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切入点 摘要语文是一个人生命成长中与外界交流、沟通的物质材料。语文课承载着让学生掌握与世界交往的工具的重要使命,应是朴实无华,充实饱满的。语文教学就要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合理得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找准多媒体运用的切入点,让其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学科特点 相得益彰 曾几何时,多媒体因集图画、声音、文字、三维立体等优势于一体,受到无数教师的青睐。纵观时下的语文教学,课件制作之精致,只需教师轻点鼠标,教材中枯燥的文字即刻化为有声语言,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一堂课下来,学生是大饱了眼福、耳福,而
2、“味觉”却越来越差,读文如囫囵吞枣,不能品词嚼句,更难做到“披文以入情”,何谈“沿波讨源”? 在“真实、朴实、扎实”的教育理念下,我们不得不再次刨根问底: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语文是一个人生命成长中与外界交流、沟通的物质材料。语文课承载着让学生掌握与世界交往的工具的重要使命,应是朴实无华,充实饱满的。语文教学就要从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语文课,要抓住语文的本体,在字斟句酌的反复推敲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二、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是什么?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
3、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在以语文教学为主体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去品味语文的“情、意、韵”。 因此,找准多媒体运用的切入点至关重要,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实践、反思,总结出以下几个切入点:一、激起涟漪于情感浅淡处“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
4、迸发。新课伊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尤其在古诗教学中,因诗文的时代久远,学生不容易走进诗境中,诗词又字字珠玑,学生难以玩味,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比较浅淡,教师就要瞄准这个切入点。如在教学春日一诗时:师:同学们,春回大地,春意盎然!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老师想起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一篇文章春,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句,好不好?生:好!(学习兴趣徒增)师: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并配以优美的音乐),美吗?生:美!师:你们想不想来读一读?生:想!(声音饱满有力,眼神中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师:好
5、。春天(师引读)生: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娓娓读来)音乐是一门心灵的艺术,用音乐唤起学生学习的渴望,用音乐熏染学习古诗的课堂环境,学生的情感由淡到浓,古诗教学也在音乐声中有了良好的开端。二、拓宽思维于体验空白处 语言是精神构建的土壤,只有当精神的建构扎根在丰厚的语言土壤,才能使精神在学生生命中生根、发芽,否则,精神便成了符号,成了空洞的说教。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应用中,捕捉、汲取前人留下的丰富的精神养分,滋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拓展他们生命的宽度,锻造他们生命的厚度,发掘他们生命的深度,从而构建他们丰富的精神世
6、界。 由于学生生活阅读较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仅限于文字的描述,是难以走进作品所描写的意境中,难以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的,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学生的体验,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如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学生难以从文字的描述中感受到“曾被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到底是什么样?在头脑中难以再现出“卢沟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狮子”形象;更加难以想像卢沟桥记载着怎样一段难以忘记的历史在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了卢沟桥的全景、各种形态的狮子并配以文字介绍,播放了“七七事变”的录像片段。在图像、文字、录像中,学生的体验逐渐丰足,自然而然读出了“形态各异
7、”的味;读懂了1937年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感悟到劳动人民的智慧。三、画龙点睛于感悟难深入处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语文的本体,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在品词嚼句中感觉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品读字词中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真正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主人公同歌共泣。正如刘勰所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以感情著写的,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感情的溪流,掀动着感情的波澜。对于文中出现的学生暂时难以理解,无法感悟的词句,教师就要及时运用多媒体“画龙点睛”,帮助学生突破难关,让学生将感悟内化为真实的感动。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的内涵
8、,可以这样设计:师:(出示课件:“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多少年过去,儿子终于明白母亲那句没有说完的话。你们读懂了吗?省略号里没有说完的话,究竟是什么? 生:好好儿活!(学生异口同声)师:我们送进去,一起把这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完。生: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你们俩要好好儿活。师:你们懂了,儿子和女儿也懂了,所以课文最后一句才说生:“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师:同学们,母亲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就落在这里“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9、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师:下面同学就结合这句话,可以小组合作,好好讨论讨论,可以自己思考,他们究竟懂得了该怎样好好儿活?(生讨论很热烈,之后发言)生1:菊花“淡雅”,就是说人可以活得平凡,或者普通一些也可以的。生2:其实,人可以活得淡雅、高洁、热烈、深沉啊等等,不管怎么说,每一个阶段不一样的,总之要活得多姿多彩,也就是泼泼洒洒。(掌声)师:那你就泼泼洒洒地读“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生3:我想补充,不管有多少秋风萧瑟,有多少风雨打击,人活着就要泼泼洒洒地笑对人生。就是说,要活出自己的尊严。师:好,让我们感受你的尊严。读吧。生:我觉得“高洁”就是说人活着要高尚、纯洁、善良。师:
10、多么独特的理解啊“善良”,我看到了你那真诚的心。生4:我看,因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特点,母亲想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心灵里、在人间绽放出属于自己美丽的花,也就是母亲让儿子选择自己的人生。(热烈的掌声)师:母亲没有告诉儿子,你就得是这样的花,母亲是让儿子自己去选择,活出自己的个性。淡雅也好,高洁也罢,热烈而深沉也行,总之,要活出自己的我不说了,你们说。生:活出自己的个性。比如“热烈”就是对生活充满阳光!师: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读这句话。(读略)生:我还想说,像丑菊一样活。(众笑,议论。)师:我知道了,你是想说跟菊花一样,秋风萧瑟,菊花给你的感觉可能不如另一些花那样五彩缤纷?但你的心里生:有一种说不出
11、的感受师:哎哟,那就不说,读!(该生读。笑声、掌声)师:你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去好好儿活,文中的兄妹俩也正像你们一样,懂得了要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对于学生而言实在很难体会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情,他们幼小的心灵更是难以与作者产生共鸣,此时,教师及时用课件“画龙点睛”出示文中描绘的色彩斑斓的菊花,让学生借着菊花的“淡雅、高洁”等体会到人活着的各种滋味。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让课堂情趣四溢。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不仅有赖于教师牵引学生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还需要教师找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切入点,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这样,学生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才能真正做到“沿波讨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