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肌力评定1.一、徒手肌一、徒手肌1、定、定义 受检者按照检查者的指令在特定的体位下完成标准动作,检查者通过触摸肌腹、观察受检者完成动作以及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和由检查者施加阻力的能力,评定所测肌肉或肌群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方法。2、适、适应证与禁忌与禁忌证(1)适应证:健康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力减弱,包括废用性、肌源性、神经源性、关节源性等。(2)禁忌证:骨折未愈合、关节脱位、关节不稳、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急性扭伤、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破坏等。3、设备与用具与用具 不需要设备。力力评定定2.4、操作方法与步、操作方法与步骤(1)检查前准备:1)向受检者说明徒手肌力评定的意义及步骤,取得
2、受检者配合;2)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比较两侧肌肉形态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围度;3)确定与被检查部位相关的关节被动活动度,以该范围作为全关节活动范围,用于衡量肌力大小;4)正确选择并摆放受检者体位,将被检查肢体摆放于抗重力位,有效固定身体近端。3.(2)检查时:1)向受检者解释并示范检查动作,可通过被动活动引导受检者完成一次检查动作;2)发出口令嘱受检者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观察受检者的动作,必要时触诊被检查肌肉;3)如果受检者能够完成抗重力位全关节范围活动,可进一步进行抗阻运动,将阻力施加于肢体远端,嘱受检者用最大力量抗阻完成动作;4)如果受检者无法完成抗重力位活动,则须将被
3、检查部位摆放于非抗重力位,并用滑板、滑石粉等方法减少接触面摩擦,嘱受检者用最大力量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3)检查后:记录徒手肌力等级、检查日期,并评估受检者表现。4.5、评定定标准准5.(2)部分胸腰椎肌群徒手肌力检查时需要应用专用评定标准6.6、注意事、注意事项(1)检查前: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受检者紧张情绪;正确选择检查体位及肢体摆放位置。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检查。(2)检查中:左右侧对比,健患侧对比,且最好先检查健侧以确定施加阻力的大小;2级肌力检查时尽量减少肢体与支撑面之间的摩擦;检查中应给予适当鼓励性指令,以便提高受检者主观能动性,获得最大肌力。
4、(3)检查后:如检查中有疼痛、肿胀或痉挛情况,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7.二、等速肌力二、等速肌力评定定1、定、定义使用等速肌力测定仪在预定角速度下,测定不同角速度时特定部位肌群等速收缩时的参数进行肌力评定的方法。2、适、适应证与禁忌与禁忌证(1)适应证:健康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力减弱,包括废用性、肌源性、神经源性、关节源性等。(2)禁忌证:骨折未愈合、关节脱位、关节不稳、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急性扭伤、各组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破坏等。3、设备与用具与用具 等速肌力测定仪。8.4、操作方法与步、操作方法与步骤(1)检查前准备:1)开机,校准仪器,根据检查要求摆放受检者体位,对受检者进行良好固定
5、;2)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一致;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3)正式检查前先让受检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受检者熟悉检查方法和要领;4)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9.(2)检查方式:分为等速向心和等速离心测试,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检查。测试速度60/s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180/s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每种测试速度之间通常间歇1分钟,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耐力测试后需要间歇1.5分钟以上,两侧肢体的测试间应间歇35分钟。(3)评定指标:多
6、采用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力矩角度,总做功,平均功率,力矩加速能,耐力比,主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等。10.5、注意事、注意事项(1)检查前: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受检者紧张情绪。正确选择检查体位及肢体摆放位置。(2)检查中:先检查健侧,抗阻方向与肌肉牵伸方向相反,抗阻点设在被测肢体的远端。如有疼痛、肿胀或痉挛情况,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3)测试仪器在检查前需要先行校正,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检查中应给予适当鼓励性指令,以便提高受检者主观能动性,获得最大肌力。(4)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肌力测试。11.三、其他器械肌力三、其他器械肌力评定定1、定、定义 某些部位的肌力可用
7、专用器械评定,以获得精确的定量数据。包括握力测定,捏力测定及背部拉力测定。2、适、适应证与禁忌与禁忌证(1)适应证:健康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力减弱,包括废用性、肌源性、神经源性、关节源性等。(2)禁忌证:测定部位骨折未愈合、关节脱位、关节不稳、严重疼痛、急性扭伤及各组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破坏等。3、设备与用具与用具 分别选用握力测定仪,捏力测定仪及背部拉力测定仪。12.4、操作方法与步、操作方法与步骤(1)握力: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测量23次,取最大值。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正常握力指数50。(2)捏力: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捏力计
8、,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3)背部拉力:两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做腰背伸展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背肌力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105200,女性100150。此检查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5、注意事、注意事项 参考等速肌力评定。13.四、肌肉耐力四、肌肉耐力评定定1、定、定义 肌肉耐力是骨骼肌重复或持续收缩的能力。临床常用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来评定肌肉耐力。2、适、适应证与禁忌与禁忌证(1)适应证:健康人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耐力减弱。(2)禁忌证:测定部位骨折
9、未愈合、关节脱位、关节不稳、严重疼痛、急性扭伤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关节破坏等。3、设备与用具与用具 不需要设备。14.4、操作方法与步、操作方法与步骤(1)等长肌肉耐力:在等速测试仪上设定运动速度为0/s,测定肌群以最大等长收缩起始至收缩力衰减50的维持时间。(2)等速肌肉耐力:在等速测试仪上以180/s的运动速度连续做最大收缩2025次,计末5次(或10次)与首5次(或10次)的做功量之比,即可测定肌肉耐力比,作为判断肌肉耐力的指标。(3)背肌耐力:俯卧位,两手抱头,脐部以上的躯干部分悬于床外,固定双下肢,伸展腰背部,使上部躯干凌空超过水平位,直至背肌无力致上部躯干低于水平位时终止。记录受检者维持此姿势的最长时间,一般以1分钟为正常。(4)腹肌耐力: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记录其能维持的最长时间,也以1分钟为正常值。5、注意事、注意事项 参考等速肌力评定。15.谢谢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