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与对策多媒体的应用给现代课堂注入了许多鲜活的血液,其最突出的功能在于化抽象为形象,使课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进学生的理解。但是,随着多媒体手段使用的越来越频繁,也出现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如果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但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是画蛇添足,让语文课成为“ 四不象”。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也促使人们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进行冷静的思考,并作出相应的改革。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1以课件定教法、学法,轻视学生差异性。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教育网站应运而生。通过网络,教师可以下载到许多课件。这些课件大都来自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相对来
2、说,使用这些课件的学生,素质也相对高些。我们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地域的差距和学生的差异,一丝不改,拿来就用,让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去适应课件。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本来,多媒体是绿叶,学生的学习是红花,现在却成了学生是陪衬,展示多媒体课件成了主角。 2盲目滥用多媒体,轻视教学目的性。我们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课堂上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在研究课、公开课、竞赛课上使用多媒体就一定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因此,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费时费力地把课文插图、挂图等许多现成就可以用的教具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展示,其实,有必要这样做吗?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会学、能学,其他一切为达到这一目标的
3、手段、方法都可以是多样化的,可以说更应该提倡多利用身边那些经济实惠、简单实用的教具来辅助教学。多媒体的使用,要针对文中的重难点来进行设计,不应该为使用而使用。崔峦老师曾说过:“ 重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非是课件、媒体多多益善,要因需而用,适时适度,恰到好处;要用在关键处,用在点子上,使复杂的简单化,抽象的形象化,平面的立体化。”我想,这应该是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的指导思想了。 3 为技术而技术,轻视基本教学手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范读,除了声音,其体态和表情也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听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也有利于学生模仿教师朗读。然而,在现实的
4、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忽视范读,借助多媒体到课堂上一放了之。课堂板书,有些教师一个粉笔字都不写,全借助投影或者课件来教学。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文学理论上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若以多媒体演示取代文本教学,其结果将会造成形象的单一、思维的定向,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就会表面、肤浅,对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的理解就会简单、苍白,对景物、场面的感知就会缺乏立体感,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将受到某种程度的禁锢。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发挥应有作用的途径(一) 运用多媒体的组合,突现教学的总体思路。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在学生的
5、大脑里留下鲜明的形象。荷花这篇看图学文,是文坛巨匠叶圣陶先生的杰作。从个体看,荷花色香具全,姿态各异;从整体看,满池荷花挨挨挤挤,无风静态极美,有风动态更美。上飞蜻蜓,下游小鱼,意境如诗,犹如一大幅活的画,令人赏心悦目。根据本课教学要求,为了达到激发兴趣,深化认识,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种媒体的组合使用:导入重插图,学文用投影,朗读用录音,在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自制的复合式抽拉投影片,体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待到最后一教时播放荷花录像,这样循序渐进,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辅之以学生看听说想读练的训练,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的组
6、合进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运用多媒体的组合进行学习的动机。如教锄禾,导入新课时,设计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如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水到渠成了。又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的方法。
7、先用录音机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镲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2.运用多媒
8、体的组合充分感知,把握重难点。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如会摇尾巴的狼,利用图片,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两条线索,一条是狼怎样耍种种手段伪装自己,欺骗老山羊,最后暴露了自己的凶恶面目;一条是老山羊怎样一步一步识破狼的伪装,认清狼的真面目。这两条线索一前一后,就可以以五次对话设计成课件,把内
9、容进行提炼浓缩,一次一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读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习自主性,在教师的鼓励中引导学生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提高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来学习。 3.现对话兴奋点的生成,提高学生旁征博引的能力。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具备的“模糊性”和学生性格、个性、阅历的不同, 语文课堂具备一个显著特征,即学生的兴奋点多,包括对文章的质疑,也包括学生获得的情绪体验,这些都是提供给广大教师开展课堂对话的很好的契机。如生命一文中,学生对“这就是我的生命, 单单属于我的”这句话提出质疑,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旁征博引,作淋漓尽致的发挥。语
10、文课程所包含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需要进行对外的扩展和延伸。而多媒体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信息,来体现对学生知识的迁移拓展和文化积淀。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多媒体课件,更加强调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准备感性的、生活化的附加材料, 并进行板块模式的处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具体生成情况随时调动其中某一部分的资料。或者, 由学生自由地选择并呈现其中的某一内容,也可以在学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将自己所搜集的资料充实到教师的课件之中。这样,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成了课堂对话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了选择与生成的时间和空间。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旁征博引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
11、种旁征博引的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 (二) 突现情感氛围的营造,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每一个年级都有具体的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高,除了认知,课文学习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理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情感体验。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将领悟思想和获得情感体验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的获得和表达,因此,使用的多媒体也应该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能够激发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情景与环境,使学生的原有认知、学习过程与情感体验充分统一。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册有一组关于“生命”的文章,这组文章,很好地强调了生命的
12、至高无上的尊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的正确价值观。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对其感受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使学生很好地与这组文章中的人物、与作者、与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自由对话,教师就必须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借助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1突现阅读兴趣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但是,很多时候,过于直观和形象生动,也容易走向反面,即学生只是机械地看,而缺乏一种思考和想象的意识。对话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产生浓厚的对话兴趣和热情为重要的目标取向。因
13、此,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使其在直观的同时具有更多的悬念,具有更多的空白,具有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如在五月端阳教学中,可对多媒体课件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一位教师在教授“赛龙舟”这段文字时,首先播放了一段“赛龙舟”的录像,“赛龙舟”的场面非常激烈,可惜只有画面,没有课本中所描写的“几十支桨随着船首大鼓的敲击声哗哗划动”的声音,也没有岸上的“锣鼓喧天”声,咋一看,有些令人遗憾,但正是这一“残缺”,达到了很好的激发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进而激发对话热情的效果。下面就是这位老师和学生紧接着的一段对话:师: 这段录像令大家失望了吧?生: 没有。师: 没有声音的?生:
14、没关系。师: 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生: 敲鼓的声音。师: 你模拟一下。生: 咚、咚、咚、咚。师: 还有一些什么声音?生: 船桨划水的声音: 哗、哗、哗、哗。生: 喊加油的声音: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生: 观众的欢呼声: 耶耶耶生: 划船时的号子声: 嗨哟、嗨哟、嗨哟、嗨哟。有了这一段插曲,把教材中无声的画面变得热闹非凡。教师借助多媒体,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真正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发挥想象,领悟语言丰富深刻的内涵;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享有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权利,享有充分的时间与言语作品直接接触,在理解和感受语言魅力的过程中拥有自己的体验、感悟、思维,充分汲取言语作品的营养,把作者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体验、感悟积淀为自己的生命情素,把作者表达生命感悟的典范、优美的言语形式内化为自己的言语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