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布病防控知识.ppt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783820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病防控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布病防控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布病防控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布病防控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布病防控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布病防治布病防治 布病概念布病概念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是由布鲁氏菌菌(以下简称布氏菌以下简称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染变态反应性疾病。(简称布病)又变态反应性疾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波状热。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等。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等。布氏菌属的发现布氏菌属的发现 1860年英国学者年英国学者Marston对本病作了系统描对本病作了系统描述,并首次将其列为人类的一种独立传染病。述,

2、并首次将其列为人类的一种独立传染病。1886年英国军医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氏杆菌,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氏杆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后为纪念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后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我国古代医书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我国古代医书中对本病虽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年Boone于重庆才对本病作正式报道。于重庆才对本病作正式报道。布氏菌属分型布氏菌属分型 20世纪世纪80年代初,年代初,WHO布氏菌病专家布氏菌病专家委员会把布鲁菌属分为委员会把布鲁菌属

3、分为6个种个种19个生物型,个生物型,即即羊种羊种(生物型(生物型13)、)、牛种牛种(生物型(生物型l7、9)、猪种(生物型)、猪种(生物型l5)及绵羊副睾种、)及绵羊副睾种、沙林鼠种和犬种(各沙林鼠种和犬种(各1个生物型)。临床上个生物型)。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多种生物型的产生可能与病原菌为最强。多种生物型的产生可能与病原菌为适应不同宿主而发生遗传变异有关。适应不同宿主而发生遗传变异有关。布病疫情概况布病疫情概况 布病是世界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布病是世界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世界病,流行范围甚广,几乎遍及世

4、界各地,凡有牲畜的地区都有布病流各地,凡有牲畜的地区都有布病流行。据不完全统计,在行。据不完全统计,在200个国家和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地区中就有170个国家和地区个国家和地区(85)有布病发生,但其分布不均。有布病发生,但其分布不均。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走势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走势1950195020082008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曲线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曲线2008我国布病历史趋势我国布病历史趋势报告发病数(例)报告发病率(1/10万)20052008年疫情年疫情n2005年19664例,1.51/10万n2006年20279例,1.55/10万n2007年212

5、95例,1.61/10万n2008年27767例,2.10/10万2008年布鲁氏菌病地区分布年布鲁氏菌病地区分布 24个省个省报告发病数报告发病数 27767例例报告发病率报告发病率 2.1/10万万,报告发病率上升报告发病率上升40.0%2005200520052005年年年年-2008-2008-2008-2008年全国布病发病前年全国布病发病前年全国布病发病前年全国布病发病前10101010位省份顺位位省份顺位位省份顺位位省份顺位20052005年年20062006年年20072007年年20082008年年1 1 内蒙古内蒙古 内蒙古内蒙古 内蒙古内蒙古 内蒙古内蒙古2 2 黑龙江省

6、黑龙江省 山西省山西省 山西省山西省 山西省山西省3 3 山西省山西省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 河北省河北省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4 4 河北省河北省 河北省河北省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 河北省河北省5 5 辽宁省辽宁省 陕西省陕西省 吉林省吉林省 吉林省吉林省6 6 吉林省吉林省 吉林省吉林省 陕西省陕西省 陕西省陕西省7 7 陕西省陕西省 辽宁省辽宁省 辽宁省辽宁省河南省河南省8 8新疆新疆新疆新疆河南省河南省 辽宁省辽宁省9 9山东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南省新疆新疆新疆新疆1010河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东省山东省山东省山东省山东省2007200720082008各省发病情况各省发病情况报告发病数(例)报告发病

7、率(1/10万)1999200520032008波及县区逐年增加波及县区逐年增加20082008年布病人群分布年布病人群分布报告发病数(例)报告发病率(1/10万)城镇居民患病增加城镇居民患病增加n n城镇居民城镇居民 1999 4.7 2008 6.5n n学生的发病数上升学生的发病数上升 2004 344 2008 703 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病牛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病牛 省份省份省份省份种型种型种型种型数量(株)数量(株)数量(株)数量(株)标标标标本本本本类类类类型型型型云南云南云南云南云南云南云南云南羊羊羊羊1 1 羊羊羊羊2 21 12 2人血人血人血人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人血人血人血人

8、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山西山西山西山西羊羊羊羊3 33 3动动动动物血物血物血物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内蒙古内蒙古内蒙古内蒙古内蒙古内蒙古内蒙古内蒙古内蒙古内蒙古内蒙古内蒙古羊羊羊羊2 2牛牛牛牛3 3猪猪猪猪1 12 25 56 6动动动动物血物血物血物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动动动动物物物物脏脏脏脏器器器器标标标标本本本本动动动动物物物物脏脏脏脏器器器器标标标标本本本本福建福建福建福建福建福建福建福建河北河北河北河北羊羊羊羊1 1羊羊羊羊2 2羊羊羊羊3 31 11 11 1人血人血人血人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人血人血人血人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人血人血人血人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湖南湖南湖南湖南羊羊羊羊3 31

9、1人血人血人血人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广广广广东东东东羊羊羊羊3 39 9人血人血人血人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陕陕陕陕西西西西羊羊羊羊3 34 4人血人血人血人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浙江浙江浙江浙江羊羊羊羊3 32 2人血人血人血人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浙江浙江浙江浙江未定型未定型未定型未定型1 1人血人血人血人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新疆新疆新疆新疆牛牛牛牛3 31 1人血人血人血人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新疆新疆新疆新疆牛牛牛牛3 31 1动动动动物血物血物血物血标标标标本本本本2008年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检定菌株人间布病与畜牧业关系人间布病与畜牧业关系人间布病发病率与畜间布病阳性率人间布病发病率与畜间布病阳性率羊

10、存栏数分布图羊存栏数分布图疫情趋势疫情趋势n东北、华北、内蒙仍将在高位n西北地区疫情报告病例将上升n东南沿海地区散发山西基本情况山西基本情况 山西虽然是一个能源大省,但在我国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迅猛发展,牲畜交易活跃,家畜流动频繁,畜产品加工领域广阔,以及布病防治工作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布病疫情在我省回升和扩大蔓延,给布病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更大的挑战。山西布病疫情情况山西布病疫情情况n n(一)全省疫情概况(一)全省疫情概况(一)全省疫情概况(一)全省疫情概况n n 、历史流行情况、历史流行情况、历史流行情况、历史流行情况 早在早在早在早在3030年代就有布

11、病流行的记载,解放后曾出现过三次流行高峰。年代就有布病流行的记载,解放后曾出现过三次流行高峰。年代就有布病流行的记载,解放后曾出现过三次流行高峰。年代就有布病流行的记载,解放后曾出现过三次流行高峰。第一次流行高峰第一次流行高峰第一次流行高峰第一次流行高峰:19631963年,发病年,发病年,发病年,发病10681068例,发病率为例,发病率为例,发病率为例,发病率为5.06/105.06/10万;万;万;万;第二次流行高峰第二次流行高峰第二次流行高峰第二次流行高峰:19701970年,发病年,发病年,发病年,发病979979例,发病率为例,发病率为例,发病率为例,发病率为4.64/104.64

12、/10万;万;万;万;第三次流行高峰第三次流行高峰第三次流行高峰第三次流行高峰:20082008年,发病年,发病年,发病年,发病48344834例,发病率为例,发病率为例,发病率为例,发病率为14.25/1014.25/10万万 。2、1996-2009年布病发病情况年布病发病情况1996-2009年我省布病发病人数达30415人,发病率在1.0214.25/10万之间波动,2008年发病人数达4834例,创历史发病最高峰。2009发病人数4768例,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34%。山西省布病疫情山西省布病疫情3 3、我省、我省、我省、我省1995-20091995-2009年布病发病情况与全国比

13、较年布病发病情况与全国比较年布病发病情况与全国比较年布病发病情况与全国比较我省布病发病数从我省布病发病数从19961996年年20002000年排在全国省年排在全国省份第一位,份第一位,20042004、20052005年黑龙江省布病发病率上升,年黑龙江省布病发病率上升,发病数排在全国第二位,发病数排在全国第二位,2006200920062009年发病数我省排年发病数我省排在第二位在第二位,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二)布病地区分布(二)布病地区分布(二)布病地区分布(二)布病地区分布1 1、发病范围、发病范围、发病范围、发病范围19951995年有年有3434个县发病,而后发

14、病范围逐渐扩大,个县发病,而后发病范围逐渐扩大,20092009年年,全省全省1111个市都有布病发生,发病县增加到个市都有布病发生,发病县增加到115115个县(市、区),占全省总县数的个县(市、区),占全省总县数的96.64%96.64%,几乎波,几乎波及全省。及全省。2 2、各市布病发病情况、各市布病发病情况、各市布病发病情况、各市布病发病情况 2001200820012008年,大同市发病人数最多,为年,大同市发病人数最多,为年,大同市发病人数最多,为年,大同市发病人数最多,为57215721例,其次为晋中市,例,其次为晋中市,例,其次为晋中市,例,其次为晋中市,50105010例,长

15、治市例,长治市例,长治市例,长治市15951595例,朔州市例,朔州市例,朔州市例,朔州市29222922例,忻州市例,忻州市例,忻州市例,忻州市24072407例,吕梁市例,吕梁市例,吕梁市例,吕梁市14741474例,临汾例,临汾例,临汾例,临汾市市市市11761176例,运城市例,运城市例,运城市例,运城市848848例,晋城市例,晋城市例,晋城市例,晋城市478478例,阳泉市例,阳泉市例,阳泉市例,阳泉市319319例,太原市例,太原市例,太原市例,太原市383383例。例。例。例。(三)布病年龄分布(三)布病年龄分布(三)布病年龄分布(三)布病年龄分布布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

16、在布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布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布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主要集中在35-5535-55岁岁岁岁。(四)性别分布(四)性别分布(四)性别分布(四)性别分布 2001200820012008年共发病年共发病年共发病年共发病2261222612例,其中男性例,其中男性例,其中男性例,其中男性1843318433例,女性例,女性例,女性例,女性41794179例,男女比例,男女比例,男女比例,男女比例为例为例为例为4.414.41:1 1(五)职业分布(五)职业分布(五)职业分布(五)职业分布 布病病人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布病病人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布病病人

17、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布病病人以农民为主,占总发病人数的82.36%82.36%,其次为牧民,占总,其次为牧民,占总,其次为牧民,占总,其次为牧民,占总发病人数的发病人数的发病人数的发病人数的6.98%6.98%。(六)时间分布(六)时间分布(六)时间分布(六)时间分布 布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布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布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布病全年都有发生,但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5 5、6 6月份。月份。月份。月份。2009年布病发病情况年布病发病情况2009年全省共报告布病4768例,与去年同期相比(4834例),下降了1.37%,分布在11市1

18、15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区总数的96.63%。其中报告病例最多的是,大同市1193例,朔州市发病1162例,占到全省发病例数的48.64,其次是,晋中市619例,忻州市552例,临汾市408例,吕梁市265例,运城市247例,长治市180例,晋城市72例,太原市55例,阳泉市15例,不详1例。2008与与2009布病发病比布病发病比2009年布病地区分布年布病地区分布疫情上升主要原因疫情上升主要原因n n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牧业的迅猛发展,n n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传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n n检、免、淘检、免、淘n n落后的养殖方式n n庭院散养庭院散养-放牧混养放牧混养n n畜产品加工流通

19、环节存在危险因素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存在危险因素n n布病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n n人间布病防治能力不足n n群众防病意识与知识不足 四、布病的危害四、布病的危害 (一一)影响人体的健康影响人体的健康 (二二)阻碍畜牧业的发展阻碍畜牧业的发展 (三三)经济损失经济损失 布病流行病学布病流行病学 传染源传染源 目前已知有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氏杆菌的宿主。与人类密切的传染源主是布氏杆菌的宿主。与人类密切的传染源主要是要是羊羊、牛牛及猪,其次是犬。及猪,其次是犬。染菌动物首先染菌动物首先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

20、,随后波及人类。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流产物及及人类。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病羊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年,所以病羊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传染源传染源 各型布氏杆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各型布氏杆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型菌可转移到牛、猪,或现象,即羊型菌可转移到牛、猪,或相反。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相反。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患者可从粪、尿、乳向外排菌,

21、患者可从粪、尿、乳向外排菌,1991年有学者报道了实验工作人员受年有学者报道了实验工作人员受染后传染了配偶,均说明人传人也有染后传染了配偶,均说明人传人也有可能。可能。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1、经皮肤、经皮肤 粘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粘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或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口或眼结膜受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口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染。2、经消化道传

22、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染病动物的生乳及未熟的肉、内脏均可水或食染病动物的生乳及未熟的肉、内脏均可引起传染。引起传染。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3、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布氏杆菌为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布氏杆菌为生物战剂、向牧区或战区喷洒气溶胶,危害生物战剂、向牧区或战区喷洒气溶胶,危害人类和牲畜,是值得警惕的。这三种途径在人类和牲畜,是值得警惕的。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4、其它。如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苍、其它。如性传播、母婴

23、垂直传播、苍蝇携带、蜱叮咬均可传播本病,但重要性不蝇携带、蜱叮咬均可传播本病,但重要性不大,近年有职业性疾病发展为食物媒介传染大,近年有职业性疾病发展为食物媒介传染病的趋势。病的趋势。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一定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氏杆菌间有交免疫力,不同种布氏杆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病者有叉免疫,再次感染发病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而获免疫。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繁殖季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繁殖季节为多。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节为多。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

24、可呈点状爆发流行。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可呈点状爆发流行。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于女。发病率牧区高于农区,农区高于城市。布病的流行强度受布氏杆菌菌型、气候、人布病的流行强度受布氏杆菌菌型、气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管理情况有关。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管理情况有关。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但近年牧畜贸易增加,人们食品结构但近年牧畜贸易增加,人们食品结构改变及皮毛需求的激增导致牧区布病向改变及皮毛需求的激增导致牧区

25、布病向农区和城市转移。流行特征变为点状散农区和城市转移。流行特征变为点状散在发病。职业向学生、儿童迁移,性别在发病。职业向学生、儿童迁移,性别差异也小。国外报道某些流行区差异也小。国外报道某些流行区15岁以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可达下儿童发病率可达40%,妇女在同年龄,妇女在同年龄组高于男性这种流行特点是值得注意的组高于男性这种流行特点是值得注意的动向。动向。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潜伏期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不一,其潜伏期长短不一,其长短与侵入机体病原菌的菌型、毒长短与侵入机体病原菌的菌型、毒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力、菌量及机体抵抗力等诸因素有关。如布氏菌菌量大,毒力强、而关。如布氏菌菌量大,毒力强

26、、而机体抵抗力又弱,则潜伏期较短,机体抵抗力又弱,则潜伏期较短,反之潜伏期较长。一般情况下,为反之潜伏期较长。一般情况下,为13周,平均为周,平均为2周。周。布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布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症状各异,轻重不一,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某一局轻重不一,呈多器官病变或局限某一局部。主要表现有:部。主要表现有:高热,疲乏无力,高热,疲乏无力,出汗,肌肉或大关节酸痛、头痛,失出汗,肌肉或大关节酸痛、头痛,失眠,肝脾肿大等眠,肝脾肿大等,临床上分期为:急性临床上分期为:急性期,期,3 个月以内;亚急性期,个月以内;亚急性期,36个月;个月;慢性期,发病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残余期,期相

27、个月以上;残余期,期相对稳定型。体温正常,症状、体征较固对稳定型。体温正常,症状、体征较固定,往往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而加重。定,往往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而加重。慢性期慢性期 由急性期发展而来,症状多不明显,由急性期发展而来,症状多不明显,也不典型,呈多种多样表现。也不典型,呈多种多样表现。慢性期活动型者,具有急性期的表现,也可慢性期活动型者,具有急性期的表现,也可长期低热或无热,疲乏无力,头痛,反应迟钝,长期低热或无热,疲乏无力,头痛,反应迟钝,精神抑郁,神经痛,关节痛,一般局限某一部位,精神抑郁,神经痛,关节痛,一般局限某一部位,但重者关节强直、变形。一部分患者自述症状很但重者关节强直、变

28、形。一部分患者自述症状很多,缺乏体征,类似神经官能症;另一部分患者多,缺乏体征,类似神经官能症;另一部分患者表现多器官和系统损害,如骨酪肌肉持续不定的表现多器官和系统损害,如骨酪肌肉持续不定的钝痛,反反复复,迁延不愈,晚期有的发展成为钝痛,反反复复,迁延不愈,晚期有的发展成为关节强直、肌肉挛缩、畸形、瘫痪。关节强直、肌肉挛缩、畸形、瘫痪。诊诊 断断 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多样,很难以一种症状来确定诊断。对人布病的诊断,应是综合性的。即结合病人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诊断依据(l)流行病学史(2)临床症状和体征(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初筛:平板凝集试验(PA

29、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或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或可疑。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100(十十)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SAT滴度为1:50(十十)及以上,或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种史者,SAT滴度虽达l:100(十十)及以上,过2一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氏菌。(4 4)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应同时符合(1 1)、()、(2 2)和()和(3 3)中中任一项阳性者。任一项阳性者。确诊病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疑似病例和(3 3)或(或(3 3)中任何一种中任何一种

30、方法阳性者。方法阳性者。隐性感染隐性感染:符合(符合(1 1)和)和 (3)(3)或或 (3)(3)中任何一种方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但不具备(法阳性,但不具备(2 2)者。)者。2 2、实验室检查阳性判定标准、实验室检查阳性判定标准 (l l)病原分离)病原分离 检出布氏菌。检出布氏菌。(2 2)试管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1:100(1:100(十十十十)及以上。及以上。(5 5)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血清血清0.03ml0.03ml,出现可见凝集。,出现可见凝集。(6 6)平板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 0.02(0.02(十十十十)及以上。及以上。布病治疗布病治疗n n主要用:

31、链霉素、四环素类、强力霉素、利福平主要用:链霉素、四环素类、强力霉素、利福平等。慢性病用中药治疗效果好。等。慢性病用中药治疗效果好。n n新型抗菌药物的应用新型抗菌药物的应用: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一随着医药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抗生素被应用于布病的治疗。如些新型抗生素被应用于布病的治疗。如: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头抱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头抱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n n妇女在怀孕期,患有急性或亚急性布病时都可以妇女在怀孕期,患有急性或亚急性布病时都可以引起胎儿死亡,因此更要给予及时的妥善治疗。引起胎儿死亡,因此更要给予及时的妥善治疗。首选药物是利福平,如果利福平无效,只给四环首选药

32、物是利福平,如果利福平无效,只给四环素。禁忌用链霉素。素。禁忌用链霉素。布病疗效判定布病疗效判定 治疗布病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病人临床症状,使体力和劳动能力得到恢复,防止复发。因此,在评价治疗效果时不仅要看到近期疗效,还应特别注意远期效果,试行疗效判定标准如下:1、近期疗效的判定(1)治愈 (2)基本治愈(3)好转 (4)无效 2、远期(1年以上)疗效判定(l)治愈 (2)基本治愈 (3)好转 (4)无效 布病防控措施布病防控措施n n预防和控制布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方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突出政府行为,部门协作,依靠科学,动员全社会参与,达到预防控制和

33、消除布病的目的。(一)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 2、从实际出发,制定布病防治规划 3、落实部门和机构的责任 4、加强部门协作,搞好地区联防 5、依靠群众,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 6、落实综合防治措施 7、开展人、畜间布病监测 8、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作用,实施科学防治 布病防控措施布病防控措施(一)宣传教育(一)宣传教育(三)家畜检疫:家畜检疫包括疫区检疫、运输检(三)家畜检疫:家畜检疫包括疫区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和港口检疫。疫、市场检疫和港口检疫。(四)控制传染源(四)控制传染源 现疑似布病病畜后,隔离扑杀;现疑似布病病畜后,隔离扑杀;(疫苗用法及注意问题疫苗用法及注意问题)(五)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食安(五)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饮食安全)全)(七)(七)疫情报告疫情报告(八)疫区处理(八)疫区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