分收获)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P18-19(实验与探究前),理解线段性质,会比较线段的长度,完成下列问题:1、看图1.27,那位
2、同学走的路近?由此可得,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_。2、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_,用_可以测量线段的长度。学习任务二:阅读P19实验与探究,会比较线段长短,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1-30,你会比较两支铅笔的长度吗?你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吗?怎样比较?AB图1312、如图1-31,已知线段AB,怎样画出一条线段等于线段AB?画一画。3、比较下列线段的长短,并用符号表示:MNEFCDABPQCD4、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_,_。学习任务三:自学例1、例2,体会中点的定义,会求线段的中点,完成下列问题。1、如图1-34, 如果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BM,那么点M叫做线段AB的_,
3、这时AM=BM=_。2、如图,在透明纸上画一条线段MN,不用其他工具,怎样做出它的中点P?【预习质疑】_二、反思拓展(教师寄语:反思让人进步)1、从甲镇到乙镇有3条路,其中一条要经过丙村,小莹在纸上画出了示意图(如图)并注明了距离(单位:千米)小亮认为她标注的路程有错误,说说你的看法。2、已知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C=5厘米,CB=3厘米,M是AB的中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并测量出MC的长。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总结是前进的阶梯)1、线段的性质:_。2、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_。3、中点的定义:_。四、达标测评(共10分)1、如图,看图填空(6分)(1)AB=AD-( ) (2)AC=AD-( ) (3)BC+CD=( )-AB 2、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10厘米,C是线段AB的中点,E,F分别是AC,CB的中点,求E,F两点间的距离。(2分)3、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三条路线; (1)甲AB乙; (2)甲CB乙(3)甲CD乙在这三条路线中,走哪条路线近?(2分)五、课后作业 综合能力训练课堂练习部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