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一五规划心得体会 中国青年报:十一五规划,从先富向共富转弯 漫漫黄沙覆盖着山川,贫穷的农民与他们的牲口一起挤在土房的屋檐下。没有人家有自来水,也没有商店卖衣服,只有用一股股的线织成的上衣和裤子。驴车走在泥泞的道路上,几乎听不到发动机的轰鸣声。这是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关于我国XX省黄羊川村的描述。就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温世仁,一名台湾电 子业巨子、优秀出版人,和他大学同学林光信,从2002年开始一起开展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工程以网络带动西部农民摆脱贫困的“千乡万才计划”,并寄望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到中国8亿农民身上。 2004年12月7日,就在温世仁的实验工程一切进展顺利之际,他溘然长逝,他的工程遭
2、遇了暂时的挫折。人们在缅怀温世仁,为黄羊川村扼腕叹息的时候,没想到一个更大的“共富工程”将在全中国展开。 十一五规划建议重点着墨社会公平 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吴忠民评价“十一五规划建议”是我国从“先富”开始向“共富”转弯,是一个执政党的“穷人致富”工程规划。换言之,中国共产党将在未来的5年,将温先生的一个地方工程变成一个惠及每一个老百姓的国家工程。“比起以往的五年计划,这次十一五规划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是一个好的讯号,意味着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将从
3、先富转向更为实际的共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说。 王思斌认为,与历次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将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等问题提高到更高的战略高度。从“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等字眼都可看出,中央下决心和大力气解决目前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让更多人享受改革成果。显然,以前一直倡导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也将让位于“效率与公平并重”,或“更加注重公平”。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对于维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的五年规划就是从政策取向上,扭转以往的社会失衡,使弱势群体受到保护,并有机会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 事实上,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提
4、高个税起征点,到近来官方在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动作,种种迹象表明,中央将重点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趋公平的利益均衡机制。从这次“十一五”规划中更是可以看出,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将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 而在经济学家眼中,这一转变表示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收益分享。“经济增长的收益有多少为普通老百姓分享,应该是考察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晓晶博士说,“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展观、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5、境友好型社会,都说明国家已经注意到经济增长质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我们都说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少,但是老百姓究竟分享了多少改革开放的成果呢。”张晓晶说,“在农村,因为交不起学费、医疗费而丧失教育、就诊机会的现象非常普遍。”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到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都说明“十一五”规划考虑到了经济增长收益分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经济增长分享考察经济发展质量,是将来的方向。”张晓晶认为,“从这一点来看,十一五规划的进步意义举足轻重。”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个时代的努力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
6、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1985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他的“先富”理论。 有评论指出,邓小平所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有着“等贵贱、均贫富”传统的中国,在普遍存在“不患寡而患不均”心态的中国人中,是划时代的振聋发聩之声。在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发生了一幕幕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生动故事。 躺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的病床上,来自河南的石先生就是故事中的一个主角。病榻之上,他虽然很痛苦,也有些孤独,但是也掺杂着几丝欣慰,因为他曾经辉煌过,富裕过,身患癌症才有能力到北京来求医治病。他说:“因为国家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以我们才敢去挣钱,才敢去发财。” 石先生的家在大别山下,通常的说法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级的贫困地区。他和他的兄弟经历过1960年前后的三年自然灾害,他的哥哥一家就是在那次灾难中饿死的。石先生16岁就到郑州打工,在打工生涯中学到的一手泥工活,为他以后的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