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范爱农设计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2).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822376 上传时间:2025-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爱农设计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范爱农设计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范爱农设计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范爱农设计MicrosoftOfficeWord文档(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比较探究:在黑暗闸门下摇曳的烛光 陈金华 范爱农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1教材整合:以范爱农(京版必修一第一课)为核心,整合成文史相融的阅读单元。要求学生复读学过的鲁迅作品,初读彷徨中的两篇小说及鉴赏,查辛亥英烈事迹。把范爱农放在鲁迅的系列作品中去认识,放到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以降低文本理解难度,探究范爱农生命的意义。2学习方式:在对比阅读、研习探究中理解那一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怀,理解他们追寻理想的痛苦和彷徨,铭记他们为建立民主自由的中国而做出的巨大牺牲。3教学衔接:以本文为起点,完成鲁迅作品学习的初高中过渡,初步体会以一个人物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二、教学目标1精读文本,思考范爱农

2、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理解范爱农生命的意义,感受鲁迅先生的深沉哀思、深广忧愤。 2运用多重对比,研讨范爱农生命的价值,他的人生悲剧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时代悲剧。3. 在宽广的背景下,解读范爱农,理解鲁迅,缅怀先烈,弘扬爱国精神。三、教学重点文本品味研读:比较革命前后范爱农的生命状态,探究其悲剧产生的根源。四、教学难点 延展比较探究:在文史比较阅读中,体会从鲁迅笔下的文学形象到辛亥志士那一代知识分子追寻理想的痛苦,认识以范爱农为代表的先烈牺牲的意义。五、教学课型:研习探究六、前期教学安排:4课时1看鲁迅作品2课时: 复习学过的孔乙己藤野先生故乡, 印小说在酒楼上、孤独者节选,印鉴赏文章,帮助理解吕

3、纬甫、魏连殳的形象,为理解范爱农作铺垫。2读课文2课时:作评注,回答旁批的问题。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读鲁迅悼念范爱农的诗三首。做调查:范爱农是怎样的人?还有哪些疑问?从调查看:范爱农很怪,不理解他为什么活不下去,不了解他生活的时代;不理解鲁迅的情感变化,不明白鲁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有什么意义? 3课下看历史书或上网查阅:清末民初历史、辛亥英烈事迹。师生确定查阅的关键词。教学过程一、 以辛亥百年导入文本屏显: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

4、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同志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明确:99年前,也就是辛亥革命胜利的第二年七月十日,辛亥志士范爱农溺水而亡。鲁迅先生在13天就写了感人肺腑的哀范爱农三章,15年后又写下了范爱农,21年后又在给朋友中的信中说“三十年来,年相若与小于我一半者,所存无几,因悲而愤,遂往往自视为轻尘(范爱农三章:旧朋云散尽,余亦等轻尘)”,范爱农就像黑暗闸门下摇曳的烛光,他的猝然熄灭,深深灼痛了先生的心。在这长达二十多年的深沉的思念中,蕴含着先生怎样深刻的思考呢?二、文本比较研读,探究范爱农

5、的生命状态1 爱农之生:在辛亥革命前后范爱农的生活状况有什么变化?与王金发相比呢?穿越时空,与阮籍相比呢?品味语言:革命前: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很寒素;躲在乡下教几个学生糊口;喝酒。胜利时:戴农夫毡帽,还是那件布袍子;办事教书,实在勤快,监学;不喝酒。王金发:换皮袍子,天不冷;青年骂他亲戚、姨太太;送封口费。革命后:寄食,愈困苦,愈凄苦,飘浮,很困苦;学监被去掉了;还喝酒。指导:革命前后,范爱农生活、工作最终是没有变化。在物质上他“困”到了极点,在精神上他“穷”到了极点。但他没有古代贤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圆融,而是无论穷达,都要心忧天下。阮籍喝酒是乱世自保,范爱农喝酒是革命低潮

6、时的愤懑。 2. 爱农之死:谁害死了范爱农?品味语言:革命前:被轻蔑、排斥,几乎无地可容;革命中:这里又是那样,你快去吧;革命后,他已经很少和人往来了,他们不愿听他的牢骚,不如讲笑话。指导:革命前,是晚清暴政统治;革命中,假革命的投机与真革命的蜕变;革命失败后,孔教会让他失业、周围的腐朽势力让他无法生存。辛亥革命虽然胜利了,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绍兴依旧是“故里彤云恶”,“炎天凛夜长”,范爱农的一腔革命热情,他的报国之志,依旧是无用武之地,困窘到极点时,那份希望就成了绝望。明确:正如余杰在反读中所言:千万人的血,千百次的起义,酿不出任何观念上的革新和创新,达不成任何体制上

7、的变革和完善。“一切照旧”,所以,范爱农只得落水而死。 三、延展比较研读,探究范爱农的生命意义: 1范爱农与孔乙己和头发如“富士山”“油光可鉴”的清朝留学生相比,他们的人生有怎样的不同?作者对他们分别是什么态度?交流:孔乙己:物质生活上穷困潦倒,在“窃书不算偷”中自欺欺人,丧失人格,成为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作者是同情的。盘得如“富士山”的、整晚跳舞的清留学生:物质生活优越,却只知享乐,缺少忧国忧民的理想。鲁迅讽刺他们脖子扭的宛如“标志的小姑娘”,这样的打扮,这样的做派,失了国格,作者很厌恶。如果让范爱农评价他们,也会说“都啥时候了,还跳个屁舞”,或者是连话都不屑于说,只给个“白眼”。明确:孔乙

8、己没有忧国忧民的能力,而这些留学生又没有忧国忧民的志向。范爱农与他们相比,他的青白眼,他的耿直狷介、愤世嫉俗,他的爱国情怀,说明他才是真正的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中国知识分子。2范爱农与魏连殳、吕纬甫相比呢?交流:魏连殳“这里有新的宾客,新的馈赠,新的颂扬,新的钻营,新的磕头和打拱,新的打牌和猜拳,新的冷眼和恶心,新的失眠和吐血”他长嗥着“像一匹受伤的狼,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吕纬甫教学生“子曰诗云”“读女儿经”,但是他“却对废园(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三人相比,魏连殳和吕伟甫选择了活,范爱农选择了死 。但他们的活却生不如死,痛苦不已。而范

9、爱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即使是死,他的身体也倔强地“直立”着,绝不顺从。明确: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这两个“随波逐流”的人物,或许可以说是“活着”的范爱农的另一种人生。但范爱农最可贵的是,他选择了坚守。3范爱农是一面镜子,周树人与他性格相似,经历相似,但周树人活成了伟大的鲁迅!为什么?交流:“独沉清冽水,能否洗愁肠?”在范爱农去世后,鲁迅在哀范爱农三章中向好友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说明鲁迅比他坚强,范爱农更绝望。延展阅读(屏显):比较范爱农与鲁迅的心灵独白,你有怎样的思考? 1912年农历3月27日,范爱农给鲁迅的信:“如此世界,实何生为?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 1922

10、年在自序中,鲁迅与朋友的对话:“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鲁迅“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朋友“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鲁迅 鲁迅在故乡结尾的心灵独白“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交流:从阅读中,我们感到范爱农的彻底绝望,更感受到鲁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但鲁迅选择了战

11、斗,“爱农白眼人间留遗恨,老迅横眉万象荐轩辕。”明确:还有人说范爱农也是鲁迅人生道路上的另一种选择,但那只是一种假设,范爱农在绝望中选择了“惟死而已”的放弃,而鲁迅在绝望中选择了抗争,选择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如他所言“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同在”。四、 文史比较探究:认识辛亥志士牺牲的意义1 把范爱家与徐锡麟、秋瑾相比:交流:徐锡麟、秋瑾、陈伯平、马宗汉的事迹讨论:他们能轰轰烈烈地以身许国,成为英雄,被后人景仰。而范爱农,却只能是默默无闻地生,又悄无声息地死。也许正是因为他平凡普通,才更有代表性,代表那一代知识分子在极端困窘中对理想的坚守。2交流查阅的资料:从“名字、年龄、事迹、名言”等

12、方面,建“辛亥先烈档案”交流:陈天华 邹容 林觉民 宋教仁等讨论:这些志士在牺牲时都在2030岁,他们有的自杀,有的被杀,而范爱农在死时也只有29岁,且已是“华颠萎寥落”,像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这些辛亥志士,在我们民族最迷茫困顿的时候,顽强探寻着民族发展的道路。从个人的角度:范爱农他们坚守人生追求,不怕牺牲,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从民族发展的角度:五千年帝制在华夏终于落幕了,这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从此睡狮开始觉醒。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古老帝国的臣民上了思想启蒙的第一课。五、书写我的敬意, 铭记范爱农生命的价值 1通过多重比较,我们对范爱农的人生有了深刻的理解,他是黑暗闸门下摇曳的烛光

13、,却照彻我们的心扉,你能为范爱农写一幅挽联吗?昔日热血谈爱国,今朝落寞舍身去。 卫立国 白眼望世辨曲直,绝不同流;寒水涤肠思国难,誓不合污。 连冰世事沧桑飘浮绝望,菱荡直立傲骨余香。 古典孤苦孤寂孤傲,绝望虚妄希望。 杨开新你是种子,未能发芽迎来新绿,烂掉了,种子非无春意。 你是花苞,未能绽放吐露芬芳,凋零了,落红更有春情。 秦英晨2延展阅读(屏显): 1955年,毛泽东主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2011.10中国台湾网“100年来,无数革命志士仁人及国共两党的先锋战士,为了挽救积弱衰败的民族,抛头颅

14、、洒热血,以生命为代价为全民族福祉奋斗。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令后代景仰;他们无私的爱国奉献精神,值得后代永远学习。” 课堂小结: 当年,如果没有魏连殳、吕纬甫在对现实的“顺从”中依然有不死的精神,如果没有范爱农“微醉自沉沦”中仍然挺立不屈,如果没有陈天华、邹容等无数革命志士那“血染”的风采,如果没有孙中山、鲁迅对理想的坚持和坚守我们也许还在铁屋子中昏睡,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国殇,不朽的精神战士。 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1辛亥革命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1辛亥百年,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经历了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普写了今天的盛世华章。而今,在我们纪念辛亥百年之际学习范爱农,可谓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要理解辛亥志士追求理想的痛苦和彷徨,铭记他们以身许国的悲愤与悲壮,而且要把天下兴亡我之责任践行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最后请让我用王晔同学写的对联为本课做结:生前爱国怜天下,身后醒民动我心 薪尽火传板书设计: 国殇: 精神战士 范爱农 性格:固执倔强 耿介狷直 天问:为理想而彷徨 气节:铮铮傲骨 宁为玉碎 路在何方? 理想:默默地、顽强地坚守 4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