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委年度农业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一、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以围绕城市、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指导思想,全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着力抓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和现代林业示范市提升工作,搭建改革创新平台,探索推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预计今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226元,较上年增长14%左右。 (一)农牧渔业生产总体平稳发展 粮食产量增幅全省排名继续领先。由于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较好,种粮大户积极性提高,全市夏粮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共收获夏粮12.8万亩,总产2.4万吨,同比增长9.1%,增幅居全省第一。预计全年粮食总
2、产达16.6万吨,同比增长8.2%,在全省排名领先。 蔬菜生产总体平稳。今年以来,我市蔬菜生产虽然遭受多种不利天气影响,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但通过民生工程新建和改造的专业基地使蔬菜抗自然风险能力提升,品种更加丰富,市场供应与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与其他省市比较,总体价格趋于平稳合理。预计今年全市专业菜地播种面积约6万亩(含复种指数),专业菜地蔬菜总产量约8万吨,较上年增长3.5%左右。 畜产品生产受禽流感影响较大。由于2012年猪价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养猪利润有所上升,刺激了生产的快速发展。预计全年生猪存栏6.5万头,同比增长1.6%;出栏生猪9.3万头,比上年增长1.1%。全市肉
3、类总产1.7万吨,增长1.8%。受h7n9禽流感影响,大量肉禽、苗禽以低于成本价出售和无害化处理,养殖企业损失严重。预计全市家禽存栏300万只,同比下降近20%;出栏500万只,下降18.3%。禽蛋总产0.9万吨,下降6.25%。 渔业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名特优养殖面积扩大。全市水产养殖面积7.3万亩,与去年相持平,其中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扩大到5万亩,占养殖面积的68.5%,与去年相比增长2.8个百分点。二是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市投放鱼种蟹种4400吨,同比增加5.7%。其中名优品种投种2650吨,占投种总量的60.2%。三是水产品市场供应基本充足,价格稳中有升。今年以来,水产品市场供应充
4、足,价格呈前稳后高,4月后,水产品价格涨幅较大。预计全市水产品产量2.3万吨,同比增长3.5%。四是加强禁渔期管理。全年共出动渔政执法船18个航次,销毁网具2条,取缔迷魂阵2道,地笼网60余米,有力保障了禁渔秩序。 (二)城乡一体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统筹推进户籍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两项改革。目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xx市居民户口”,居民户口薄换发工作基本完成,共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约3.6万张。并在城乡低保、养老、医疗、就业、保障性住房以及城乡义务兵安置等方面实行统一并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基本完成,并进入常态化管理。农房测绘工作全部完成,已申请房屋登记7656
5、1余户,受理65451余户,发证2623余本。 二是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今年,重点培育建设33个中心村(省级重点示范村10个、重点项目推进村7个、环境卫生整治村16个)。截至目前,33个中心村完成投资1.87亿元。同时,加强与金融部门对接,将16个中心村项目打捆编制申报16亿元,可望从国开行融资12亿元。全市10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基本达到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容整洁有序、生态明显改善、乡风文明和谐的建设目标。16个环境卫生整治村、7个重点项目推进村正在按时序进度顺利推进。 (三)主抓的二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 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今年省下达我市新型农民培训任务由原来6600人调整到6420人,其中农
6、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48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5750人、农民创业培训190人。全市共有15个培训机构承担了各类培训任务。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新型农民培训6505人,完成年度培训目标任务的101.3%。其中:完成阳光工程培训487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5826人、农民创业培训192人。 菜篮子建设工程。今年,全市计划新建30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我委制定印发了今年菜篮子建设民生工程标准化蔬菜基地实施方案,将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xx县、XX县区13个点组织实施。其中xx县新建25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XX县区(普济圩农场)500亩。截至目前,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 (四)农业项目工作和产业化经营不
7、断推进 一是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资金。联合市财政局向省财政厅、农委上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为隆门工贸公司、绿源大市场、正强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争取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贷款贴息130万元;联合市财政局申报今年省级农业财政补助15个项目30个子项目,目前省财政已经到位资金74万元;落实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万亩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项目可行性报告、初步设计已经农业部、省农委批准,即将下拨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685万元;落实今年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专项项目6个,争取并到位资金250万元。预计全年共争取上级各类资金6500万元,完成农业项目社会投资超18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
8、二是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为90家农业小企业提供信誉担保贷款4667万元,同时安排2011年7月-今年2月期间小额贷款贴息160万元。配合铜陵丰源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为农业龙头企业及美好乡村建设提供融资服务。国家开发银行XX省分行已经启动铜陵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一期)评审前期工作,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6亿元,申请融资12亿元,其中2亿元已经到位,12亿元正在审核发放中。 三是依托品牌建设,扩大品牌效应。今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16个。截至目前,全市无公害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总面积达2433.3公顷,认证产品101个、获证种植和水产产品总产量51323吨、获证牲畜
9、1.33万头、获证禽类194万羽。绿色农产品获证单位9家,获证产品18个,认证产品总产量18541吨;有机农产品获证单位2家,认证产品总产量117吨;标准化生产基地9家,新增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发展到9个,4家农业企业今年获得XX省著名商标。 四是农业规模化经营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面积扩大到21.63万亩(包括耕地15.82万亩、水面2.7万亩、山场3.11万亩),较去年新增流转面积1.6万亩(不含普济圩农场),耕地流转率58%,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户发展到642个,其中专业大户经营型427个,企业经营型49个,合作社经营型75个,包括10000亩以
10、上1个(铜陵三泉农业公司流转土地面积1.8万亩),5000亩-10000亩3个,1000亩-5000亩35个,有力地提高了我市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五是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加强。组织开展了全市农村建房农村计划生育乱收费乱罚款专项治理以及农民负担执法检查等系列活动,通过专项治理、执法检查,及时下发了xx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今年全市减轻农民负担监督检查情况的通报(农监办20131号),强化措施,督促整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切实做好省农民负担执法检查迎检各项准备工作。 六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发展到1341个,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516个(国家
11、级1个,省级9个,市级43个)、工商注册家庭农场12个、专业大户813个。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工商注册家庭农场12个、专业大户244个。平均每万户农业新型经营组织133个,同比增长36.1%。农民创业带头人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各级农民创业带头人474人,新增40人。其中省级农民创业带头人35人,新增3人;市级农民创业带头人177人,新增20人。 七是精心组织参加各种农交会活动。4月下旬组织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xx市食品工业博览会;6月下旬组织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赴台湾参加2013海峡两岸食品展;在9月合肥农交会期间,组织了30多家企业参展,参展产品有生姜、凤丹等七大类100多个
12、品种,现场销售47万元,现场签约2.6亿元,签订合同1900万元,协议2.9亿元。同时,将于11月底组织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农业部组织的武汉国际农交会,12月底计划组织20余家农业企业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安徽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交易会。 (五)农机化生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一是认真实施农机推广项目。全市机播水稻达到9.8万亩。积极申报省级水稻育秧工厂建设项目,现已通过省级验收,共95万元的补贴资金已拨付到县财政。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截至10月底,全市一、二批资金共补贴471.3万元(其中,XX县区140.3万元,xx县331万元),新增各类机具681台套,使用率和结算率达81
13、%以上。其中,XX县区使用率和结算率分别达到99.29%和98.7%,在全省第二批使用和结算进度通报中,受到省农机局通报表扬。三是推进农机化生产。全市新增插秧机105台、联合收割机51台、大型拖拉机42台、微耕机45台、小型耕整机81台。水稻机械化播种面积9.8万亩,机播率21.96%,增长3.02%;机耕面积55.5万亩,机耕率89.99%,增长1.47%;机收面积33.5万亩,机收率达到48.62%,增长2.73%;全市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7.17%以上,增长2.31%。 (六)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重点工程按计划高标准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矿山植被恢复工作。青山石料厂分项目于春季进行团粒
14、喷播,今年6月全面完成矿山整治和植被恢复任务,现已进入后期管护阶段,植被长势良好,山体重披绿装。大冲石料厂分项目施工方案及图纸变更通过专家评审,目前已进场实施,预计春节前完成地质灾害治理工序。本年度植被恢复任务已按照矿山企业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下达到县、区以及有色控股公司,目标任务4216亩。xx市今年矿山植被恢复项目以奖代补考核办法已由市政府印发实施。目前正着手开展今年矿山植被恢复工作检查督促工作和下一年度矿山植被恢复项目摸排工作。 二是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首战告捷。据秋季植树造林自查统计,全市今年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9771亩,计划完成率112.6%。其中,完成人工造
15、林21521亩,占省下达任务的216.5%,占市下达任务的118.2%。人工造林完成面积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造林1360亩,造林补贴试点2590亩,石质山造林3063亩,其他造林14508亩。同时,完成森林长廊示范段建设31.1公里,占省下达任务的148.1%,占市下达任务的103.7%。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440亩,森林经营9416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3000亩,现有林培育5416亩),义务植树155万株。此外,全市城市绿化、城镇绿化和村庄绿化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三是加快牡丹产业发展。推进国家级牡丹种质资源库和油用牡丹凤丹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前期等工作,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
16、展战略研讨会在我市召开,市政府与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研中心共同签署油用牡丹战略合作协议。种质资源库项目进入可研编报阶段,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已上报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拟订了xx市油用牡丹发展规划(2013-2022年、xx市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印发实施。据初步统计,年内油用牡丹种植、育苗有望突破6000亩和600亩,全市牡丹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 四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今年共接到火情报警电话112起。其中4月2日XX县区大通镇金华村发生一起较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26.85公顷;由于7-8月份气候异常,连续高温干旱,在非防火期内,林区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一共接到火
17、情11起,其中8月8日xx县顺安镇凤凰村发生森林火灾,持续18个小时;8月16日XX县区铜山镇发生森林火灾,持续22个小时。 二、明年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一条主线”,以农业增效为重点,以农民收入增长为核心,着力抓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林业示范市“两个示范”推进工作,完成十万亩森林增长、美好乡村建设、废弃矿山植被恢复“三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发展以优质高效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四种农业”为代表的现代都市农业,以组织实施菜篮子生产供给保障、森林增长和生态提升、农业服务支撑、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和美好乡村示范村建
18、设“五大工程”为抓手,以惠农政策贯彻落实、项目支撑、多元投入、科技推广指导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领导和协调推进机制为“六种保障”,努力实现农业品牌化、农村田园化、农民市民化“三化”的目标。明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以上。 (一)推改革,促转型,加大现代农业发展速度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选择土地流转率高、基础条件好的凤凰山和水村,原则上在明年4月份前全面完成确权发证工作。探索股份制改革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房屋、承包地(林地)等产权交易和抵押融资试点工作,确保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突破性进展,为全市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打下基
19、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力争我市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到23万亩,耕地流转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计划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家、家庭农场30家,评选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各10个,并在我市美好乡村25个点29个示范村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努力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探索开展农村股份合作试点。全面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积极推进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万亩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积极与国开行搞好对接,编制农业产业化项目并积极申报,落实融资渠道。抓好省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力争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0亿元。 (
20、二)靓特色,强精品,打造铜陵农业两大品牌 加强白姜地理标志使用和管理工作。继续做好中华白姜的宣传和推介工作,推动生姜品牌整合,提升生姜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完善生姜种植政策性保险,建立健全生姜价格保护机制,构建姜农增收长效机制。大力推动生姜加工业发展,建设以天门镇、大通镇为重点的优质白姜基地,打造天门镇、大通镇为中心的铜陵白姜加工工业区。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2)年的通知(铜政办201358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促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办201397号),加大油用牡丹发展步伐,明年全市计划新种植油用牡丹面积5
21、000亩以上,油用牡丹育苗面积500亩以上。积极申报落实国家级油用牡丹良种繁育基地及基因库项目,并稳步扩大牡丹药用与观赏基地规模,推进丹皮酚规模化生产,开发凤丹籽油等高科技产品,不断挖掘牡丹特色产品的经济、社会价值。 (三)抓重点,建亮点,加速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扎实推进明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目标,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工作规律,完善工作思路,坚持“点靓、线美、面广”的建设理念,着力实施15个省级示范村、20个一般中心村,推动串珠连线成片建设,努力实现“省内叫得响,沿江争一流”的目标。同时,依
22、据规划,重点谋划一批建设整治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和文化繁荣项目,打造特色种植业、特种养殖业、生态休闲型、工贸带动型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抢抓安徽作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3个试点省之一、xx县作为全省27个试点县之一的机遇,编制项目,争取资金;着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力求在项目谋划、资金筹措和体制机制三个方面新的突破。 (四)保生态,造“绿肺”,大力实施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 全力实施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坚持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以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努力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发展具有铜陵特色的现代林
23、业。明年全市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4510亩(其中人工成片造林16260亩),开展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实现新xx市绿化2500亩、城镇绿化1250亩、村庄绿化4500亩,建成森林长廊示范段12公里。抓好废弃矿山植被恢复项目建设,根据县区及相关企业摸排上报的年度计划,分解落实3000亩目标任务,强化督查考评,确保该项工程按时序推进。同时,开展湿地保护工作,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绿肺”。完善森林防火组织和指挥、预警监控、阻隔、扑救四大体系建设,提高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水平。 (五)争项目,提服务,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 继续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积极培育农民创业带头
24、人和农村实用人才,搞好省级农民创业带头人的推荐,组织评选市级农民创业带头人20名。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推广,拟重点推广15个农技推广项目。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拟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2000亩、标准化水产鱼塘建设项目1000亩,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深入推进市级和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业部健康养殖示xx县创建活动。继续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确保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争取新增1个部级示范场、2个省级示范场、15个市级示范场。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继续加大农民减轻负担工作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严格推行以“村级事务六步决策和财务支出四档核支”为主要内容的“6+4”工作法,切实强化村级财务管理,认真推行村有乡管的管理模式,让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让他们更充分享受改革的成果。第13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