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市人大各项决议,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 20*年1-6月份,我市公共财政本级收入完成52.5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17%,加中央三税收入38.2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完成90.74亿元,增长10.16%。 (一)强化激励扶持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面对复杂经济形势,财税部门积极应对,加大政策激励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努力促进结构调整和财政增收。落实奖励扶持,兑现重点企业、企
2、业销售中心、陶瓷企业煤改气、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企业增产用电、技术改造等各级奖励资金。延续营业税改增值税过渡扶持、免征企业江海堤防维护费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强化创新驱动,与中国皮革研究院、食品发酵研究院、海西纺织研究院、纺织鞋服研发中心等6家国字号科研机构加快对接,鼓励关键技术攻关,增强创新能力。助力企业发展,贯彻落实省政府加强企业融资服务八条措施和我市促进金融业发展二十条措施,支持设立*镇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基金,落实投资补助、购房补贴、财税优惠、高管奖励等政策,支持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中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聚集成长。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推进城市建设 通过预算安排、土地盘
3、活出让、银行融资、争取上级资金等多种渠道,加大公共投资力度,全力保障城市更新建设。加快土地出让,坚持七个同步、五个统筹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和项目单位协同协作,加快项目招商落地。拓宽融资渠道,在市人大常委会有力支持和各部门密切配合下,积极争取农业发展银行、国开行等政策性优惠中长期贷款,同时通过短期融资券、信托、股权融资等渠道,进行短期周转调度,确保资金持续保障到位。强化风险防控,与各组团片区、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对建设项目成本效益进行全面核对,完成城市建设进展效益评估。组织对政府性债务资金情况进行全面核查,与各融资平台主体逐笔核对账务,加强政府债务风险内控管理。建立财务档案移交制度,完善档案资料
4、台账管理,确保财务数据完善安全。 (三)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民生改善 坚持惠民生促和谐,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半年各项民生支出28.18亿元,增长12.36%。加大教育事业投入,教育支出9.21亿元,增长19.65%,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继续提高。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5亿元,增长2.05%,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配套资金等每月足额拨付到位。强化基层运转保障,提高基层治安巡逻、环卫保洁补助和村(社区)干部、离职村干补贴,理顺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永和片区、安东园区以及部分跨镇域交叉重点项目财税分成体制。 (四)深化财政制度改革
5、,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以创建财政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推进财政管理制度创新。坚持厉行节约,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20*年各部门一般性行政支出继续压缩5%,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费用管理的通知,规范公务接待、差旅费、会议费、工作餐、办公设备购置等各项公务费用开支限额标准和财务审核手续,市直党政群机关上半年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比去年同期下降50.55%。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制订关于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的通知,部门公用经费、经常性项目、教师绩效工资等正常经费按序时进度拨付到位,建设项目和专项项目强调编制支出项目明细,
6、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拨付。国库支付中心简化拨款手续,确保企业补助等各项资金快速兑现到位。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巩固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等财政资金资产监管平台,调整完善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机制,工程结算由业主单位自行委托中介机构审核。3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工作日内审结,评审效率进一步提高。制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价款收支管理暂行规定,规范土地出让金征收和使用管理。组织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回头看,巩固公务用车治理工作成果。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 下半年经济形势总体趋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非常突出。与此同时,也存在新的有利支撑和难得机遇。民营企业应对危
7、机意识和措施积极有效,部分企业率先走出调整期。产业创新、技术服务等公共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生产性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三产服务业呈现比较乐观趋势。城市建设得到中央主要领导批示和各级充分肯定,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目前正申报全国试点。城市经营投资陆续进入回收期,项目成本效益评估预计基本平衡。这些优势和有利条件,为我们做好全年工作增强了信心。 下半年,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认真执行市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定、决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努力完成年度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一)密切关注收入动态,盯紧全年收入目标 坚决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抓收入、保增长、促转型作为财
8、政工作的首要核心任务。国税、地税部门要牢牢盯紧收入目标,调整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加强纳税异常户、外来施工企业征管,确保税款依法足额征收入库。落实市镇两级领导和财税部门定期走访重点企业机制,强化基层协税护税职责,确保收入按序时进度均衡入库。健全完善财税、国土、住建、电力、工商等部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避免税源流失。加强财税收入运行分析,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趋势,促进政企良性互动,维护宽松有序的税收环境。 (二)强化四大平台支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重点围绕打造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金融服务和产业集聚四大平台,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财政资金优先保障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本地企业与国
9、家级研究院校产学研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落实创业扶持、人才津贴、住房保障等激励机制,吸引留住优秀人才;设立企业应急保障基金,鼓励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继续支持经济开发区、鞋纺城、品牌工业城等专业园区建设,引导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资源向园区集聚。结合城市更新改造,以海峡石化交易平台、斯兰商贸中心等大型商贸服务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转型提升。 (三)提高经营运作水平,服务保障城市建设 继续坚持七个同步、五个统筹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运作,加快项目招商落地,及时盘活回笼资金。加强资金统筹调度,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
10、障机制,形成资金快速盘活回笼良性循环,保障城镇化建设持续推进。加强项目计划管理,更加注重项目效益分析和成本控制,避免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提高城市经营效益,努力实现项目平衡、持续发展。探索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ppp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逐步消化政府债务,防范财政风险。 (四)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高资金运行效益 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的现代预算制度。提早编制和细化部门预算,完善公用经费、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建立健全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强国库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强化国库集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政府采购等平台作用,完善财政预算执行监管体系,加快公务卡改革,稳妥推进部门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城建安置剩余房产等国有资产全面纳入系统监管,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坚持厉行节约,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切实降低公务活动成本。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