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qwe****66 文档编号:7836562 上传时间:2025-0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 XX省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前言 安全生产作为尊重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最直接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日益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本质安全程度、从业人员素质、政府管理体制与机制、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省安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企业主体责任与政府监察责任不够明确,深层次、历史性的体制障碍仍未破除,法规标准、科技服务、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监察执法能力有待提升,

2、安全文化环境还需改善。全省生产安全事故正处于多发阶段,突出表现为事故总量大、较大事故频发、职业危害上升,安全生产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2020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根本性好转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极为重要的时期。搞好安全生产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健康运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客观剖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未来一段时期安全生产总体工作做出科学规划和部署。 一、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基本回顾 (一)十一五规

3、划实施情况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安全生产规划的各项任务顺利实施,安全监管、技术支撑、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科技兴安和人才强安战略发挥较大作用,安全生产监察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一是事故总量大幅下降。与2005相比,2009年发生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7%和35%。二是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与2005年相比,2009年发生较大以上事故87起、死亡398人,同比分别下降41.5%和49.5%。三是重点行业和领域得到较好治理

4、。2005年-2009年,道路交通、煤矿、火灾治理成效突出,事故量持续加速下降,为全省事故总量的减少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2009年,道路交通10年以来首次杜绝了10人以上事故,煤矿20年来首次杜绝了10人以上事故。四是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与2005年相比,2009年亿元gdp死亡率为0.29(十一五规划值为至2010年下降到0.72以下),下降65%。工矿商贸10万人死亡率为3.24(十一五规划值为至2010年下降到4.4以下),下降3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72(十一五规划值为至2010年下降到8.2以下),下降6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4.334(十一五规划值为至2010年下

5、降到3以下),下降34%。但是,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下降幅度趋于平缓 十一五时期,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8580起、死亡19802人,平均每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9645起、死亡4950人,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的生产安全事故仍呈高发态势,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尚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以2008年为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工矿商贸10万人死亡率分别是美国的239倍、72倍、133倍和1.1倍,是全国的4.04倍、1.15倍、1.18倍和1.35倍。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降低和控制事故

6、发生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2006-2009年,总的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降幅轨迹均表现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减少,降幅由最高值24.98%和13.56%,减少为2009年的5.02%和10.42%。 2.重点行业问题突出,事故结构明显变化 道路交通、火灾、煤矿、建筑、非煤矿山等行业的生产安全事故表现突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到事故总量的90%。与十五相比,2006年-2009年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结构变化明显,其中,火灾事故上升为10%和5%,建筑事故上升为16.18%和16.44%。 3.指标排名位居后列,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十一五期间,我省反映安全生产总体水平的4项相对考核指标连续4年高于全国平

7、均水平,尤其是煤矿业,2009年百万吨死亡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另外,职业危害呈现上升趋势。当前全省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达数百万,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达588种,累计发生尘肺病例37298例,从2005年至2009年,XX省职业病每年平均以13.03%的速度增加,是全国职业病危害最为严重的三个省区之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察管理体制不顺。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安全监管与行政管理的权、责不够明确,条块分割的利益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跨部门的安全管理协同机制仍不完善。监管部门的机构设置尚需优化。 2.基层基础工作仍然薄弱。县、乡两级政府的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人员不到位、装备水平低、

8、手段较落后。部分政府和企业对安全生产两个责任的认识不足。基层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淡漠,安全作业能力有待提高。三同时制度尚不规范。安全文化环境仍需改善。 3.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涉及面较窄。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较低,尚未建立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低。安全生产中介服务网络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效果不明显。教育培训缺乏广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救援装备不足,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应急演练未实现制度化。 4.安全生产管理缺乏长效机制。一方面是政府监察监管力量不足,一方

9、面是企业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较低,而社会第三组织参与安全管理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监管。 5.安全生产投入长期不足。各级安全监管部门专业人才缺乏、技术装备落后、经费预算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和基础性理论研究力量薄弱。部分企业仍然缺少安全设施、防护用品和安全培训等方面的必要性投入。 二、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省将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工业化中后期。大批新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建筑、能源与原材料市场需求旺盛,交通运输量急速上升,公众聚集场所的数量和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发达地区的高风险产业不断转入,一些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压力

10、将出现新的特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将带来新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社会对提升安全监管监察效能、提高事故灾难应对处置能力要求更严。公众对自身安全健康权益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三、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全面加强法制体制机制和监管监察队伍建设,着重提升监察执法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安全投入,推进科技兴安,倡导安全文化,为提前实现安全生产

11、状况根本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落实,政策干预更加有效,初步建立起基于企业风险评估的分级监察机制以及事故调查与行政处理相分离的监察体制,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监察队伍走向职业化发展,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安全生产监管领域,安全监察监管与执法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标准、技术支撑、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要安全的良好氛围。亿元gdp死亡率比2009年下降80%以上,工矿商贸10万人死亡率比2009年下降50%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比2009年下降80%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比2009年下降70%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总

12、量基本实现再降2000人的奋斗目标,煤矿数量力争控制在1000个以内,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分类指标(以2009年为基期)煤矿。死亡人数下降50%以上。 非煤矿山。死亡人数下降35以上。 建筑。死亡人数下降50以上。 危险化学品。死亡人数基本保持不变。 烟花爆竹。死亡人数基本保持不变。 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0.8人以下。 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下降50以上。 铁路交通(含路外):死亡人数下降5以上 火灾(消防)。死亡人数下降20以上。 水上交通。死亡人数基本保持不变。 民航飞行。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下降到0.3以下。 农业机械。死亡人数基本保

13、持不变。 四、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主要任务 (一)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深化专项治理 1.煤矿。全面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加快9万吨以下小煤矿资源整合步伐,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推进机械化作业,2015年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8%以上,中型煤矿达到9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60%。理顺体制机制,加快科技攻关,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现有矿井逐步实现多措并举、应抽尽抽、可保尽保、抽采平衡,新建矿井基本实现先采气、后采煤,2015年煤矿瓦斯抽采率达到40%以上。认真制定和落实区域性防突措施。建立健全水害预测预报、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水害防治技术管理等制

14、度,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全力遏制煤矿水害事故发生。 2.非煤矿山。加大对非法、违法开采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快对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尾矿库的监控平台建设。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开展工程地质灾害和重大安全隐患防治的关键性技术研究。加强安全监管的专业技术力量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 3.危险化学品。建立完善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开展化工产业集中区风险评价,严格审批其规划建设。重点加强80万吨乙烯基地安全监管。建立危化事故灾害预警机制。引导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自动化改造。推动中央

15、企业和部分地方重点企业提高装置本质安全化水平。全面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督促使用危险工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化学制药企业,涉及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等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以上水平,其他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以上水平。 4.烟花爆竹。提高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的准入门槛,淘汰安全投入少、条件差、生产规模小的生产企业,控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确保骨干生产企业实现工厂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集约化生产。进一步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企业的打击力度。禁止违规使用氯酸钾生产烟花爆竹,加大对销售含国家违禁药物烟花爆竹产品行为的处罚

16、。 5.道路交通。整合现有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车辆、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城市道路等监控平台,建立涵盖道路交通安全各个系统的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多方联动的道路交通应急管理体制,形成覆盖各区域、各部门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推进城乡安全监管一体化,建立乡级道路交通监管机构,把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列入县、乡两级政府的年度考核指标。 6.建筑。积极开展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等多发事故的专项整治。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落实建筑施工三级安全教育,加强对建筑施工项目负责人、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培训。督促和检查重点地区、

17、重点工程各项安全措施的制定与落实。重点加强对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工程的安全监管。 7.消防。编制实施城乡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力量建设。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等公共区域消防监控与预警。完善重点区域的消防资源配置。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提高消防队伍装备。开展经常性和针对性的各类消防演练。建立社区网格化的火灾隐患排查机制。 8.水上交通及其他。强化港口、渡口现场安全管理以及船舶证照和航线管理,加强专项检查治理,继续开展水上救生衣行动,提高水上应急救援能力。加强铁路客运站和铁路沿线安全管理,完善铁路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建立城市地铁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规范管理和

18、培训,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创新监理方式,继续开展平安农机活动。健全完善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压力管道、锅炉、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和民用爆破器材的安全监督管理。 (二)加强制度建设,注重规制实效全面建立和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提高重点行业的安全标准,严格安全许可。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全面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推进商业保险与工伤保险有机结合,建立全省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社会第三方组织参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市场机制。建立健全事故和隐患举报、重大危险源公示等社会监督机制。建立企业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和基于企业风险等级的分级监察机制。制订企业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制度和诚信等级评估标准

19、,建成诚信评估体系和诚信数据库,形成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信息采集、发布和失信惩罚的安全信用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激励约束、联合执法、信息共享、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推动制度的设计、实施、评估、改进等过程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三)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将安全生产管理所需人才、资金、装备重点向基层倾斜。加大基层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对参与安全生产的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长期化、专业化、制度化培训,提升基层安全执法和依法管理安全生产的能力。重视安全生产理论和管理方法研究。加强事故信息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健全县乡两级监管机构和以社区、村组为基础的监控网络。推动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向社区和工业集中区纵深发展。 (四)重视职业危害监管与防治,创造安全健康作业环境理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各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健全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与控制,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与康复工作。严格实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并建立职业危害举报制度,加大职业危害监察执法和事故查处力度。广泛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提高作业人员防范意识。第11页 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