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概述篇一:家庭财产总量和结构
(一)家庭财产的总量及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44元增加到2000年的6280元,提高了17倍(名义增长)。作为收入增长的必然结果,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积累也日渐增多。本文所指家庭财产的内涵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家庭金融资产、房产、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现值和家庭经营资产。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2年6月底,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为22.83万元。
1、近一半城市居民的家庭财产集中在15万—30万元之间
有48.5%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15万—30万元之间,有34.8%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15万元以下,有16.7%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30万元以上。
2、大中小城市之间居民家庭财产差异明显,大城市居民户均财产最高
大城市居民户均财产为27.74万元,中等城市居民家庭户均财产为19.84万元,小城市居民家庭户均财产为15.50万元。大城市家庭财产总量接近小城市的2倍,其财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小城市之间房产价值的差异,由于大中小城市之间存在着级差地租,同等面积的房产,大城市要比小城市更有价值,从而使得大城市居民家庭财产价值远远高于小城市。
表1:不同城市家庭财产差异(单位:元)
城市规模
家庭财产总额
与平均水平之比
大
277435
1.22
中
198408
0.87
小
155033
0.68
总体平均
228318
1.00
3、户主年龄在35-40岁之间的家庭财产最多
户主年龄在35-40岁之间的家庭财产最多,为28.20万元。另有:户主年龄在40-45岁之间的家庭其财产为25.87万元,户主年龄在45-50岁之间的家庭其财产为26.83万元,户主年龄在50-55岁之间的家庭其财产为19.37万元,户主年龄在55-60岁之间的家庭其财产为22.94万元,户主年龄在60-70岁的家庭其财产为16.23万元,户主年龄在70岁以上的家庭其财产最少,为15.65万元。详情请见表2。
表2:户主不同年龄家庭财产差异(单位:元)
户主年龄
家庭财产总额
与平均水平之比
30岁以下
180961
0.79
30- 35岁
203974
0.89
35- 40岁
281978
1.24
40- 45岁
258736
1.13
45- 50岁
268340
1.18
50- 55岁
193670
0.85
55- 60岁
229444
1.01
60- 70岁
162321
0.71
70岁以上
156541
0.69
总体平均
228318
1.00
4、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家庭财产越多
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家庭财产越多。户主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的家庭其家庭财产最多,户均财产为49.94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的家庭,户均财产为37.29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大学专科的家庭户均财产为30.43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中专的家庭,户均财产为21.21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家庭,户均财产为18.71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家庭,户均财产为15.28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家庭,户均财产为14.39万元。
表3:户主不同文化程度家庭财产差异(单位:元)
户主文化程度
家庭财产总额
与平均水平之比
硕士及以上
499402
2.19
大学本科
372933
1.63
大学专科
304269
1.33
中专
212073
0.93
高中
187086
0.82
初中
152849
0.67
小学
143931
0.63
总体平均
228318
1.00
5、户主职业对家庭财产的影响
户主职业不同,家庭财产差异明显。在所调查的职业中,股份企业负责人的家庭财产最多,为158.09万元,其次为私营企业经营者,其家庭财产为156.15万元。家庭财产排名前20位的职业见表4。
表4:不同职业户主家庭财产差异(单位:元)
户主职业
家庭财产总额
占样本比重
与平均水平比
户主职业
家庭财产总额
占样本比重
与平均水平比
股份企业负责人
1580877
0.63
6.92
三资企业人员
343256
0.53
1.50
私营企业经营者
1561506
1.20
6.84
国家机关负责人
329475
1.40
1.44
证券业务人员
652675
0.15
2.86
国有企业负责人
325201
2.00
1.42
文艺个体户
601640
0.05
2.64
娱乐服务人员
318720
0.10
1.40
IT从业人员
569884
0.18
2.50
文艺创评人员
314633
0.08
1.38
个体经营者
513762
4.45
2.25
高级厨师
287645
0.23
1.26
银行业务人员
423887
0.93
1.86
职业股民
261476
0.05
1.15
社会中介人员
369170
0.20
1.62
工程技术人员
259167
4.20
1.14
教 授
358609
0.20
1.57
科学研究人员
237286
0.18
1.04
事业单位负责人
348618
1.10
1.53
演 员
223645
0.03
0.98
6、有经营活动的家庭其财产明显高于无经营活动的家庭
有经营活动的家庭其财产明显高于无经营活动的家庭。有经营活动的家庭其财产为64.87万元,无经营活动的家庭其财产为17.67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7倍。
(二)家庭财产的结构
1、房产在家庭财产构成中比重最高
在城市家庭财产的构成中,家庭金融资产为7.98万元,占家庭财产的34.9%;房产为10.94万元,占家庭财产的47.9%;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现值为1.15万元,占家庭财产的5%;家庭经营资产为2.77万元,占家庭财产的12.2%。
2、财产在100万元以上的家庭,其财产结构与其它家庭差异明显:金融资产和家庭经营资产比重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房产比重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大多数家庭的财产结构十分相似。但财产在100万元以上的家庭,其财产结构与其它家庭差异明显:金融资产和家庭经营资产比重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房产比重明显低于平均水平。该类家庭的财产总量为253.45万元,其中家庭金融资产为98.27万元,占家庭财产的38.8%,高于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房产为44.80万元,占家庭财产的17.7%,低于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现值为12.51万元,占家庭财产的4.9%,高于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家庭经营资产为62.87万元,占家庭财产的24.8%,高于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
3、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
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而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0%,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的53.6%。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51,远远高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0.32。
概述篇二:家庭金融资产的分布
我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主要由人民币和外币两部分组成,其中人民币金融资产又由储蓄存款、国库券、股票(含基金按现价计)、其它有价证券、储蓄性保险(累计交款额)、借出款、手存现金、住房公积金余额和其它人民币金融资产组成;外币金融资产由外币储蓄存款、外币手存现金和B股票(折成美元)等组成。
金融资产是居民财产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部分。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客观尺度,居民金融资产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提高高度相关。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居民生活只及温饱水平,称不上什么金融资产。在1984年,也就是我国城市改革开放的头一年,城市居民户均金融资产仅为0.13万元。到1990年,改革开放只6个年头,户均金融资产达到0.79万元,比1984年增长4.9倍,平均年递增34.4%。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实现腾飞,居民金融资产也得到快速积累,至1996年6月末,户均达到3.1万元,比1990年增长2.9倍,平均年递增21.4%。根据最近对部分城市的抽样调查,至2002年6月末,户均达到7.98万元,比1996年又增长1.6倍,平均年递增17.3%。从1984年到2002年户均金融资产增长速度为25.5%。
(一)城市居民金融资产的总量与结构
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为7.98万元,其中人民币金额为7.37万元,占92.4%;外币折合人民币为0.61万元,占7.6%。
1、城市家庭户均拥有人民币金融资产7.37万元,其中储蓄存款占69.4%
在人民币金融资产中,储蓄存款以绝对优势排在首位,其户均拥有金额为5.12万元,在人民币资产中所占比重达到69.4%,也就是说城市家庭近七成的人民币目前都存放在银行中储蓄,这表明我国居民的投资观念仍较为保守,对资金的安全性过于看重,进行高风险金融投资的意识不强。
排在第二位的项目是股票(A股),户均拥有金额为0.74万元,在人民币资产中的比重已经达到10.0%。与国库券相比,股票这一金融资产形式属于后起之秀,但由于其回报率明显较高,因此目前市民投资在股票上的资金已远远超过国库券。
排在第三位的项目是国库券,户均拥有0.32万元,占人民币资产的4.4%。购买国债曾长期是城市居民除存款之外唯一可选择的投资方式,但随着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的恢复重建,居民原投向国债的资金出现较为明显的分流。因此国库券在人民币资产中的重要性目前已下降至第三位。
排在四至八位的项目依次为储蓄性保险、住房公积金存款、手存现金、借出款和其他有价证券,具体金额及所占比重见表5:
表5:人民币资产金额分布情况
资产项目
户均拥有金额(元)
结构百分比(%)
人民币资产合计
73706
100.00
其中:储蓄存款
51156
69.41
股票(A股)
7374
10.00
国库券
3210
4.36
储蓄性保险
3094
4.20
住房公积金余额
3036
4.12
手存现金
2730
3.70
借出款
2512
3.41
其他有价证券
359
0.49
其他
235
0.32
2、城市家庭户均拥有外币资产0.61万元,其中储蓄存款占96.5%
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交往活动的日趋频繁和政府对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拥有外币资产的城市家庭不断增多。在本次调查中,城市居民户均外币资产已经达到0.61万元(已折算为人民币,下同),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上升至7.6%。
与人民币资产相比,外币资产的构成项目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储蓄存款、手存现金和股票(B股)三项。从资金分布情况看,由于不能在国内流通,因此外币绝大多数都被居民存入了银行,所以在外币资产各构成项目中,储蓄存款的户均金额最高(0.58万元),所占比重也最大(96.5%)。排在第二位的是手存现金,户均154元,占家庭外币资产的2.5%,这部分资金主要是没有必要存入银行的小额零散外币,因其无法流通而最后沉淀在居民手中。排在最后的是股票(B股),户均62元,仅占家庭外币资产的1.0%,由于投资B股需要外币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多数家庭尚无此实力,因此其平均拥有金额较低。
表6:城市居民家庭外币资产
资产项目
平均水平(元/户)
外币金融资产合计
6057
其中:储蓄存款
5842
手存现金
154
股票(B股)
62
(二)城市居民金融资产差异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收入分配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从而造成居民金融资产数量在居民家庭间的分布呈不平均态势。
从调查结果看,金融资产现在确实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户均金融资产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市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目前约为66.4%。为获得上述结果,我们对原始调查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首先按照户均金融资产由低到高对被访家庭进行排序;接着将排序后的样本户五等分,每组家庭均占总样本的20%;然后计算出该组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总值,并与全部家庭金融资产总值相比较;最后即可得到每一组家庭在全部城市家庭金融资产总值中所占份额。详细计算结果见表7。
表7:金融资产总值在城市居民家庭中的分布情况 单位:%
按户均金融资产排序分组
第一组(20%)
第二组(20%)
第三组(20%)
第四组(20%)
第五组(20%)
合计
金融资产合计
1.3
4.9
9.8
17.6
66.4
100.0
一、人民币金融资产
1.4
5.2
10.2
18.5
64.7
100.0
其中:储蓄存款
1.2
5.0
10.4
18.7
64.8
100.0
国库券
0.3
3.0
8.4
15.8
72.5
100.0
股票(A股)
0.4
3.0
6.2
15.4
74.9
100.0
二、外币资产
0.3
0.9
4.9
5.8
88.1
100.0
其中:储蓄存款
0.2
0.9
4.3
5.4
89.1
100.0
手存现金
2.7
0.9
27.9
14.1
54.5
100.0
股票(B股)
0.0
0.0
0.0
26.8
73.2
100.0
(三)家庭及个人的不同特征对金融资产分布的影响
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的不同特征对家庭财产的影响十分明显。下面我们以文化程度、职业、是否有经营活动以及所在城市规模等特征(前二种的特征以户主为准)为影响因素,对金融资产的分布状态做进一步观察。
1、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家庭金融资产越多
户主文化程度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家庭金融资产越多。户主文化程度为硕士及以上的家庭其家庭金融资产最多,户均财产为22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的家庭户均金融资产为16.02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大学专科的家庭户均金融资产为10.64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中专的家庭户均金融资产为6.44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家庭户均金融资产为5.69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家庭户均金融资产为5.2万元,户主文化程度为小学的家庭户均金融资产为4.82万元。
表8:金融资产在不同文化程度城市家庭中的分布情况 单位:元
总体平均
硕士以上
大学本科
大学专科
中专
高中
初中
小学
户均人民币资产
79763
220032
160176
106338
64460
56910
51994
48222
与总体平均水平之比
1
2.76
2.01
1.33
0.81
0.71
0.65
0.60
2、户主职业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
从金融资产在不同职业调查户中的分布情况看,户主为股份制企业负责人的家庭金融资产最多,户均69.09万元,已接近70万;其次为私营企业经营者,户均 62.03万元,也超过60万大关。除此之外,其它职业家庭的金融资产均未能达到60万元水平,其中不足60万但超过40万的职业有一种,即文艺个体户,户均拥有40.13万元;不足40万但超过20万的职业有三种,分别是证券业务人员、银行业务人员 和IT从业人员,金额依次为24.01万元/户、23.98万元/户和20.26元/户。另外,排名进入前十位的职业/身份还有以下几种:教授(15.53万元/户)、个体经营者(13.94万元/户)、文艺创评人员(13.93万元/户)和事业单位负责人(12.50万元/户)。详情资料见表9:
表9:金融资产在不同职业家庭中的分布情况 单位:元
排名
职业/身份
金融资产
排名
职业/身份
金融资产
1
股份企业负责人
690914
19
保险业务人员
83270
2
私营企业经营者
620338
20
大中小学教师
81360
3
文艺个体户
401345
21
卫生专业人员
73035
4
证券业务人员
240130
22
办事人员
68248
5
银行业务人员
239808
23
购销人员
67673
6
IT从业人员
202584
24
会计人员
66683
7
教授
155315
25
其它专业人员
61289
8
个体经营者
139383
26
新闻出版人员
60941
9
文艺创评人员
139338
27
其它自由职业者
59993
10
事业单位负责人
125044
28
不便分类人员
52888
11
社会中介人员
121343
27
演 员
48400
12
高级厨师
120274
30
法律专业人员
47927
13
职业股民
120210
31
其它服务人员
47254
14
科学研究人员
120048
32
生产运输人员
44947
15
工程技术人员
119664
33
运输服务人员
44359
16
三资企业人员
113332
34
农林牧渔人员
41426
17
国家机关负责人
110092
35
娱乐服务人员
34532
18
国有企业负责人
107054
36
工艺美术人员
15800
从调查结果看,户均金融资产拥有量排在前列的职业与人们心目中的高薪职业基本吻合,因此金融资产与职业的关系实质上只是其与收入关系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3、从事经营活动的家庭户均金融资产为非经营家庭的3.5倍
城市中现有一成左右(10.9%)的家庭从事各种方式和类别的经营活动,由于资本积累到一定规模后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将成倍增长,因此这部分家庭拥有的各项资产均明显多于非经营家庭,金融资产自然也不例外。调查结果显示,从事经营活动的城市家庭户均金融资产目前已经达到21.98万元,而非经营家庭仅为6.26万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3.5倍,双方差距较为悬殊。
4、大中小城市外币资产差异明显
调查表明,我国个人外币资产目前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居民手中。从拥有金额看,大城市户均外币资产现已突破1万元,达到1.14万元,而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仅为1435元和718元,前者分别相当于后者的8倍和16倍。除总资产遥遥领先外,大城市家庭在外币资产各构成项目上的户均金额均数倍于中小城市,详细资料见表10:
表10:不同规模城市居民家庭外币资产拥有情况(元/户)
资产项目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外币金融资产合计
11439
1435
718
其中:储蓄存款
11057
1352
687
手存现金
280
44
32
股票(B股)
102
38
0
注:小城市调查户中目前无一人投资B股,因此户均金额为0。
除户均金额领先外,大城市居民拥有的外币资产在其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也明显高于中小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城市家庭金融资产中,外币资产已经占到了11.1%,而中小城市该比例仅为2.3%和1.4%。这表明外币资产目前已成为大城市家庭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中小城市则言之尚早。
概述篇三:家庭房产状况
房产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家庭财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住房制度改革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格局发生了的变化,一部分个人通过较低的价格购买了价值较高的原属于国家或集体的住房,从而在国家让利的前提下使个人在自己的财产总量上增加了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房产基本情况
家庭房产主要由公房、租赁私房、私房、部分产权的私房(特指购买公有现住房产权)等四类房产组成。从狭义上讲,房产价值应仅包括房屋自身的价值,但从广义上讲,由于装修依附于房屋存在并能为其带来一定程度的升值,因此在报告中我们将装修价值也计入了房产总值。也就是说本文中提到的房产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房屋自身价值,另一部分为装修附加价值。经对房屋及附带装修现有价值评估测算并汇总后得到的结果显示,城市家庭现有房产价值(含装修)为10.94万元/户,其中私房及部分产权的私房现值为9.89万元,公房现值为0.7万元,家庭装修现净值为0.35万元。
房产在家庭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已接近一半,达到了47.9%。其中大、中、小城市该比例分别为49.3%、45.1%和48.1%。上述结果表明,房产已逐渐成为我国普通居民家庭价值量最大的财产。
(二)影响房产的基本因素
1、大城市居民所拥有的平均房产价值远远超过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大城市家庭现有房产价值最高,达13.69万元/户;中等城市居中,为8.95万元/户;小城市殿后,户均7.46万元。从这一结果看,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相对较小,而二者与大城市相比则差距悬殊。造成大城市房产价值高高在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紧缺,因而其房屋自身价值较高,二是大城市居民在装修方面的资金投入量明显超过中小城市,由其带来的附加值自然也较高。
2、房产价值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户主收入越高,其家庭所拥有的房产价值则越大
资产来源于收入的积累,因此房产价值与居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从调查结果看,户主收入越高,其家庭所拥有的房产价值便越大。在不同收入的家庭中,拥有房产价值最低的是户主月收入不足300元的家庭,户均5.99万元,仅达到平均拥有量的54.8%;当户主月收入上升至300—500元时,户均房产价值则提高到6.59万元;而当户主月收入进一步攀升,达到500—800元时,户均房产价值则相应升高至8.21万元。依此类推,户主收入每上一个台阶,其家庭房产价值也随之跃升一个层次。详细情况见表11:
表11:按户主收入分组的城市居民家庭房产价值分布情况(元)
户主月收入
房产价值
户主月收入
房产价值
户主月收入
房产价值
300以下
59928
800—1000
92345
2000—4000
207587
300—500
65858
1000—1500
114071
4000—8000
247018
500—800
82142
1500—2000
163046
8000以上
309120
3、户主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拥有的房产价值越大
随着市场对于资源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人力资本在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高学历者比低学历者更易进入高薪行业和谋得重要职位,因此他们的收入和所拥有的财产一般要高于后者,在房产方面也如此。从调查结果看,户主为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的家庭房产价值最高,户均达到22.43万元;其次为大学本科,户均15.87万元;第三为大学专科,户均13.94万元;排在四至六位的依次是中专、高中、初中和小学,平均房产价值分别为10.04万元/户、9.89万元/户、7.88万元/户和7.64万元/户。
4、户主从事高薪职业或身居单位要职的家庭所拥有的房产价值相对较高
从职业/身份与房产价值的关系看,在各种职业(指户主职业,下同)的家庭中,平均房产价值超过30万的职业有一种,即私营企业经营者,户均达到31万元;不足30万但超过20万的职业有三种,分别是娱乐服务人员、证券业务人员和股份制企业负责人,房产价值依次为27.8万元、24.43万元和22.2万元;未达20万但超过15万的职业有十种,依房产价值高低为教授(19.5万元/户)、社会中介人员(19万元/户)、事业单位负责人(18.91万元/户)、三资企业人员(17.47万元/户)、国家机关负责人(17.14万元/户)、银行业务人员(16.93万元/户)、国有企业负责人(16.62万元/户)、演员(16.51万元/户)、IT从业人员(16.44万元/户)和工艺美术人员(15.13万元/户)。从上面提到的拥有房产价值较高的这十几种职业/身份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各单位负责人或私营企业主,另一类则为证券、银行、IT、三资企业等高收入职业或行业从业人员,由此可见,房产价值的大小归根结底还是由家庭收入高低所决定的。
概述篇四: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净现值
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主要由非经营性家用汽车和购买原值500元以上,产品寿命一年半以上的主要耐用消费品。本次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一)城市家庭耐用消费品现值已达1.15万元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一般来讲消费水平由收入水平来决定。随着我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能力也随之不断升级,从十几年前的“拾元级”、“百元级”、“千元级”到近几年的“万元级”、“拾万元级”,消费品的档次越来越高,消费周期越来越短,折旧越来越快。调查显示,城市家庭拥有汽车及其它耐用消费品现值已达1.15万元。
(二)城市家庭户均汽车现值为0.29万元,与收入显著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家庭户均汽车现值为0.29万元,户均拥有汽车0.03辆(3辆/百户),相应的购车支出为0.37万元/户。在不同收入家庭中,由于高收入家庭汽车拥有率较高,因此其户均汽车现值也较高,二者显著相关。其中户均汽车现值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年收入10万元以上、8—10万元和6—8万元的家庭,金额分别达到9.5万元、3.27万元和1.25万元,详细资料见表12:
表12:不同收入家庭户均购车支出及汽车现值
户均年收入
每百户拥有汽车量(辆)
户均购车支出(元)
户均汽车现值(元)
汽车现值占家庭总资产比重(%)
1.0万元以下
0
39
35
0.04
1.0-1.5万元
0
176
65
0.06
1.5-2.0万元
1
621
445
0.31
2.0-2.5万元
1
167
130
0.07
2.5-3.0万元
1
543
400
0.18
3.0-3.5万元
2
2737
2010
0.74
3.5-4.0万元
2
3359
2486
0.84
4.0-4.5万元
4
4985
3164
5.38
4.5-5.0万元
3
3973
3014
4.74
5.0-5.5万元
5
4921
4444
5.28
5.5-6.0万元
10
9642
6731
4.97
6.0-8.0万元
14
15359
12547
5.03
8.0-10.0万元
38
42896
32667
5.06
10.0万元以上
65
120308
94969
5.37
合 计
3
3721
2854
1.25
注: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下和1.0-1.5万元之间的家庭每百户汽车拥有量接近0辆,故表中数据为0。
调查结果还显示,汽车现值目前在我国城市家庭财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1.3%。由于不同收入家庭户均拥有汽车现值相差悬殊,因此该比例从数值上看差别较大,在户均年收入4万元以下的家庭中,汽车现值占家庭财产总值比重均未达到1%,但在户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的家庭中,这一比例都在5%左右。
(三)城市家庭户均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汽车)现值为0.86万元
由于耐用消费品贬值速度较快,因此我们对其现值进行估价时采用了高达40%/年的折旧率,经计算得知,目前城市家庭户均耐用消费品现值为0.86万元。从调查结果看,高收入户中因支出金额较高的家庭比重较大,故其平均现值相应也较高,除个别情况外,耐用消费品现值基本符合家庭收入越高,其支出金额则越大的分布特征。不同收入家庭耐用消费品现值见表13:
表13: 不同收入家庭户均耐用消费品现值
户均年收入
户均耐用消费品现值(元)
耐用消费品现值占家庭总资产比重(%)
1.0万元以下
4605
5.26
1.0-1.5万元
5557
5.16
1.5-2.0万元
6742
4.65
2.0-2.5万元
8404
4.60
2.5-3.0万元
9582
4.32
3.0-3.5万元
10841
4.01
3.5-4.0万元
11816
3.98
4.0-4.5万元
14491
0.96
4.5-5.0万元
13500
0.87
5.0-5.5万元
15161
1.20
5.5-6.0万元
16707
1.43
6.0-8.0万元
20707
1.90
8.0-10.0万元
20203
3.13
10.0万元以上
33837
3.96
合 计
8599
3.77
(四)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汽车)现值在家庭总资产中所占比重已降低至3.8%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曾一度成为家庭最重要资产,但随着其自身成本的不断降低及居民家财的日渐丰厚,耐用消费品在家庭总资产中所占</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