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代顺治青花瓷器鉴别要点.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814104 上传时间:2025-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顺治青花瓷器鉴别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清代顺治青花瓷器鉴别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代顺治青花瓷器鉴别要点 顺治朝,共历18年。上承崇祯朝,下连康熙。其早期瓷器,多近晚明风格,晚期风格又与康熙相近。若没有款识,鉴识时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明末清初战乱较多,官窑生产几乎处于停顿,晚期有所恢复,但质量也不高。倒是民窑生产几乎没有停顿过,尤其是出口瓷的生产,一直维持着相当的规模。 一.从工艺角度看: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胎料还是洁白细润的.器足很规整,盘类器的底部已很少出现下凹现象。顺治瓷器底足大都不施釉,但做得比较光润,可见到螺旋纹。    2、顺治时期所用釉料颜色发青,不少器物外部釉色呈鸭蛋青色,光亮度不强。早期的粗器,釉面常显得较为浑浊。顺治时期器物的口沿常好施一层酱黄色的釉,深浅不一。这种施酱黄色釉的装饰风格,是识别顺治瓷的一个重要特征。    3、青花器大都造型厚重,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发色上早期用石子青,发色灰暗,晚期也见发色浓艳者,稍发紫,这主要是用浙青料出来的效果。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 4、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削足方式,由少数斜削成尖状的逐渐演变为滾圆的泥鳅背状,器足少有粘沙。因为用胎料厚重,胎质又相对显粗,因此,盘类器的底部常能见到窑裂之痕。 二.从纹饰角度看: 1,寂寞顺治日,顺治的太阳大都孤零零地挂在天空,周边空白开阔,给人以寂寞之感. 2,皴染画法,指捺式水印纹.常常采用披麻皴来渲染山水.明末出现的指捺式水印纹,运用更为广泛,有些还发展成苔鲜纹. 3,梅花杉,人物穿的衣裳上都有明显的梅花点. 4,民窑人物画工粗劣,几乎都是脸谱化画法. 5,龙头麒麟,麒麟都长着一颗龙头,并且竖发微披,足似猪蹄. 6,短颈凤,一反明凤长颈,脖子大部分是短短的,而身躯却是长长的. 7,“云龙三现”,即所画之龙,龙身常被云朵所分割,使龙呈时隐时现之相. 8,留白画法在顺治时期也多见,当时常在龙毛和龙身之间留一白线,也在那时常见的括号云上以白线勾轮廓,造成很强的装饰美感。 9,蕉叶纹常是一大一小相间隔,小草画法呈鱼鳞片状,画风苍劲,洒脱豪放,这也是清初画秋草的一个典型画法。 10,有一种草叶和洞石的画法为顺治时期所特有:即在盘碟之类的器物上以青花画上一块多孔的洞石或一片树叶,在树叶旁边再有一到两句题词,字以隶、行或草书写成,常见的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一叶佳式”、“梧桐落叶,天下知秋”、“梧桐一叶生,天下新春再”、“黄叶落兮雁南归”等。这种图式,实则反映了清初民众以曲折方式所传达的一种对于改朝换代的感慨。 11, 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官窑款极罕见,到代的年款亦少见. 尽管这些装饰风格富有时代特征,单凭装饰图案还不能鉴真,要断识真品,还是要从胎、釉、彩料和真正的老气着手去进行仔细鉴别。这是在鉴识过程中须时刻牢记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