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资料08临床II(1)班神经病学习题集人卫版08临床II(1)班2011/11/19神经病学学习指导和习题可修改编辑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第四章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第五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第七章头痛第八章脑血管疾病第九章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第十一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第十二章运动障碍性疾病第十三章癫痫第十四章脊髓疾病第十五章周围神经疾病第十七章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疾病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神经病学的目标 A.发展神经科学 B.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C.及时对疾病进
2、行合理的诊断D.尽可能地对症恰当治疗 E.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神经病学的特性不包括 A.疾病的复杂性B.症状的特异性C.诊断的依赖性 D.疾病的严重性 E.疾病的难治性3.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不应包括 A.详细询问病史 B.仔细的体格检查 C.相关的辅助检查 D.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 E.试验治疗4.医学生在神经病学的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但除外A.重点掌握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科基本操作 B.熟悉定位和定性诊断 C.了解辅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 D.重点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治要点,掌握危重病的抢救 E.掌握神经遗传病5.医学生的学习方法,应除外 A.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 B.结
3、合神经系统主要解剖生理和病理C.以研读参考书为突破口 D.联系症状学和临床实际 E.采取综合分析和整体观点,逐步提高临床技能二、简答题1.什么是神经病学?2.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关系如何?3.神经病学的目标是什么?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一、选择题1. D 2. B .3 E .4 E 5. C二、简答题 1.神经病学是一门临床二级学科,也是神经科学中的一门临床分支,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疾病的症状、发病机制、病因和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学科。 2.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运动、感觉和反射障碍;精神疾病
4、则主要是由于大脑高级功能紊乱导致的情感、意志、行为和认知等精神活动障碍。二者又有密切联系,神经系统疾病如病变累及大脑常有精神症状。 3.神经病学的总体目标:发展神经科学,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及时对疾病进行合理的诊断,同时尽可能针对病因恰当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4.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过程的三个阶段: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获取详尽的临床资料;初步确定病变的部位即定位诊断;综合疾病的起病形式、演变过程以及个人史、家族史等临床资料,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并选择辅助检查进一步证实。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诊断一、选择题【A1型题】1.大脑皮质运动区病变的瘫痪多表现为A.单瘫或不
5、均等偏瘫B.完全性均等性偏瘫C.交叉性瘫D.四肢瘫E.截瘫2.双侧旁中央小叶及其附近中央前后回受损引起A.下肢感觉障碍B.下肢瘫痪C.面舌及上肢感觉障碍D.面舌及上肢瘫痪E.痉挛性截瘫,复合性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3.右利手患者,能理解他人讲话内容,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病变在A.左侧额上回后部B.左侧额中回后部C.左侧额下回后部D左侧角回E.左侧顶上小叶4.易出现“三偏”综合征的病损部位在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丘脑 E.内囊5.脑桥病变的最具特征性临床表现是A.受损范围广泛 B.常有剧烈面痛C.瞳孔常散大 D.上下肢瘫痪在面瘫的对侧.E.多有昏迷或抽搐6.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皮
6、质下,中枢是A.上丘脑 B.延髓 C.下丘脑 D.丘脑 E.底丘脑7.脑干病损时瘫痪的特点是A.完全性均等性偏瘫 B.单瘫 C.截瘫D.交叉性瘫痪 E.伴明显肌肉萎缩8. Weber syndrome的病损部位是A.中央前回 B.皮质脊髓束 C.脑桥 D.延髓 E.中脑9. Millard-Gubler syndrome的表现不包括A.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B.病灶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C.对侧舌下神经瘫痪D.对侧中枢性偏瘫E.眼球侧视运动障碍. 10.交叉性感觉障碍的病变水平位于A.中脑上丘 B.中脑下丘 C.脑桥 D.延髓 E.颈髓11.病变对侧偏身深浅感觉障碍,伴自发性疼痛或不自主运动,其病变部
7、位在A.顶叶感觉皮质 B.内囊或基底节区C.丘脑 D.中脑 E.脑桥12.内囊受损的感觉障碍特点是A.对侧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B.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C.对侧偏身感觉减退伴有自发性疼痛D.对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伴感觉过度E.交叉性感觉减退或缺失13.某患者双上坡痛温觉障碍,触觉和深感觉正常,病损部位在A.双侧C5-T8后根 B.右侧C5-T8前根 C.双侧臂丛 D. C5-T2脊髓前连合E.双侧颈膨大后索14.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A.四肢中枢性瘫痪B.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C.截瘫 D.单瘫 E.偏瘫15.胸髓横贯性损害引起A.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B.双下
8、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C.一侧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D.四肢瘫 E.偏瘫16.脊髓前角细胞病损的瘫痪特点是A.单瘫B.节段型分布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伴感觉障碍C.节段型分布的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不伴感觉障碍D.四肢远端肌肉瘫痪 E.截瘫17.骶髓病变时,通常不应出现的情况是A.尿便障碍B.肛门反射消失C.马鞍形感觉障碍D.病理征阴性E.下肢严重瘫痪18.脊髓休克现象发生时,下列哪项不应出现A.截瘫 B.损伤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C.尿便障碍D.腿反射亢进E.病理征阴性19.哪项可能不是脊髓病变引起的瘫痪A.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B.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C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
9、元性瘫痪D.一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E.一侧上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20.眼动脉交叉瘫或Horne交叉瘫的受累血管常见于A.大脑中动脉B.颈内动脉C.大脑前动脉D.基底动脉E.大脑后动脉21.一侧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对侧间接光反射消失,病变位于A.同侧视神经 B.对侧视神经 C.同侧动眼神经D.对侧动眼神经 E.视交叉22.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及间接反射均消失,病变在A.对侧视神经 B.同侧视神经 C.对侧动眼神经D.同侧动眼神经 E.同侧视神经及动眼神经23.右侧直接角膜反射存在,间接反射消失,病变在A.右侧三叉神经B.左侧三叉神经C.右侧动眼神经D.左侧动眼神经E.左面神经24.一侧三叉神
10、经脊束核的病损表现为A.同侧面部痛温、触觉均障碍B.同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分离性痛温觉障碍 C.同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D.对侧面部呈洋葱皮样分布的痛温觉及触觉障碍E.咀嚼无力,下颌反射消失,张口时下颌向同侧偏斜25.右侧额纹消失,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右侧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左侧,称作A.右侧中枢性面瘫B.左侧中枢性面瘫C.右侧周围性面瘫D.左侧周围性面瘫E.双侧周围性面瘫26.右侧周围性面瘫,双眼不能向右侧凝视,左侧偏瘫伴Babinski征阳性,病变在A.左侧内囊 B.右侧内囊C.左侧脑桥 D.右侧脑桥E.左侧大脑半球27.伸舌偏右,右侧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左侧中枢性偏
11、瘫,病变位于A.右侧延髓B.左侧延髓C.双侧延髓D.右侧中脑E.右侧脑桥28.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右眼外展受限,病变部位在A.右动眼神经B.右滑车神经C.右视神经D.右展神经E.右三叉神经眼支29.左眼裂小,左瞳孔较右侧小,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球内陷,面部泌汗功能正常,其病征为A. Horner综合征B.动眼神经不全麻痹C. Bell征D.面神经麻痹E重症肌无力30.右口角周围痛觉减退,病损部位在A.三叉神经运动核B.三叉神经感觉主核C.三叉神经中脑核D.三叉神经脊核上部E.三叉神经脊核下部31.双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存在,左眼向下向外运动受限,病损部位在A.左动眼神经B.左滑车神经
12、C.左三叉神经眼支D.左展神经E.左视神经32.左眼上睑下垂,左瞳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向内、向上运动不能,向下运动受限,病损部位在A.左动眼神经B.左滑车神经C.左三叉神经眼支D.左展神经E.左视神经33.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右软腭抬举无力,咽反射消失,病损部位在A.左侧皮质脑干束 B.右侧皮质脑干束C.双侧皮质脑干束D.右舌下神经E.右舌咽迷走神经34.出现双眼左侧视野同向偏盲,且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其病损部位在A.左侧视束B.右侧视束C.视交叉D.左侧视辐射E.右枕叶35.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包括面神经核与面神经)表现不同的关键是A.有无肢体瘫痪B.有无伸舌偏斜C.有无病理反
13、射D.有无皱额闭眼障碍E.有无提唇,鼓腮,吹气障碍36.左侧鼻唇沟浅,两侧额纹对称,眼睑闭合有力,伸舌左偏无肌萎缩,左上、下肢中枢性瘫痪,左侧偏身感觉障碍,左侧同向偏盲。病变部位是A.右枕叶皮质B.左侧内囊C.右侧内囊D.左侧脑桥E.右侧脑桥37.下列哪项不符合延髓麻痹的诊断A.真性延髓麻痹主要指舌咽、迷走神经麻痹B.假性延髓麻痹为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所致C.真性及假性延髓麻痹均出现饮水反呛、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D.假性延髓麻痹时咽反射消失E.真性延髓麻痹时可有舌肌瘫痪、舌肌萎缩和肌束颤动38. Horner综合征由下列哪种病因引起A.眼交感神经麻痹B.眼交感神经兴奋C.眼副交感神经麻痹D.眼副交
14、感神经兴奋E.动眼神经麻痹39. Horner综合征表现不正确的是A.瞳孔缩小B.眼睑膜充血及面部无汗C.眼裂狭小D.眼球内陷E.瞳孔对光反应消失40.舌咽迷走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吞咽困难,饮水呛咳B.说话声音带鼻音C.患侧软腭活动受限D.患侧咽反射消失E.舌前2/3味觉消失.41.急性四肢瘫的常见疾病下列哪种不常见A.脊髓灰质炎B.脊髓血管病C.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D.急性脊髓炎E.周期性麻痹42.关于感觉系统的解剖生理,下面哪一项不正确A.各种一般感觉均有其末梢特有的感觉器B.一般感觉的传导径路均由三个向心的感觉神经元连接组成C.每一脊神经后根纤维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D.每一
15、周围神经含有一个节段的脊神经纤维E.脊髓丘脑束的外侧部传导来自腰骶段的感觉43.无眩晕、无听力障碍和肌力完好的患者,出现右上肢指鼻试验不正确和轮替动作差、右下肢跟膝胫试验差。病变部位在A.小脑蚓部B.右侧小脑半球C.左侧小脑半球D.左侧脑桥前庭神经核E.右侧脑桥前庭神经核44. Chaddock征阳性提示A.皮质脑干束损害B.脊髓丘脑束损害C.锥体束损害D.薄束损害E.楔束损害45.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特点是A.痉挛性瘫痪B.肌张力增高C.病理反射(+)D.弛缓性瘫痪E.腱反射亢进46.锥体系统病损最确切的体征是A.显著的肌萎缩B.肌束震颤C.肌张力增高D.肌张力减低E. Babinski征(
16、+)47.锥体束损害的反射改变是A.深浅反射均亢进B.深浅反射均减弱或消失C.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D.深反射亢进,浅反射正常E.深反射减弱或消失,浅反射正常48.鉴别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最有意义的体征是A.瘫痪程度分级及范围大小B.有无肌肉萎缩C.肌张力增高或减低D.腿反射亢进或消失E.有无病理反射49.锥体系统是指A.上运动神经元B.下运动神经元C.小脑皮质细胞D.脊髓前角细胞E.上、下运动神经元50.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改变的特点通常是A.上肢屈肌张力高,下肢伸肌张力高B.上肢伸肌张力高;下肢屈肌张力高C.上下肢均为屈肌张力高D.上下肢均为伸肌张力高E.上下肢屈伸肌张力均高51.
17、 Babinski征阳性的典型表现为A.拇趾背屈,其他各趾向外呈扇形展开B.踇趾坏屈,其他各趾向外呈扇形展开C.仅踇趾背屈D.五趾均背屈E.五趾均跖屈52.下列哪项为锥体束损害的体征A. Kernig征B. Lasegue征C. Romberg征D. Brudzinski征 E. Babinski征53.肌束震颤损害部位在A.上运动神经元B.下运动神经元C.神经肌肉接头D.肌肉E.锥体外系统54.下列哪项不是下运动神经元A.脊髓前角细胞B.前根C.神经丛D.周围神经系统E.皮质脑干束55.运动系统不包括A.下运动神经元B.丘脑C.上运动神经元D.锥体外系统E.小脑系统56.脊髓病所致音叉振动觉
18、及位置觉缺失的病变部位在A.前庭脊髓束.B.红核脊髓束C.脊髓小脑束D.脊髓丘脑束E.薄束与楔束57.一侧节段性分离感觉障碍即痛温觉障碍而触觉及深感觉保留,病变部位在A.同侧脊神经节 B.同侧脊髓后根C.同侧脊髓后角D.同侧脊髓丘脑束E.对侧脊髓丘脑束58.肱二头肌反射中枢在A. C3-C4 B. C4-C5 C. C5-C6 D. C7-C8 E. C8-T159.膝腱反射中枢在A. T12-L2 B. L1-L3 C. L2-L4 D. L3-L5 E. L5-S260.下列对感觉障碍判断哪项不正确A.周围神经末梢性损害可出现四肢远端对称性手套、袜套型深浅感觉障碍B.脊髓半侧损害可出现病变
19、平面以下的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C.延髓外侧病损可出现同侧面部及对侧躯体的变叉性感觉障碍D.丘脑病损可引起同侧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深感觉障碍重于浅感觉E.皮质性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等复合感觉障碍61.下列哪项不符合对感觉障碍的判断A.感觉径路刺激性病变可引起疼痛,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B.感觉径路的破坏性病变可引起减退或感觉消失C.过度刺激性病变可引起感觉过度,表现有潜伏期及后作用D.牵涉性疼痛系指内脏病变时出现相应皮肤节段区疼痛及感觉过敏E.放射性疼痛系指疼痛可扩散到受累的感觉神经的支配区62.用针划过患者足部外跺处,出现踇趾背屈,此反射为A. Babinski征B. O
20、ppenheim征C. Gordon征D. Chaddock征E. Schaeffer征【A2型题】1.男患,45岁,因视物不清前来就诊。查体神清,右侧眼底视乳头水肿,左侧眼底视神经萎缩,首先考虑以下哪一种病变A.多发性硬化B.垂体瘤C.额叶底部肿瘤D.结核性脑膜炎E.脑萎缩2.女患,60岁,走路时双脚有踩棉花感,Romberg征(+),双下肢音叉振动觉缺失,病变为A.小脑B.脊髓后索C.脊髓侧索D.脊髓后角E.大脑额叶3.男患,32岁,双下肢无力3个月,查体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高,膝腿反射亢进,病理反射 (十),其病变部位可能是A.胸髓B.腰膨大C.颈膨大D.高颈髓E.脊髓前角
21、细胞4.女患,45岁,突然出现右口角抽搐,后出现右侧上、下肢抽动,继而出现四肢抽搐,其病变部位是A.左侧中央前回下部B.左侧中央前回上部C.右侧中央前回上部D.右侧中央前回下部E.右侧中央后回5.男患,70岁,右侧肢体无力一年余, 查体右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4级,右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力3级,其病变部位为A.左上胸髓B.右上胸髓C.双侧颈膨大D.左侧颈膨大E.右侧颈膨大6.男患,60岁,糖尿病多年,渐出现双手双足麻木、发凉,查体四肢对称性末端痛觉减退,四肢远端肌力4级,近端肌力正常,其病变部位为A.神经根B.神经丛C.末梢神经D.脊髓E.脑干7.男患,35岁,右侧瞳孔缩小,眼裂变
22、小,右侧上下肢轻瘫,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右上下肢深感觉缺失,左颈以下皮肤痛温觉减退,病变在A.右侧颈膨大B.左侧颈膨大C.左C3-C4 D.右C2-C3 E.右侧延髓8.男患,25岁,左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左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左肩以下深感觉障碍,右侧痛温觉障碍,其病变位于A.左侧上颈髓(C2-C4)B.左侧颈膨大C.右侧颈膨大D.右侧延髓E.右侧上胸髓9.女患,56岁,左上肢发作性麻木半年,初从左手拇指开始,后扩散至整个上肢,查体见左上肢痛、温觉稍差,左上肢键反射亢进,余未见明显异常,病变最可能的部位是A.左大脑皮质B.右大脑皮质C.右侧丘脑D.右颈膨大E.左臂丛神经10.
23、患者,56岁,右侧腹股沟阵发性疼痛6个月,左下肢麻木,右下肢无力4个月,查体左腹股沟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右下肢音叉振动觉消失,右下肢肌力4级,右膝踝反射亢进,右侧巴氏征(十),该病变定位于A.右侧T10节段B.左侧T10节段C.右侧T12节段D.左侧T12节段E.右侧L1节段11.男患,60岁,突然右口角流涎,言语不清,右上下肢无力,右偏身痛觉减退,右侧视野缺损,病变位于A.左侧中央前回B.左侧中央后回C.左侧额下回后部D.左侧内囊E.左侧枕叶距状裂12.患者左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呈外斜视,右侧中枢性偏瘫,病变位于A.左侧脑桥B.右侧脑桥C.左侧中脑D.右侧中脑E.左侧脑桥
24、及中脑13.男患,79岁,急性起病,出现两眼向右侧凝视,右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部位是A.左侧额叶B;右侧额叶C.左侧内囊D.左侧脑桥E.右侧脑桥14.患者以左侧口角流涎2天为主诉来诊,查体:左眼闭合不全,左侧额纹变浅,左侧口角低,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舌前2/3味觉减退,病变位于A.左侧面神经茎乳孔病变B.左侧面神经内耳病变C.左侧面神经管部病变D.左侧面神经膝状神经节病变E.左侧桥小脑脚病变【A3 /A4型题】 (1-4题共用题干) 男患,54岁,急性起病,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视物成双2天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3年余,脑梗死病史1年,无明显后遗症。神经系统检查:神清,右瞳孔扩大,对光反
25、射消失,右眼处于外展位,内收受限,左鼻唇沟变浅,伸舌偏向左侧,左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左侧病理征阳性。1.该病病变部位应在A.右侧大脑半球B.右侧中脑C.左侧延髓D.左侧脑桥E.右侧脑桥2.此病可以称作哪种综合征A. Wallenberg syndrome B. Millard-Gubler syndrome C. Weber syndrome D. Foville syndromeE. Bene dikt syndrome3.若该患者出现言语不清,最有可能的是A.Broca失语B. Wernicke失语C.命名性失语D.混合性失语E.构音障碍4.该患者不可能出现的是A.饮水呛咳B.吞咽
26、困难C.咽反射消失D.强哭强笑E.咽反射存在(5-7.题共用题干)女患,26岁,以右上肢疼痛半年,右侧肢体麻木伴左侧肢体无力2个月为主诉人院。查体:神清,语利,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左上下肢肌力3级,右前臂以下痛觉减退,触觉存在,肌力正常。5.若该患者左肱二头肌反射减弱,脸三头肌反射活跃,则病变定位于A.左侧C5-C6 B.左侧C6-C7 C.左侧C7-C8 D.右侧C5-C6 E.右侧C6-C76.该患者不能出现的体征是A.左侧深感觉障碍B.左侧病理征阳性C.尿便障碍D.左下肢膝腿反射消失E.左下肢膝键反射活跃7.该病变为A.脊髓横贯性损害B.脊髓后索损害C.脊髓前角损害 D. Brown-S
27、equard syndrome E.脊髓前索损害【B型题】. (1-4题共用备选答案)A.嗅觉中枢 B.视觉中枢 C.听觉中枢 D.皮质运动中枢 E.皮质感觉中枢1.额叶中央前回是2.顶叶中央后回是3.枕叶内侧距状裂上下缘是4.颞叶内侧面钩回是(5一8题共用备选答案)A.大脑皮质 B.内囊 C.脑干 D.胸髓 E.腰膨大5.引起交叉瘫的病变部位在6.引起单瘫的病变部位在7.引起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病变部位在8.引起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病变部位在(9-10题共用备选答案)A.颈髓4, 5 B.颈髓5, 6 C.颈髓6, 7 D.颈髓7, 8 E.颈髓8、胸髓19.肱三头肌反射中枢在1
28、0:肱二头肌反射中枢在(11-13题共用备选答案)A.后角 B.后索 C.前角 D.脊髓丘脑束 E.后根11.同侧节段性感觉分离的病变部位在12.对侧传导束型分离性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13.同侧节段性所有感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在 (14-16题共用备选答案)A.一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B.双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C.交叉性感觉障碍D.偏身感觉障碍E.偏身感觉障碍伴疼痛14.丘脑病变15.内囊病变16.脑干病变(17-20题共用备选答案)A. Weber syndrome B. Foster-Kennedy syndrome C. Brown-Sequard syndrome D. Horner s
29、yndromeE. Parinand syndrome17.患儿,6岁,头痛,呕吐半年。查体:两眼上视不能。18.中年男性,头痛7年,左眼视力减退半年。查体:左眼视乳头苍白,右眼视乳头水肿。19.中年男性,突发头痛,呕吐10小时。查体:右上睑下垂,右瞳孔散大,露齿时口角右偏,伸舌时舌左偏,左侧上、下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左Babinski征阳性。20.中年男性,右下肢麻木、无力2月余。查体:左下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Chaddock征(+),左脐水平以下深感觉丧失,右侧痛温觉丧失。(21-22题共用备选答案)A. Kernig征(+) B.分离性感觉障碍C. Babinski征(+) D.
30、共济失调 E.屈颈试验阳性21.1岁以下正常婴儿可能出现的体征是22. C1 - C4神经根刺激可能出现的体征是(23-24题共用备选答案)A.中央前回B.黑质一纹状体C.颞叶D.枕叶E.小脑23.帕金森病病损在24.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病损在(25-26题共用备选答案)A.丘脑腹外侧核B.脊髓后角细胞C.延髓薄束核与楔束核D.脊髓前角细胞E.后根神经节25.痛觉和温度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26.振动觉和位置觉传导通路的第二级神经元是(27-29题共用备选答案)A.上斜肌B.下斜肌C.外直肌D.眼轮匝肌E.瞳孔开大肌27.滑车神经支配的肌肉是28.动眼神经支配的肌肉是29.交感神经支配的肌肉是
31、(30-31题共用备选答案)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下丘脑30.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31.基本生命中枢位于(32-36题共用备选答案)A.动眼神经损害B.外展神经损害C.三叉神经损害D.面神经损害E.舌下神经损害32.皱额不能33.睁眼困难34.闭眼困难35.下领偏斜36.眼球内斜视二、简答题1.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可归结为几种?各是什么?2.简述Foster-Kennedy syndrome.3.什么是Gerstmann syndrome?4.简述颞叶病变的症状和体征。5.什么叫黄斑回避?6.简述“三偏”综合征的病变部位及解剖学基础。7.简述基底节病损后两大综合征。8.丘脑综合征的
32、临床表现是什么?9.什么是Parinaud syndrome?10.简述闭锁综合征。11.什么是Brown-Sequard syndrome?12.简述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的构成。13.简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4.什么叫脊髓前动脉综合征?15.什么叫脊髓后动脉综合征?16.简述视觉传导通路及各部位损伤表现。17.什么叫Horner综合征?18.什么是阿-罗瞳孔?19.什么是艾迪瞳孔?20.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区别是什么?21. Hunt syndrome的临床表现是什么?22.简述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的鉴别。23.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及下运动神经元?24.举例说明节段性感觉支配的特
33、点。25.什么叫总体反射?三、论述题1.额叶具有哪些功能区?病损的表现有哪些?2.延髓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是什么?3.脑桥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是什么?4.中脑病损的综合征及其结构基础是什么?5.小脑蚓部及小脑半球病损的表现有何异同?6.不同节段的脊髓横贯性损害的表现如何?7.不同分支的脑血管疾病病损的表现如何?8.论述眼肌麻痹的类型及表现。9.感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受损的分布与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 A 2. E3. C4. E5. D 6. C7. D8.E9. E10. D 11. C12. B13. D14. B15. A16. C17. E18. D19.
34、E 20. B21. A22. D23. B24. B25. C26. D27. A28. D 29. A30. D 31.B 32.A 33. E 34. B35. D36 .C37. D 38. A 39. E 40.E 41.B 42.D 43.B 44.C 45.D46. E 47. C 48. E 49.A 50.A.51.A 52.E 53.B 54.E55. B 56. E 57. C 58.C 59.C60. D 61.C 62. D【A2型题】1-5 CBAAE 6-10CDBBC 11-14DCDC【A3 /A4型题】1-5BCECA 6-7DD【B型题】1-5DEBAC
35、6-10ADECB 11-15ADEED 16-20CEBAC 21-25CEBCB 26-30CABED 31-35BDADC 36.B二、简答题 1.按其表现可分为四组:缺损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损时,正常功能的减弱或消失;刺激症状指神经结构受激惹后所引起的过度兴奋表现;释放症状指高级中枢受损后,原来受其抑制的低级中枢因抑制解除而出现功能亢进;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丧失。 2.表现为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乳头水肿,见手额叶底面肿瘤。 3.为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主要表现有:计算不能(失算症)、手指失认、左右辨
36、别不能(左右失认症)、书写不能(失写症),有时伴失读,亦称“四失”综合征。 4.颞叶病变时主要引起听觉、语言、记忆及精神活动障碍:优势半球颖上回后部(Wernicke区)损害表现为感觉性失语;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损害表现为命名性失语;颞叶钩回损害可出现钩回发作;海马损害可发生癫痫、近记忆障碍;优势侧颞叶广泛病变或双侧颞叶病变可出现精神症状;颞叶深部的视辐射纤维和视束受损可出现视野改变。 5.一侧视中枢病变可产生偏盲,特点为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而中心视力不受影响,称黄斑回避。 6.见于完全性内囊损害,因为内囊聚集了大量的上下行传导束,特别是锥体束在此高度集中,如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
37、觉障碍及偏盲,谓之“三偏”综合征,多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 7.基底节病变主要产生运动异常(动作增多或减少)和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新纹状体病变可出现肌张力减低一运动过多综合征,主要产生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和偏身投掷运动等;旧纹状体及黑质病变可出现肌张力增高一运动减少综合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动作减少及缓慢的静止性震颤。 8.丘脑病变可产生丘脑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对侧的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丘脑痛;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对侧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情感与记忆障碍。 9.由肿瘤压迫中脑四
38、叠体而引起,症状多为双侧。主要表现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上丘受损);神经性耳聋(下丘受损);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 10.闭锁综合征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患者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及构音吞咽运动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 11.脊髓半侧损害引起脊髓半切综合征(Brown-Sequard
39、 syndrome),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12. 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使颈内动脉系与椎一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13.基底动脉尖分出了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应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及枕叶,受累时可出现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表现为: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对侧偏盲或皮质盲;严重的记忆障碍;少数患者可有脑干幻觉,表现为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可有意识障碍。 14.脊髓前动脉综合征为供应脊髓前2/3区域的脊髓前动脉发生闭塞所致,主要表现为
40、病灶水平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失而深感觉正常)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15.脊髓后动脉综合征为供应脊髓后1/3区域的脊髓后动脉闭塞所致,主要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的深感觉障碍,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轻度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16.视觉径路在脑内经过的路线是前后贯穿全脑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聚集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进人颅中窝,在蝶鞍上方形成视交叉,来自颞侧不交叉的纤维与来自对侧鼻侧交叉的纤维合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换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视皮质中枢(距状裂两侧的楔回和舌回)。一般视神经损害可产生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视交叉外侧部
41、病变引起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视交叉正中部病变,可出现双眼颞侧偏盲,整个视交叉损害,可引起全盲,如垂体瘤卒中;一侧视束损害出现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视辐射全部受损,出现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部分视辐射受损出现象限盲;一侧枕叶视皮质中枢局限性病变,可出现对侧象限盲,完全损害可引起对侧偏盲,但偏盲侧对光反射存在,有黄斑回避现象;双侧枕叶皮质视中枢病变引起皮质盲。 17.见于一侧颈上交感神经径路损害,表现为同侧眼裂变小,瞳孔缩小,眼球轻度内陷,伴有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18.表现为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而调节反射存在。是由于顶盖前区的光反射径路受损
42、所致,常见于神经梅毒、偶见于多发性硬化及带状疱疹等。 19.艾迪瞳孔又称强直性瞳孔。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光反射及调节反射异常。在普通光线下检查,病变瞳孔光反射消失;但在暗处强光持续照射,瞳孔可出现缓慢的收缩,光照停止后瞳孔又缓慢散大。调节反射也同样反应缓慢。20.鉴别点见下表:特征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面瘫程度重轻症状表现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和口角下垂),额支无损(两侧中枢支配),皱额、皱眉和闭眼动作无障碍;病灶对侧面部随意动作丧失而哭、笑等动作仍保存;常伴有同侧偏瘫和中枢性舍下神经瘫恢复速度缓慢较快常见病因面神经炎脑血管疾
43、病及脑部肿瘤 21.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表现为周围性面瘫,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敏(镫骨肌支受累),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疤疹,称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22.鉴别点见下表:特征真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病变部位舌咽、迷走神经(一侧或两侧)双侧皮质脑干束下颌反射消失亢进咽反射消失存在强哭强笑无有舌肌萎缩可有无双锥体束征无常有 23.上运动神经元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从大脑皮质至脊髓前角的纤维束)和皮质脑干束(从大脑皮质至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素)。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
44、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 24.每个脊神经后根的输入纤维来自一定的皮肤区域,该区域称为皮节。共有31个皮节,与神经根节段数相同。绝大多数的皮节是由2-3个神经后根重叠支配,因此单一神经后根损害时感觉障碍不明显,只有两个以上后根损伤才出现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因而脊髓损伤的上界应比查体的感觉障碍平面高出1-2个节段。这种节段性感觉分布现象在胸段最明显,如乳头平面为T4、脐平面为T10、腹股沟为T12和L1支配。上肢和下肢的节段性感觉分布比较复杂,但也仍有其节段性支配的规律,如上肢的挠侧为C5-C7,前臂及手的尺侧为C8及T1,上臂内侧为T2,股前为L1-L3,小腿前面为L4-L5,
45、小腿及股后为S1-S2,肛周鞍区为S4-S5支配。脊髓的这种节段性感觉支配,对临床定位诊断有极重要的意义。 25.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时可出现脊髓自动反射,是巴宾斯基征的增强反应,又称防御反应或回缩反应。表现为刺激下肢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双侧巴宾斯基征和双下肢回缩(髓膝屈曲、跺背屈)。若反应更加强烈时,还可合并大小便排空、举阳、射精、下肢出汗、竖毛及皮肤发红,称为总体反射。三、论述题 1.额叶的主要功能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有关。其主要功能区包括: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该区大锥体细胞的轴突构成了锥体束的大部,支配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运动前区: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是锥体外系的皮质中枢,发出纤维到丘
46、脑、基底节和红核等处,与联合运动和姿势调节有关;该区也发出额桥小脑束,与共济运动有关;此外,此区也是自主神经皮质中枢的一部分;还包括肌张力的抑制区。此区受损瘫痪不明显,可出现共济失调和步态不稳等锥体外系症状;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司双眼同向侧视运动;书写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与支配手部的皮质运动区相邻;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位于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回后部交界的三角区,管理语言运动;额叶前部:有广泛的联络纤维,与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和冲动行为有关。额叶病变时主要引起以下症状和表现: (1)外侧面损害以脑梗死、肿瘤和外伤多见。额极病变:以精神障碍为主,表现为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缺乏始动性和内省力,思维和综合能力下降,可有欣快感或易怒。中央前回病变:刺激性病变可导致对侧上、下肢或面部的抽搐(Jackson癫痫)或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破坏性病变多引起单瘫。中央前回上部受损产生对侧下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