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题一、 知识点整理1. 孤独寂寞2. 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3. 怀才不遇内容主旨:借景抒情:1.山水田园诗:1.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2.避世的隐逸情绪(陶渊明,张可久:半世半隐) 1.爽朗明快,激昂向上,死而无憾2.南宋:统治阶级的无能,报国无门的愤懑 3.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王维) 2.边塞军旅诗:多描写边塞风光:1. 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2. 深深地思念之情,对现实的不满(同山水田园诗) 3.赠友送别诗:场景:傍晚,夜晚,雨景,萧瑟1. 怀古抒怀,对现实的不满2. 借古讽今:劝勉了 讽刺抨击 借鉴 (杜牧,张养浩) 4.怀古咏史诗:古人,古迹,典故托物言志
2、:代表意象: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松:生命力顽强,不屈不挠梅:高洁,傲岸,孤芳自赏(林甫)兰:雅致,谦谦君子竹:积极向上,虚心,有气节菊:隐逸,坚强不屈表现手法:1.修辞2.多角度,多层次3.虚实结合4.动静、声静结合5.以喜景衬悲情6.混合的表达方式二、 例题汇编1.山水田园诗:1.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1)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
3、感情?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1.陆游,南宋爱国词人,号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词中以莺燕无声反衬杜宇啼鸣,悲凉凄切。B词人梦中惊醒,百无聊赖之时捡起树枝消磨时光。C结句联想到
4、在家乡听莺燕鸣叫的情景,顿时勾起强烈的思乡之情。D “飘然”有一种神秘的意味,表现了词人面对羁旅生涯的洒脱。3 这首词画线句描写的景象有何特点?联系全词分析它的作用?(4分)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云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垂緌(ru):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南冠:借指被囚禁的人。14两首诗从体裁看都是诗,从题材看都是诗。(2分)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蝉中“居高”、“声远”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蝉的特征。B蝉中作者以
5、蝉自比,表明自己确实有出众的才华,流露出清高自信之情。C在狱咏蝉中“谁为表予心”,意思是向谁表达自己的内心真情,句中满含着无奈的悲苦。D两首诗描写的对象相同,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抒发的感情却截然不同。16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露”,对写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洁说明。(4分)_乙秋日 范成大碧芦青柳不宜霜,染作沧洲一带黄。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甲题临安邸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注】沧洲:泛指江南水乡。 北客:隐指北来的金国使者。14.这两首诗都从江南之景起笔,表达了一个相同的主旨: ( 2分)15.对作品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6、甲诗前两句着眼层叠的楼台和轻曼的歌舞,从空间和时间写杭州豪华的“太平”气象。B.甲诗中“熏”字极为传神,将“游人”无忧无虑、纵情山水、乐不思蜀的醉梦之态写足。C.乙诗中“碧”、“青”、“黄”等词相互映照,从色彩的角度描写秋景,开阔了诗歌的境界。D.乙诗中“冷云寒水”显出景物的萧索之状,“更荒凉”三字作结,情景相生,尤显凄咽。16. 比较这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写一段赏析文字(100字左右)。(4分)幽居初夏答:(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以动衬“幽”(“下鹭”)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
7、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 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诉衷情答: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2分。找对两个给1分,找对3个给2分。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1分“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3分。鹊桥仙 夜闻杜鹃
8、答:1(1)放翁2.A 3.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或者说凄冷、阴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4分)蝉答:14(2分)近体 咏物 15(3分)D16(3分)蝉中的“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才会有声高远播;在狱咏蝉中“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对写蝉都起了衬托的作用。题临安邸答:14讽刺(批判)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忘记国耻。(2分)15C ( 2分)16林诗写春光绮丽,歌舞不休,游人如醉,引出“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斥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语言辛辣(2分);范诗写秋光凄婉,不值得向北客夸耀,通过“冷云寒
9、水更荒凉”等句,寓情于景,对偏安一隅的统治者含蓄冷嘲,用语委婉。(2分)(共4分)(07届六区调研考)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蒋兴祖女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减字木兰花淮上女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注】有宋一代,在靖康之耻及南宋灭亡时,曾涌现出一系列爱国女词人。她们被金兵掳掠北去,在离别故乡山河时,留下了很多令人感泣、深沉悲愤的词章。前首为“靖康初,金兵侵犯京师”时,阳武县令蒋兴祖之女为贼掳去,遂“题字于雄州驿中,叙其本末”。后首 为南宋宁
10、宗年间,金人掳大批准上良家女北归,有女题此词于泗州客舍间。 14题雄州驿中主要通过_、_等意象写出了北国荒寂悲凉的景象,表达词人忧愁和悲愤之情;而淮上女写的词中主要通过_、烟波迷茫等意象写出了告别故乡山河、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眷恋的忧愁和悲愤之情。(3分) 15淮上女写的词中的“恨旧”指_,“愁新”指_(2分) 16任选一画横线句子加以赏析。(3分)答:14.白草、黄沙、孤村(三者任选其二);淮水浩渺(3分) 15.家国遭难,被金人掳去 北归(2分) 16.例如:蒋词中借大雁南飞,反衬自己“归路难”的痛苦,“万结愁肠”四字概括了女词人内心愁苦之深、之重。淮词中“山长水远”照应上阕“千里云蜂”、“万
11、顷烟波”,“遮住行人东望眼”以细节描写表现女词人频频回首却不能见到故乡的情形,形象地表现了她不忍离去的痛苦。(3分)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答:(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
12、意绪,鸣噪自纷纷。(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3分)(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1)(3分)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鸦的平庸鸣噪突出了孤雁的高远追求。(也可以
13、说,使用了陪衬的写法。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却全然不懂不顾,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表现了杜甫对亲朋知己的思念,对一些俗客庸夫的厌恶。)(2)(3分)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答出两点即可)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2
14、)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了的杜甫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4分)答:(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09届北京)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 岳阳楼上。注:张孝祥:南宋
15、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12.(10分)(2分
16、)D(3分)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略(09届春考)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十九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14作者“惆怅”的原因是 。(2分)15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3分)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C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D廉颇老类,尚能饭否?16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3 分)答:14(2分)(1)感慨
17、自身孤独寂寞(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2)虽有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因年老闲居在家,心有余而力不足,遂生无奈之感15(3分)C16(3分)要点: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1分;找出作品中依据1分,评析1分。 (09届安徽)小重山端午元舒 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
18、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解析】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09届辽宁)晚泊岳阳 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
19、短楫击如飞8诗中有三处写到“月”,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分)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5分)答:8.(6分)第三句写明月“来”悬空江,表现作者人在旅途,只有明月为伴;第五句用拟人方法呈现静夜“月弄清辉”的画面,也为下句渔人归家作引;第闪句写月光引领水上人伴着歌声飞去归家,带出作者一丝思乡之情。答出三处“月”所写不同景象,给3分tw出所写景象的作用,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9.(5分)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生情的思乡之情。是对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
20、,句句关情。答出思乡之情,给2分;答出以景寓情,给1分;具体答出景与情的关系,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避世的隐逸情绪(陶渊明,张可久:半世半隐)(07届嘉定)游终南山 孟郊南山塞天地, 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 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 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 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 朝朝近浮名。14从诗的体裁上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用“南山塞天地”概括作者游终南山的感受,虽夸张而非怪诞。 B“日月石上生”指作者来到终南,既见日升,又见月出,已经度过了几个昼夜。 C“高峰夜留景”是说在其他地方已经被夜幕笼罩之后,终南的高峰依然美景如画。
21、D“路险心亦平”中以“路险”作反衬,歌颂了山中人的心地平坦。16“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中用的最好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4分) 答:14(1分)古体15(3分)C16(4分)“驱”和“拂”字。“驱”字将长风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的样子表现得形神毕肖。“拂”字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起来了,使读者于看见万顷松涛之际,又听见万壑清风。(选准“最好的字”各1分,进而分析准确各1分,大意符合即可)双调清江引秋 怀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
22、“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李白的春思亦是一例,作者把“燕草”写为“如碧”、“秦桑”写为“低绿”,引起读者的想象:浓绿才“碧”,浓绿才“沉”,“沉”才“低”。以此更好地衬托出处在燕地的丈夫与处在秦地的妻子相思情之浓厚。鹿 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
23、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3.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王维)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
24、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雉雊”“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25、?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子规:杜鹃鸟;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1.爽朗明快,激昂向上,死而无憾2.南宋:统治阶级的无能,报国无门的愤懑 2.边塞军旅诗:多描写边塞风光边塞军旅观猎王维风
26、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答:“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27、第三句是一个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思想感情?最后两句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该诗的整体风格是怎样的?答:征尘表示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以景衬情,意在借景抒情。因为诗人的愿望是做一个战士,到前线为国杀敌,可是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写诗饮酒,这两句包含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在感情表达上采用的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忧愤。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感情深沉,委婉含蓄。(09届江苏)满 江 红 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
28、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答: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
29、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解析】这首词创作时代较耳熟能详的“怒民冲冠”词略早,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点目。“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作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字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
30、落”句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的景象强烈对比。“铁蹄满效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成问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这远非“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导“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猛志。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宁静的。或许他会暗诵“昔人已乘黄鹤去”的名篇而无限感慨。不过,
31、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一切都会改变,那种快乐,唯恐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面。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新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精神与信念洋溢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3.赠友送别诗:场景:傍晚,夜晚,雨景,萧瑟1.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2.深深地思念之情,对现实的不满(同山水田园诗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首联“银
32、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答:(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送人归东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
33、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09届交大附中高三摸底)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4欧阳修,字永叔,谥号 。我们在高中教材中学过他的文章 (2分)15下面对于本
34、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C下阕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想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的淋漓尽致。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16本词艺术手法运用很有特色,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3分)答14(2分)文忠(1分),伶官传序(1分)15(3分)D (这首词上阙写行者的离愁,
35、下阙写行者的遥想,细腻地表现了一个男子的离愁别恨。)16(3分)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1分)下阙写虚。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1分)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1分)4.怀古咏史诗:古人,古迹,典故1.怀古抒怀,对现实的不满2.借古讽今:劝勉了 讽刺抨击 借鉴 (杜牧,张养浩)怀古抒怀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36、。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
37、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4_分)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
38、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2_分)答:(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此题4分,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各占2分,未答“巧妙的借用鸟鸣的谐音”可不扣分,如将两词分述只要内容正确亦给分)(2)评分参考要点: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此题答案较开
39、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给2分,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给分)怀古讽今(09市调研)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华清宫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晚唐诗人_(填写作者)写的_(篇名)。(1分)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B吴
40、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C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D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3. 简析吴融华清宫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60字左右)(4分)答:1.(1分,任错一处,皆不得分)杜牧(杜牧之、杜樊川) 过华清宫2.(3分)D3.(4分)要点:此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运用对比(2分),作者将华清宫内融暖的景象与宫外凄寒的环境构成强烈的对比(1分),鞭挞了唐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1分)。(意思对即可)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是一首怀
41、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答:(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的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
42、功之处。(08届部分区县调研)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吴钩:指刀。剩喜:甚喜,非常喜。然犀处:指采石矶。14“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里的“周与谢”指的是_(写出其中一个的人名即可)。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
43、面。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16就作品中的画线句,联系全篇内容,从一个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答:14周瑜、谢玄15D16参考:借古讽今。用典。融情于景。也可从联想、炼字等角度思考。(任选一个角度即可,角度选择恰当1分,具体赏析3分)托物言志:代表意象: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松:生命力顽强,不屈不挠梅:高洁,傲岸,孤芳自赏(林甫)兰:雅致,谦谦君子竹:积极向上,虚心,有气节菊:隐逸,坚强不屈(09届十一校)北 风 吹 明于谦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几时!【注释】棱棱: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