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中仿木构门窗的形制流变及设计意匠.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784664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中仿木构门窗的形制流变及设计意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中仿木构门窗的形制流变及设计意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中仿木构门窗的形制流变及设计意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2 4/2023 新建筑|砖、石与木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100871)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中仿木构门窗的形制流变及设计意匠Forms and Designs of Wood-mimicry Doors and Windows of Song and Jin Tombs in Northern China摘要以宋金墓葬中的仿木构门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形制分类(即排比分期),将仿木构门窗的发展过程分为3期,主要表现为一门二窗的组合模式向格子门转变,整体呈现出从简练到复杂的演变路径;进而将墓葬仿木构门窗与营造法式梓人遗制两部古代文献进行对照研究,认为仿

2、木构门窗的发展过程大致与地面木构建筑的演变过程相符,可对文献记载起到印证作用;同时,尝试探讨了几种地区性典型门窗布局的空间含义。门窗因其通过属性和对建筑立面的示意作用,在墓葬中起到映射家居场景、提供魂魄出入口的作用,门窗的屏障属性也使得其在部分地区墓葬中起到烘托祭祀氛围的作用,是墓葬供养空间塑造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关键词中原北方宋金时期仿木构墓葬门窗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wood-mimicry doors and windows in Song and Jin tombs,and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into three st

3、ages by classifying the forms and styles,mainly show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one door and two windows”mode to the“lattice doors”mode,showing an evolutionary path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The paper then compares the wood-mimicry doors and windows with Yingzao fashi and Ziren yizhi,and concl

4、udes tha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wood-mimicry doors and windows is roughly in line with the evolution of doors and windows on the ground,which can serve as a corroboration of the documentary records.Furthermore,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spatial implications of several typical doors and

5、 windows modes in the Song and Jin tombs.The doors and windows in tombs show the faade of buildings and provide entrances and exits for spirits,and also play the role of accentuating the sacrificial atmosphere,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lements in shaping the space of sacrificing the death.KEY W

6、ORDSNorthern China;Song and Jin Dynasties;wood-mimicry tombs;doors and windowsDOI10.12069/j.na.202304032中图分类号TU-0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3959(2023)04-0032-0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208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199)俞莉娜YU Lina门窗是中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装饰母题,具有时代跨度大、地域范围广的特点。中原北方地区宋金时期的砖石墓葬是古代墓葬仿木装饰的巅峰,对地面木构建筑信息的模仿意识强烈。中原北方宋金墓

7、葬中的仿木构门窗形制复杂,其中所包含的形制信息可用来补充地面小木作建筑信息材料之不足。另一方面,在“永为供养”的丧葬思维下,门窗是塑造墓葬空间的重要元素。本文将在中原北方宋金墓葬仿木构门窗的分类与分期基础上,探讨其建筑形制流变与空间设计意匠,尝试探索门窗在不同材料语境下的意义。1简练到繁复: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仿木构门窗的类型、组合模式与分期在探讨墓葬中仿木构门窗的时代分期前,需要先对仿木构门窗进行形制体系的定义与分类。1.1仿木构门窗类型1.1.1版门版门是宋金墓葬中最为常见的假门类型,仅从墓室壁面的版门形制来看,见有两种形态。一类为版门上方出入柱之额,左右出立颊,不砌边桯(B-I型);另一

8、类为门扇上部及左右分别出门簪门簪额额槫柱脑楣立颊立楣立颊门砧门砧阑额地栿地栿桯1版门类型aB-I型bB-II型1a1b本文引用格式:俞莉娜.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中仿木构门窗的形制流变及设计意匠J.新建筑,2023(4):32-38.砖、石与木|新建筑 4/2023 33额及立颊,其外再砌筑边桯一周(B-II型,图1)。1.1.2格子门宋金墓葬中另一类常见的假门类型为格子门。格子门的边框形制也见有两类。一类为门扇外部似版门B-II型中表现出上额、立颊及边桯的形制(G-I型);另一类门扇外部不见有上额、立颊及门簪的表现,一般为通间用多个门扇的形制(G-II型,图2)。格扇的形制亦有区分,一部分为单

9、腰串造(A);一部分为双腰串造,即门扇自上而下分为格眼、腰华版、障水板三部分(B);也见有脑串加双腰串造或双腰串加促脚串造(C,图3)。1.1.3假窗墓室内假窗形制主要有3类,一为破子棂窗(C-I型),二为版棂窗(C-II型),三为花窗(C-III型,图4)。若窗框做法与版门B-I型相同,则标记I,若与版门B-II型相同,则标记II。1.1.4门窗格眼类型宋金墓葬中门窗的格眼形式也十分丰富,大致可按其复杂程度分为3类:格眼使用简单几何纹饰,且不见有条桱上下层叠、内外嵌套等构图,如四直方格纹、四斜方格纹、四直球纹、四斜球纹、龟背纹等(a);格眼使用复杂几何纹饰,出现上下层叠、内外嵌套等构图形式,

10、但不见有花草纹饰,如斜串胜纹、斜串胜嵌亚口纹、斜水卍字纹、四斜毬纹出条桱重格眼等(b);格眼使用花草纹饰,并见有上下层叠或内外嵌套,或如聚四龟嵌合子、毬纹艾叶、三绞格子嵌艾叶、聚六龟嵌芙蓉合子等(c,图5)。1.2 仿木构门窗组合模式门窗组合同样具有丰富的形制信息。中原北方地区的宋金墓葬中,大致见有3类门窗组合模式(图6)。第1类为一门二窗模式(Z-1),其基础形态为版门左右各出一扇棂窗或花窗。在实例中,这一模式又演化出3个类型。一为简化型(Z-1-I),表现为仅有版门、或简化假窗数量;二为复杂化型(Z-1-II),又表现为2个亚型,一为在一门二窗基础上增加门或窗(+),二为墓室壁面表现出多组

11、一门二窗组合();三为变异型(Z-1-III),如假窗并非紧贴版门布置,而是分离在墓室其他壁面的情况,也有格子门与棂窗、花窗的一门二窗组合,以及格子门与截间格子的组合等。第2类为格子门模式(Z-2),完整形态为墓室所有壁面均满铺格子门的装饰做法,此外还有多种非完整形态,如侧壁格子门与正壁夫妇对坐装饰的组合、侧壁格子门与正壁启门装饰的组合等。第3类为壁面建筑模式(Z-3),即门窗布置于壁面建筑之内,而非直接装饰于墓室壁面,以下又可分出两型。一为壁面建筑为墓室仿木构框架的次级装饰,此时壁面建筑多为单层小体量,常见于黄河中下游地区(Z-3-I)。二为壁面建筑即是墓室仿木构装饰主体,常见多层表达,这一

12、形态常见于甘肃、宁夏等河西地区(Z-3-II)。1.3壁面装饰中的仿木构门窗形制分期根据上述分类体系,排比中原北方宋金墓葬仿木构门窗形制,可将其分为3期(表1)。第1期为北宋初至北宋徽宗以前(9601110年)。此期墓葬仅见有版门、破子棂窗,与少量版棂窗、花窗。花窗格眼形式仅见简单几何纹。一门二窗的组合模式最为常见,且在较多实例中布置于正壁。从亚型来看,仅有版门的简化型、多组组合的复杂化型均有发现,少量实例中反映了壁面建筑模式。墓葬仿木门窗整体风格简练,从源流来看,北宋徽宗以前的墓葬门窗表现明显继承了五代时期的做法。第2期为北宋徽宗至金大定以前(11101161年),最为显著的变化是格子门广泛

13、分布和流行。此期前段多见封闭门框内出格子门的做法,格扇多见单腰串造,后段则出现通间格子门的形式,格扇几乎全为双腰串造。假窗的形制则未见同上一期的明显差异。门窗格眼形式以简单几何纹为主,亦开始见有复杂几何纹样。门窗组合中,一门二窗模式仍流行,格子门模式在此期的出现,促进了假窗与假门的分离,出现了格子门与假窗组合的变异亚型,假窗远离假门分散布置的情况也增多。此期墓葬仿木门窗呈现出多类型并存的局面,仿木门窗表现呈现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复杂程度也较第1期有明显提升。第3期为金大定时期至金末(11611234年)。此期表现为格子门的进一步流行。格子门的通间布置成为主流,这也导致了版门和假窗使用频率的降低。

14、门扇仍以双腰串造为主流,但出现了带脑串或促脚串的形式。格眼做法在此期变得繁复,腰串格眼腰华版障水版脑串桯4假窗类型aC-I 型(山西稷山南阳砖雕壁画墓)bC-II型(山西侯马董海砖雕墓M102)cC-III型(山西稷山南阳砖雕壁画墓)5格眼类型a简单几何纹(河南新安李村砖雕壁画墓M2)b复杂几何纹(河南新安李村宋四郎砖雕壁画墓)c复杂花草纹(山西稷山马村砖雕墓M1)2格子门类型aG-I型bG-II型3格扇类型a单腰串造b双腰串造c脑串加双腰串造2a3a3b3c2b4a5a5b5c4b4c34 4/2023 新建筑|砖、石与木部分地区流行起花草与几何纹样的复杂组合形式。墓葬中的门窗关系在此期进一

15、步削弱,格子门模式超越一门二窗模式成为主流,壁面建筑模式则仍在特定地区流行。此期是中原北方墓葬仿木门窗表现的鼎盛阶段。随着格子门的流行,仿木门窗在壁面装饰中占据的比例较第2期有明显提升,在细节表现上也更追求精致的效果。2拟态与文本:仿木构门窗实例与营造法式梓人遗制中门窗形制对比古代木构建筑因其结构及材料的特性,多经历了历代的修缮和翻新,一座建筑即便大木结构部分保留有原构件,其外立面门窗和内檐木作装修也较难保留原始构造的形态,因此现存的早期木构门窗实例可谓寥寥无几。而仿木构门窗作为宋金墓葬壁面装饰的主要题材之一,也成为了了解早期门窗形制特征及发展演变过程的重要材料。宋元建筑技术文献中,对门窗制度

16、的记述主要有二。一为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二为元代民间匠书梓人遗制。下文以版门与格子门为例,探讨仿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中木构门窗实例与文献记载的异同。2.1版门从行文来看,梓人遗制明显借鉴了营造法式的版门制度,但在门扇外框的规定上有所变化,营造法式规定,“额:长随间之广,其广八分,厚三分。双卯入柱地栿:长厚同额,广同颊”2165。梓人遗制规定,“门高一尺,桯广八分,厚四分(桯为门扇框)。额,门高一尺广一寸六分厚四分,长随门扇两颊之外,如额长一尺则颊外引出一寸至一寸二分。地栿(亦曰门限)长同额,广厚同颊”187。营造法式规定额与地栿长应与开间广相当,插入立柱之中,立颊与立柱间的墙体空隙用泥道版填补

17、。而梓人遗制则规定额及地栿仅较立颊长“一寸至一寸二分”,立颊及额外侧另有桯作“门扇框”,并未提及版门构件与立柱及墙体的关系;此书另规定门扇与立颊、额之间,另有立楣和脑楣所组成的一重细木框。法式形制与前文所述版门B-I型边框一致,本文中暂且定义为“开放式框架”;版门B-II型边框则与梓人遗制形制接近,暂且定义为“封闭式框架”。墓葬中所见版门多嵌于建筑墙体内部,与立柱无明确的搭接关系,属“封闭式框架”。“开放式框架”在宋金墓葬中仅见于河南洛阳涧西砖雕墓M179等数例。在一门二窗的组合模式下,假窗的边框做法常与版门一致,即当版门为“开放式框架”时,棂窗也为开放式,符合营造法式“破子棂窗”制度中腰串与

18、额均横跨整个开间的做法。当版门为“封闭式框架”时,棂窗也为封闭式,即立面只见有封闭的边框,棂窗嵌入墙体之内(图7)。中原北方宋金墓葬中,版门以“封闭式框架”为主流形制,营造法式所推崇的“开放式框架”反而是稀见形制,因此可借助其他时代、类型的史料来探讨两种门框模式的流变问题。参考唐代实例,敦煌壁画中所见寺院建筑及贵族墓葬壁画中的门楼形象使用了同营造法式规定中接近的“开放式框架”,此种做法亦见于山西运城泛舟禅师塔和招福寺禅师塔等唐代砖塔。而在懿德太子墓墓道门楼壁画、登封少林寺净藏禅师塔,以及一些晚唐仿木构墓葬中,均表现为“封闭式框架”。推测这两类门框做法在唐代应并存于各地地面木构建筑之中,而“封闭

19、式框架”或更为普遍(图8)。五代实例中,陕西咸阳冯晖墓门楼、陕西宝鸡李茂贞夫人刘氏墓门楼及河南洛阳孙璠砖雕墓3-5等仿木构墓葬中还见有少量“开放式框架”做法。但至宋金时期,中原北方几乎全为梓人遗制所规定的“封闭式框架”版门形制。晋东南地区所留6门窗组合模式a一门二窗模式(河南郑州南关外砖雕墓)b格子门模式(河南洛阳涧西七里河砖雕墓)c壁面建筑模式(山东济南大官庄砖雕壁画墓)6b6c6a7宋金墓葬所见版门形制a封闭式框架:河南禹州白沙砖雕壁画墓M1后室正壁假门b封闭式框架:山西汾西郝家沟砖雕壁画墓东壁假门c开放式框架:河南洛阳涧西砖雕墓M179北壁假门7a7b7c砖、石与木|新建筑 4/2023

20、 35表1中原北方地区五代至金代典型墓葬仿木构门窗形制表墓葬名称年代平面形状版门格子门假窗格眼样式门窗组合边框类型位置边框类型格扇类型位置类型边框类型模式类型山西太原晋祠王氏砖雕壁画墓937圆G-IA正壁/侧壁C-IIIaZ-1Z-1-II:;Z-1-III河南洛阳孙璠砖雕墓940圆B-I正壁C-IIZ-1河南洛阳邙山营庄村砖雕壁画墓五代宋初圆B-I正壁C-IIZ-1山东济南大学壁画墓960圆B-II正壁C-IIIZ-1河南焦作刘智亮砖雕墓980圆B-II正壁C-IIIIIaZ-1河南巩义元德李后陵1000圆不明正壁C-IIIIaZ-1河南郑州南关外砖雕墓1056弧方B-II正壁C-IIIII

21、aZ-1山西夏县上牛村砖雕壁画墓1056方B-II正壁/侧壁C-IIIZ-1Z-1-II:+/山西临猗妙道寺西塔地宫1068方B-II正壁/侧壁C-IIIZ-1Z-1-II:山西长治王村砖雕壁画墓M21079方B-II正壁/侧壁C-IIIIIaZ-1Z-1-II:+/山西长治五马村北宋砖雕墓1081方B-II正壁C-IIIZ-1Z-1-II:+/河南邓州赵荣砖雕壁画墓1086六边B-II正壁C-IIIIIa不明山西长治西白兔村石室壁画墓1088方门洞正壁/侧壁C-IIIIZ-1Z-1-II:河南登封黑山沟李守贵砖雕壁画墓1097八边B-II正壁Z-1Z-1-II河南禹州白沙砖雕壁画墓M1109

22、9六边B-II正壁C-IIIZ-1河南焦作梁全本砖雕壁画墓1105八边G-IA正壁C-IIIaZ-1Z-1-II:+;Z-1-III河南新密平陌北宋壁画墓1108八边B-II正壁Z-1Z-1-II河南焦作小尚宋冀闰砖雕壁画墓1113八边G-IA正壁/侧壁C-IIIaZ-1Z-1-II:;Z-1-III河南宜阳西赵村砖雕壁画墓1119方B-II正壁/侧壁C-IIIIIaZ-1Z-1-II:山西稷山南阳砖雕壁画墓1105方B-II正壁/侧壁C-I/C-IIIIIaZ-1Z-1-II:山西稷山化峪宋代砖雕墓崇宁年间方B-II正壁/侧壁C-IIIIaZ-1Z-1-II:甘肃天水王家窑砖雕壁画墓1110

23、方B-I正壁/侧壁G-IA正壁/侧壁C-IIIIIaZ-3Z-3-II山西壶关下好牢砖雕壁画墓1123方C-IIIIZ-1Z-1-II:山西长子特高压砖雕壁画墓1123方B-II正壁/侧壁C-IIIZ-1Z-1-II:河南新安李村宋四郎砖雕壁画墓1126八边G-IB侧壁C-IIIIIbZ-1Z-1-II:河南洛阳涧西砖雕墓M179北宋晚期圆B-I正壁C-IIZ-1山西壶关上好牢砖雕壁画墓北宋晚期方B-II侧壁C-IIIZ-1山西汾阳东龙观砖雕壁画墓M48北宋晚期八边B-II正壁/侧壁C-IIIIZ-1Z-1-II:+河南洛阳关林庙砖雕墓北宋晚期方B-II侧壁G-IIB正壁Z-1/Z-2河南新安

24、宋村砖雕墓宋末金初方G-IIB正壁/侧壁bZ-2河南洛阳涧西七里河砖雕墓宋末金初八边G-IIB正壁/侧壁cZ-2山西屯留宋村砖雕壁画墓1135方B-II正壁/侧壁C-IIIZ-1Z-1-II:河南林县赵处砖雕壁画墓1143八边B-II正壁/侧壁C-IIIIZ-1Z-1-II:山西长治魏村砖雕墓1151方B-II正壁/侧壁Z-1Z-1-II山西侯马牛村砖雕墓1151方B-II正壁G-I/G-IIB侧壁C-IIIbZ-1Z-1-III山西闻喜小罗庄砖雕墓M11151方G-IIB侧壁不明不明a山西长子石哲村砖雕壁画墓1158方B-II侧壁C-IIIZ-1Z-1-II:河南安阳龙安区砖雕壁画墓1159

25、八边B-II正壁G-IIB侧壁C-IIIaZ-1Z-1-II:/+山西汾阳东龙观砖雕壁画墓M31162六边B-II正壁G-IIB正壁C-IIIIZ-1Z-1-II:+山西盂县皇后村壁画墓1168八边B-II正壁Z-1Z-1-II山西侯马牛村董万砖雕墓1173方B-II正壁G-I/G-IIB侧壁C-IIIcZ-1/Z-2山西长子小关村砖雕壁画墓1174方B-II侧壁G-IA正壁C-IIIaZ-1Z-1-II:山西晋城郝匠村砖雕壁画墓1175方B-II侧壁G-IIB正壁C-IIIaZ-1/Z-2甘肃临夏南龙王乡王吉砖雕墓1175方B-II侧壁G-IIB侧壁bZ-3Z-3-II山西侯马大李砖雕墓11

26、80方G-IIB正壁/侧壁bZ-2山西汾西郝家沟砖雕壁画墓1182八边B-II侧壁G-IB正壁C-IIIIIbZ-1Z-1-II:;Z-1-III山西闻喜小罗庄砖雕墓M21188方G-I/G-IIA/B侧壁a不明河南焦作电厂砖雕壁画墓1189八边G-IIB侧壁Z-2山西长治故漳村砖雕壁画墓1189方G-IB正壁C-IIIaZ-1Z-1-II:山东济南商埠三十五中学砖雕壁画墓1192六边格子门不明正壁不明不明不明不明山西襄汾侯村砖雕墓1194方B-II正壁G-IIB侧壁C-IIIb/cZ-1/Z-2河南宜阳新建一中砖雕壁画墓1195方B-II侧壁G-IB正壁C-IIIaZ-1Z-1-III山西长

27、治安昌村砖雕壁画墓1195方B-II正壁/侧壁C-IIIZ-1Z-1-II:+/山西汾阳东龙观壁画墓M51195八边B-II侧壁G-IIB正壁/侧壁C-IIIIaZ-2山西侯马董海砖雕墓M1021196方(双)G-IIB侧壁C-IIIIcZ-2陕西甘泉柳河渠砖雕壁画墓1196八边G-IIB正壁/侧壁C-I/C-IIIIIbZ-1/Z-2山东高唐虞寅砖雕壁画墓1197圆B正壁C-IIIIIaZ-1山西孝义下吐京金代砖雕壁画墓1198八边G-IIB正壁/侧壁cZ-2山东济南大官庄砖雕壁画墓1201圆B-II正壁G-IIB侧壁aZ-3Z-3-I山西侯马乔村砖雕墓1202方G-IIB侧壁C-IIIb/

28、cZ-2甘肃陇西城南砖雕壁画墓1208方B-II不明G-IIA不明a不明河南义马狂口村砖雕壁画墓1209方B-II正壁G-IIB正壁C-IIIcZ-1/Z-2山西侯马董明砖雕墓1210方G-IIB侧壁cZ-2山西侯马晋光药厂砖雕墓1210方G-IIB侧壁C-IIIcZ-2河南辉县百泉金代砖雕墓1212八边B-II正壁C-IIIZ-1Z-1-III山西长子西峪村砖雕壁画墓1212方不明不明G-IIB正壁不明不明不明不明山西侯马牛村砖雕墓M311212方B-II正壁G-IIB侧壁C-IIIcZ-1/Z-2山西昔阳松溪路砖雕墓金中后期八边G-IB正壁/侧壁C-IIIIIbZ-1Z-1-III山西稷山

29、马村砖雕墓M5金代中期方B-II正壁G-IIC侧壁cZ-2山西稷山马村砖雕墓M8金代中后期方B-II正壁G-IIC侧壁cZ-2陕西西安乳家庄砖雕墓金代方B-II正壁/侧壁G-IIA正壁/侧壁aZ-1/Z-2资料来源:作者绘制36 4/2023 新建筑|砖、石与木存的部分早期建筑石质门框实例,也证明了这类门框做法在地面建筑上的使用。可以肯定的是,两种门框形制在营造法式编纂之时仍并存于地面建筑中,“开放式框架”或主要用于官式建筑,“封闭式框架”则多为民间建筑使用。因此,营造法式只收录了留有古制的B-II型版门做法,而作为民间木作匠书的梓人遗制,则收录了民间住宅、寺庙建筑所通用的B-I型版门形式。2

30、.2格子门其次为格子门的形制做法。营造法式与梓人遗制中所规定格子门形制基本一致,两者均为通间布置的形式。营造法式与梓人遗制的格子门制度差异主要表现在门扇框架和格眼形式上。营造法式规定:“(格子门)用双腰串造。或单腰串造。”2191而梓人遗制中的相关文字为:“用双腰串造,桯上下。下是促脚串,并障水板。除桯及两头,内分作三分,腰上留二分安格眼,腰下一分安障水板。”184因此,梓人遗制中所规定格子门应较营造法式多出促脚串构件,即清式“五抹头”隔扇门的式样(图9)。在墓葬实例中,北宋晚期见有自单腰串造向双腰串造过渡的发展过程。北宋晚期至金代,双腰串造格子门一直占据主流,这也与营造法式中将双腰串造形式放

31、于正文、单腰串造置于附注的情况对应。由山西稷山马村墓群中年代较晚的M5及M86,以及孝义下吐京墓7中出现的使用脑串或促脚串的格子门形象,可知门扇框架的变化至迟在金代中晚期就已经出现。而至元代梓人遗制编纂之时,带脑串或促脚串的格子门已经成为了主流。此外,营造法式中格眼形式仅见有“四斜毬纹”“四直方格”两种基本的几何纹样,另规定了“出条桱重格眼”这种较为复杂的格眼加工形式。而梓人遗制中所提及的格眼形式较营造法式复杂许多,见有“串胜嵌亚口”“双串胜嵌亚口”“斜水卍字纹”等复杂几何图样,以及“聚四龟嵌合子”“艾叶龟背”等几何与花草纹样嵌套的格眼形式(图10)。墓葬中所见格子门的格眼纹饰明显地经历了从简

32、单几何纹至复杂几何纹,最后发展为复杂的几何和花草嵌套纹样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变化恰好可以印证营造法式及梓人遗制中对于格眼样式的规定差异。营造法式小木作格子门制度虽只规定了方格及毬纹两种简单的几何格眼形式,但在同书彩画作图样中,见有穿心斗八、叠胜、交脚龟纹、簇六毬纹等更为复杂的构图形式。参考墓葬所留存的格眼样式实例,北宋徽宗初期所用格眼样式均为四直方格、龟背、四斜毬纹等简单几何图样,徽宗末期则开始出现斜方胜嵌亚口、斜水卍字纹等以复杂几何纹样为主的图样形式。在营造法式颁行后的北宋徽宗时期,彩画作中所见复杂几何纹样已成为格子门格眼的流行形式。而梓人遗制所见多种几何图样与花草纹饰叠加、嵌套的复杂构图,

33、直至金代中期才开始在墓葬中普遍流行。若是考虑到仿木构可能存在的滞后性,这些复杂菱花样式更有可能是在金代前中期发展而成。格眼格眼额额槫柱/颊槫柱/颊桯桯子桯子桯腰串腰串阑额地栿地栿障日版促脚版促脚串障水版障水版腰华版腰华版8唐、五代建筑绘画及仿木构所见版门形象a甘肃敦煌莫高窟217窟北壁(中唐)b山西运城泛舟禅师塔(822年)c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746年)d河南洛阳孙璠砖雕墓正壁(940年)9 营造法式及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规定格子门形制及组合方式a营造法式格子门b梓人遗制格子门10宋金仿木构墓葬中的格子门a河南新安李村宋四郎砖雕壁画墓b山西稷山马村砖雕墓M58a8c8d8b9a9b10a10b

34、砖、石与木|新建筑 4/2023 373开合与空间:墓葬仿木构门窗的设计意匠前人研究多从美术史的研究视角阐释墓葬中装饰元素的意义与文化内涵。其中,关于仿木构门窗的探讨多集中于以下3个焦点问题:一是启门图像的寓意问题,亦是墓葬美术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8-9;二是墓葬中的空间转换问题,这是由于门窗均为建筑室外表现,它是体现模仿对象所体现空间属性的重要线索10-13;三是墓葬装饰模式问题,主要探讨门窗、桌椅、孝行题材等组合性装饰的时空分布与文化背景。前人研究着眼于门窗等装饰元素在表现古代孝道文化及丧葬观念上的作用,但门窗作为模仿地面建筑的重要元素,还可进一步探索其设计内涵。下文拟从门窗与其他墓壁装饰的

35、组合方式出发,以3个典型模式为例,尝试从住宅室内外布局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原北方宋金墓葬中仿木构门窗的空间意象。3.1模式1:门窗与家具及家居场景组合门窗与家具的组合在河南地区的北宋早中期墓葬中集中表现,明显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仿木构墓葬传统。以河南郑州北二七路砖雕墓M66为例14,该墓平面为正方形,北壁(正壁)为一门二窗,西壁为砖雕一桌二椅,桌面摆有食具,东壁砌柜与衣架,另有灯檠、剪刀、熨斗等摆设,南壁因设墓门而无其他装饰。根据门簪、门框及窗棂形制,可知北壁门窗明显表达的是室外立面的造型,而东西壁所示家具则明显为家宅内部场景。若引入林伟正的“翻折”12理论,则可帮助推测该墓装饰模式的形成过程。

36、该墓一方面保持了住宅正寝的正立面外观,另一方面将堂屋桌椅和寝室衣架、灯擎等室内陈设的场景翻折并投射于侧壁,再以柱额与斗栱形成外围框架,造就了室外与室内融合的组合场景。这一模式下,墓葬以展示住宅为主要目的,门窗一方面与上部斗栱结合,用作对住宅立面形象的示意,另一方面可将其视作引导观者至屋内场景的入口,门窗的穿透属性承担了这一功能(图11)。北宋神宗之后,两京地区的墓葬流行装饰从门窗与家具组合向门窗与家居场景组合转变,引入了更大篇幅的壁画场景,逐步代替静止的家具表现。河南禹州白沙砖雕壁画墓M3反映了其中的过渡状态,墓壁在保留桌椅配置基础上添加了夫妇对坐壁绘,给家具赋以动态场景887-94。而北宋晚

37、期的河南登封黑山沟李守贵砖雕壁画墓15仅正壁保留仿木版门,其余6处壁面分别绘有备宴、伎乐、宴饮、育儿、侍寝、侍洗场景,放弃了砖雕家具的传统。家居场景的出现使得墓壁装饰从家具的“空”转入人物的“实”。从壁面题材的关系来看,假门西侧三壁描绘的是堂屋中的宴饮场景,东侧三壁描绘的是寝室内的侍奉场面,两侧家居场景存在时空区分,使得墓壁装饰从静止画面转为动态场景,使得透过假门“折叠”出的生前场景,不仅是空间的层叠,亦有时间的层叠(图12)。3.2模式2:一门二窗的重复组合这一模式常见于晋东南与晋西南地区的北宋墓葬中。这些墓葬平面多为方形,除墓门一壁外,其余三壁均为一门二窗或其变异组合。典型实例有山西长治王

38、村砖雕壁画墓M2、山西壶关上好牢砖雕壁画墓、山西夏县上牛村砖雕壁画墓、山西稷山南阳砖雕壁画墓等。其中,晋东南墓葬多于主室外设耳室或壁龛,墓壁多为真实门洞,晋西南墓葬则基本都为单室,墓壁仿木构假门常见妇人启门题材。又因晋东南、晋西南的实例中均见有各壁仿木屋檐高度不等的现象,故各壁应是各自表现了一处建筑正立面,墓室内部则象征了住宅的中庭院落空间。晋东南墓葬多在耳室或壁龛中发现尸骨,由此可知通过门洞到达的耳室与壁龛,是墓葬实质的“魂归之所”(图13)。而晋西南单室墓中的启门题材,或暗示了门后所不存在的空间为虚体的“魂归之所”。因此,在这种模式下,门窗成为了供灵魂通过的出入口,门窗与其外侧的柱额、斗栱

39、、屋檐形成模仿房屋外立面的整体性装饰,不存在如模式1的内外矛盾。再者,使用模式2的墓葬中,多在墓壁门窗间隙布置篇幅较小的孝行题材图像,它们与门窗无空间呼应关系,应是用于增强墓葬空间的祭祀、供养性质,与墓室内部作为中庭空间的性质相呼应。3.3模式3:格子门与祭祀场景组合这一模式常见于晋西南的金代墓葬中,这些墓葬平面多为方形,正立面为夫妇对坐或启门题材,侧立面为通间格子门,墓门一面多做伎乐砖雕,配以狮子、花瓶等砖雕摆设。典型如山西稷山马村M4,北壁(正壁)与南壁均在中部砌出抱厦,正壁抱厦内为夫妇并坐,南壁则为伎乐演奏场景,塑造了生动的观戏场面(图14)。吴垠曾将这种布置同祠庙建筑中正殿与戏台的空间

40、模式类比,认为墓葬中演剧题材的强调是对祠庙中祭祀空间的移植16。山西侯马集中发现的一批金墓也呈现了类似特征,且这一批墓葬中正壁夫妇对坐图像呈现更明显的程式化特征,使得夫妇对坐脱离了家居场景,呈现了墓祭之“位”的性质17。从空间组合来看,模式3当是在模式2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壁面装饰与上部仿木斗栱、屋檐结合的方式,将墓葬内景塑造成了宅院中庭的面貌。但与模式2有所不同的是,侧壁与正壁、墓门一壁出现明显分化。正壁与墓门一壁所形成的对应关系,使得纵向轴线形成的祭祀路径成为墓葬之中心叙事,侧壁格子门示意了宅院厢房,也形成左右的屏障,起到了烘托中轴祭祀路径的作用。而“魂归之所”则收束至正壁夫妇之位上,格子

41、门不再起到引导空间的作用。西壁北壁东壁南壁11河南郑州北二七路砖雕墓M66墓室壁面展开12河南登封黑山沟李守贵砖雕壁画墓墓室壁面展开111238 4/2023 新建筑|砖、石与木4结语本文通过形制分类(即排比分期),发现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虽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但其仿木构门窗整体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为由一门二窗的组合模式向格子门转变,整体呈现出从简练到复杂的演变路径。通过与营造法式梓人遗制两部古代文献的对比印证,可知宋金墓葬所示仿木构门窗的形制演变大致与地面木构建筑的演变进程相符,且墓葬中体现的一些特殊形制或可弥补现存实例与文本之缺,有助于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宋金建筑立面门窗

42、的配置规律。此外,本研究尝试探讨了几种地区性典型门窗布局的空间含义。门窗因其通过属性和对建筑立面的示意作用,可在墓葬中起到映射家居场景、提供魂魄出入口的作用。同时,门窗的屏障属性也使得其在部分地区墓葬中起到烘托祭祀氛围的作用。墓葬通过仿木构与各类装饰题材塑造死者的“身后之宅”,门窗以其“隔而不断”的特性,增加了墓葬空间的虚实关系,也丰富了墓葬的表现维度,将墓室造就成象征意义强烈的供养空间。图片来源:图6a引自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郑州南关外北宋砖室墓,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5期;图6b引自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涧西七里河仿木构砖室墓

43、测绘简报,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1期;图6c引自济南市博物馆、济南市考古所,济南市宋金砖雕壁画墓,文物2008年第8期;图7a引自文献8;图7b引自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汾西县文物旅游局,山西汾西郝家沟金代纪年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18年第2期,第16页;图7c引自洛阳博物馆,洛阳涧西三座宋代仿木构砖室墓,文物1983年第8期,第20页;图8a引自孙儒僩、孙毅华,敦煌石窟全集建筑画卷,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1年,第121页;图8d引自文献5,第11页;图11引自文献14,第15页;图12引自文献15,第62页;图13引自俞莉娜、李路珂、杨林中等,山西壶关上好牢M1砖雕壁画墓仿木构形制

44、及设计研究,文物2022年第4期,第82页;其余图片均为作者拍摄或绘制。注释 本文对仿木构门窗各类名称术语以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部分为准。营造法式中未曾出现的名称则优先参考梓人遗制,若也不见于梓人遗制,则参考前人研究命名。部分墓葬中见有在双扇版门或格子门旁单独布置的格扇,推测其无开闭功能,仅有隔断功能,接近于营造法式中的截间格子。原书前有元代中统四年(1263年)段成己所做序言,由此推测此书成书年代应在元初。参见:文献1。晋东南现存早期建筑石质门框实例见有泽州高都天齐庙大殿、泽州冶底岱庙大殿、高平西李门二仙庙大殿等,均有金代纪年。启门题材的论述肇始于宿白对白沙宋墓M1中的图像题材考证,近年丁雨从

45、解读层次、图像逻辑等方面对启门题材既有的丰富研究成果做了总结。参见:文献8-9。郑以墨对仿木构墓葬的空间模拟问题做了专门探讨,参见:文献10-11。林伟正从以木到砖的材料转换角度,探讨了木构建筑在砖室墓中的转化表现,参见:文献12。邓菲从社会空间、礼俗空间、历史空间与信仰空间的视角综合讨论了宋金仿木构墓葬的空间表达问题,参见:文献13。林伟正以河北井陉M6为例,说明墓室装饰是将原本木构建筑的外檐立面翻折后所形成的。参见:文献12。参考文献1 张昕,陈捷.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释读:基于与营造法式相关内容的比较研究J.建筑学报,2009(S2):82-88.2 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七卷M.北京:中

46、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五代冯晖墓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4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五代李茂贞夫妇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洛阳伊川后晋孙璠墓发掘简报J.文物,2007(6):9-15.6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稷山金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3(1):45-63.7 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孝义下吐京和梁家庄金、元墓发掘简报J.考古,1960(7):57-61.8 宿白.白沙宋墓M.2版.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9 丁雨.启门的诱惑:宋金墓葬启门题材研究反思J.故宫博物院院

47、刊,2021(3):21-29.10 郑以墨.内与外、虚与实:五代、宋墓葬中仿木建筑的空间表达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6):64-77.11 郑以墨.缩微的空间:五代、宋墓葬中仿木建筑构件的比例与观看视角J.美术研究,2011(1):32+41-47.12 LIN W C.Underground wooden architecture in brick:a changed perspective from life to death in 10th through 13th-century northern ChinaJ.Archives of Asian Art,2011,61(1):

48、3-36.13 邓菲.中原北方地区宋金墓葬艺术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9.14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市北二七路两座砖雕宋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2(4):13-18.15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河南登封黑山沟宋代壁画墓J.文物,2001(10):60-66.16 吴垠.晋南金墓中的仿木建筑:以稷山马村段氏家族墓为中心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4.17 袁泉.死生之间:小议蒙元时期墓室营造中的阴阳互动J.古代墓葬美术研究,2017(00):278-297.收稿日期2023-04-06编辑:朱晨、方盈13山西壶关上好牢砖雕壁画墓壁面展开14山西稷山马村砖雕墓M4壁面装饰a北壁b南壁1314a14b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