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局普教科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型科室建设为动力,以重点工作为主线,以规范办学行为为抓手,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以落实措施为手段,以教育管理理论为引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学校规范管理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狠抓学校管理,注重内涵发展,强化工作创新,突出工作落实,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着力推动黄岩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加大投入,新建6所乡镇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全面完成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省三级以上等级幼儿园在园儿童数达到75%以上;强化规范,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
2、义务教育,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外来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65%以上;争创特色,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率达到98%以上,高考成绩力争有新突破,高考各类上线率稳定提高;精细管理,强化学校安全工作,重视安全教育,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平安校园创建达标率100%,学生非正常死亡率控制万分之0.5以下;内涵发展,推选申报省、市体育特色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绿色学校。 三、工作要点 (一)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水平1.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研究出台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措施。 2.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公办乡镇街道中心幼
3、儿园建设,完成澄江、新前、江口、西城、南城、高桥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推动农村公办中心幼儿园进一步提升办园水平,努力扩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推进学前教育工作重心向农村延伸。 3.加大规范办园行为力度,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进一步加大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力度,开展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专项整治,推动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 4.不断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继续开展省等级幼儿园评估定类工作。 5.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公平,开展城镇公办幼儿园与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帮扶结对活动。 6.完善幼儿教师职称评定,继续组织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教学能手评选、名师送教等活动,促进
4、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二)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1.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以“农村小学一体化管理”和“初中教育发展联盟”为抓手,积极推动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推动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办学规模。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破解XX县区学校班额过大、资源不足等问题,研究探索控制XX县区班额过大、择校现象的有效机制。 3.加强指导学校促进内涵发展。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特色学校创建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
5、指导各级、各学校走“质量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之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多样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努力提升学校品位,积极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 4.继续关注特殊群体的教育。进一步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探索对孤儿学生、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三残”儿童少年等教育,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三)努力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优质特色发展1.指导各高中制定切实可行的高中主动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化普通高中课程与教
6、学改革,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关注学生自主发展,激发兴趣,开发潜能,适应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抓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努力打造普通高中教育品牌。 2.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把特色课程建设作为特色高中建设的标志,鼓励普通高中开发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指导学校大力推进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积极开展研究型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调整普通高中管理的方法与模式,加强对普通高中的服务与指导,积极为普通高中自主发展创造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和特色课程建设,促进每个普通高中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教育特色,开展普通高中特色
7、建设工程调研。 3.进一步完善高中招生政策,科学引导初中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继续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初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指标生分配制度。 (四)着力破解制约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1.建立和完善规范办学长效机制。完善素质教育责任制度,构建全方位、经常化的规范办学督查机制。进一步贯彻落实XX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全面开展“减负”示范学校和示范教师的评比,努力营造“轻负高质”的氛围。 2.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系,指导各学校开足开全开好各类课
8、程,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管理。指导各学校建立和完善必修课程的差异教学体系、选修课程的个性发展体系和特殊儿童的个别指导体系。积极指导各级、各学校强化课程意识,拓展课程资源,打造课程特色,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3.建立和完善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深化机制。继续狠抓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建设,完善学校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督查机制和评估机制,全面开展创建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学校评比,确保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以上,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迎接省教育厅对我区课外文体活动工作示范区的复查。 4.建立和完善民办学校帮扶机制。继续实施“民办学校共进计划”,加大对民办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安全卫生、教科
9、研等方面进行扶持,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支教教师。 (五)牢固树立德育首位的工作理念1.全面开展自主践行德育模式的改革课题的实践研究。坚持以德育研究为先导,围绕建设“三德”即自主德育、快乐德育、和谐德育,着力打造具有xx区域性德育特色。坚持全面育人,创新德育模式,培育各具特色的学校德育亮点。 2.抓载体,开展主题活动。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主题活动工程,着重强调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题;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突出行为规范教育的主题。 3.上半年开展以“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的第十九届读书教育等系列活动。下半年开展以省级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等活动。 4.评比市、区两级三好学生和
10、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德育导师等工作。 5.全面实施“法制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切实加强在校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以“三无”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园”创建活动。 6.继续深化团队工作。(1)继续创建共青团星级学校的评选。(2)创建品牌突出的团队主题活动。各学校要重点开展好一项品牌突出的主题活动。(3)积极探索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尝试共青团组织抱团发展模式。(4)积极开展青少年社会实践系列活动。(5)开展家乡文化考察学习实践活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少先队文化,开展美文诵读、家乡戏传唱、家乡文化考察等活动。(6)深化少
11、先队雏鹰争章品牌活动,围绕根本任务和争当四好少年。(7)巩固少先队基层组织,加大少先队机制建设。 (六)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持体育抓活动、艺术重展演、卫生抓预防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实施“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推动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水平,保障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切实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1.继续抓好中小学校“体育艺术2+1”建设,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继续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小学学生运动会、冬季长跑比赛、中学生篮球赛、中小学生乒乓球赛等,为中小学开展体艺活动搭建平台。 2.继续抓好“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
12、,实施“健康校园”创建工程。全面实施中小学食堂“五常法”管理,组织开展校医和卫生保健人员培训、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学校健康教育培训、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培训等各项培训。 3.积极开展省市级“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好“全国第十五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 (七)狠抓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推进全区中小学校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系统化建设,整合和完善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学校安全教育,提升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规范中小学预案的建设工作,完善学校安全预案,加强学校安全演练机制建设。
13、进一步完善学校定期自查、区级抽查的学校安全工作检查机制。 2.以学校聘任法制副校长为抓手,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积极开展法制教育,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以完善校车管理制度为抓手,积极争取为公办中小学配置校车,彻底解决学生上放学乘车难。加强对民办学校(幼儿园)学生接送车监管,安装gps和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建立xx区学生接送车视频监管平台。 (八)高度重视本体建设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局的中心工作,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机关作风建设为动力,以学习型科室建设为契机,努力让学习成为习惯,进一步强化素质、开拓视野、提升境界;努力让干事创业成为自觉行动,进一步做到会干事、干成事,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努力让“规范、合作、创新、落实”的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提升战斗力、强化执行力,进一步巩固发展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强科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努力提高综合业务水平特别是教育管理能力;努力加强与兄弟科室、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协作,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