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题型突破之选择题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787597 上传时间:2025-01-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题型突破之选择题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题型突破之选择题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本文档共2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学科: 物理 年级:高三 版本:北大附中版 期数:2338 本周教学内容:高考题型突破之选择题的分析方法与解题技巧 高考理综试卷物理部分的120分中,选择题占了48分(40%),如果能得到全部的48分或42分,物理的分数就不会太低;同时由于选择题在试卷的第一部分,迅速完成选择题就意味着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后面的大题而获得更理想的分数。因此准确、迅速地解答选择题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应准确掌握各高考考点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方法,掌握相似知识点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易混易错的问题。其次,要根据试题考察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分析方法与技巧。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直接判断法 高考知识内容表中Ι类要求的考点,一般不要求学生进行复杂的推理与计算,而只需将记忆中的有关知识,与试题稍作比较,便可直接判断出结果。故称之为直接判断法。主要集中于振动的部分内容,热学的大部分、几何光学的部分与光的本性中的大部分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的大部分的知识点。 例:关于α、β、γ射线的性质,正确的说法有: A.α射线的穿透本领最强; B.γ射线能使照相底片感光 C.β射线不能使空气电离 D.三种射线均能在磁场中发生偏转 由课本知识很容易得出B正确。 类似的有西城一模15、16、19题;高三模拟练习(三)的第8题;高三模拟练习(四)的第6、8题。应对这类问题,要求同学们准确、熟练记忆、掌握相关知识,正面出击,迅速拿下。而且由于现在的试题是单选,一旦判断出正确选项,其它的选项就可先不看了。这样可节约时间。 (二) 反向淘汰法 有一部分选择题,常涉及到对某个概念或规律的各个侧面的掌握情况或对某类综合问题的各个环节的考察,对此类问题,除了用相关知识从正面分析、推理外,还可采取从反面寻找反例,逐步淘汰的排除法得出正确结论。 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1) 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同 (2) 某理想气体在等压变化过程中若吸了热,内能一定增加 (3) 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若分子势能减小,则内能一定改变 (4) 当分子间的f斥和f引大小相等时,分子间的分子势能最小 A.(1)、(2) B.(2)、(3) C.(1)、(4) D.(2)、(4) 这是一个考察内能及其变化的综合问题,选项中用了“一定”的字眼,对这样的选项,关键是要广泛思考,看能否找到反例。如对(1),我们知道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0οC的冰和水,内能不相同,水的内能大。所以(1)不对,因此含(1)的选项A、C就都不对了。而剩下的B、D选项都有(2),因此(2)一定正确,现在只要看(3)是否正确就可以了。气体被压缩,分子势能减小,但可能升温而使动能增大,从而内能可保持不变甚至增加。因此(3)不对,正确选项为D。 类似的题有西城一模18、22题,高三模拟练习(三)的第2、3、4【注意(1)改为:a球的速度大小为】、5,高三模拟练习(四)的第1、2、3、5、6、7。注意此类题选项中的逻辑关系,及时排除,避免不必要的工作。 (三) 特值代入法 有些选择题选项的代数表达式比较复杂,需经过比较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此时可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能直接反应已知量和未知量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有关算式进行推算,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抽象的、繁难的一般性问题的推导、计算转化成具体的简单的特殊性问题来处理。达到迅速、准确选择的目的。 例:如图,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托盘,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弹簧比自然长度伸长了L。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后停止,然后松开,设该弹簧总在弹性限度内,则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为: A.(1+ΔL/L)mg; B. (1+ΔL/L)(m+m0)g; C. mgΔL/L; D. (m+m0)g·ΔL/L。 分析:以上各项都含有ΔL,可见ΔL是决定作用力大小的因素之一。如令ΔL=0,即系统处于平衡位置,则此时托盘对物块m的作用力应等于mg,将ΔL=0这一特殊值代入以上各选项,只有A满足条件。 如果正面出击推导、计算过难,同学们不妨试试上述方法。但一定要注意特值的选取要有代表性,不能违背题意。所以此法最好与其它分析方法一起使用,以免以偏盖全。 (四) 图线分析法 在部分需定量分析的试题中,有些题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像直观地展示物理量的大小及其变化过程。按照题意做出图像,再依据图像做出判断,可以避免复杂的推算过程,这种方法称为图线分析法。 例:质点P以O为平衡位置竖直向上作简谐振动,同时质点Q也从O点被竖直上抛,它们恰好同时到达相同高度的最高点。在此过程中,两质点的瞬时速度vP与vQ的关系应该是: v t P Q t A. vP>vQ B. 先vP>vQ ,后vP<vQ ,最后vP=vQ=0 C. vP<vQ D. 先vP<vQ ,后vP>vQ ,最后vP=vQ=0 分析:此题要比较整个过程中两质点速度的变化情况,若列式分析,确有较大难度。如果根据题设条件画出两个质点的v-t图像,就能很快地找到正确答案。 先画出Q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再研究质点P的运动,从平衡位置O作加速度由0开始且逐渐变大的减速运动(简谐运动),因此Q的v-t图像是一条直线,P质点v-t图线是一条斜率逐渐变大的曲线。根据题意P与Q运动的时间相等,末速度均为0,故应在横轴上交于同一点。题目还给出了两质点位移相等的条件,这也就是说,曲线P下所包围的面积应等于直线Q下所包围的三角形的面积,其图像如图所示。据图可很快判断出,选项D正确。 以上给同学们介绍了几种解选择题的特殊方法,大家不妨在实际解题时试一试。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更有效的方法,希望我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物理学习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