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2高考理综物理模拟三
14.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C.法拉第经过十多年的实验,发现了电流磁效应
D.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15.如图所示,实线是等量异种点 电荷所形成的电场中每隔一定电势差所描绘的等势线。现用外力在各点之间移动一个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A、B之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在B、C之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C.在D、E之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D.在E、F之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16. 质量为1500kg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求
A.前25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B.前10s 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C.10~15s 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0~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17.顶端装有滑轮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如图连接,
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
悬挂的物体B上,使其缓慢拉动一小角度,发现A物体仍然静止。则此过程中
正确的选项是
A.水平力F变大
B.物体A所受斜面给的摩擦力变大
C.物体A所受斜面给的作用力不变
D.细绳对物体A的拉力不变
18.据国外媒体报道,2010年1月12日,美国宇航局最新天文望远镜—广域红外探测器“WISE”发现一颗围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代号为“2010AB78”, “WISE”观测的数据显示,该小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约等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但由于其轨道倾斜,所以离地球很远,不会对地球构成任何威胁。已知火星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约为2年,假定该小行星和火星均以太阳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行星和火星绕太阳运行的速度的比值约为
A. B. C. D.
20.在上海世博会上,拉脱维亚馆的风洞飞行表演令参观者大开眼界。若风洞内总的向上的风速风量保持不变,让质量为m的表演者通过调整身姿,可改变所受的向上的风力大小,以获得不同的运动效果。假设人体受风力大小与正对面积成正比,已知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最大,且人体站立时受风力面积为水平横躺时受风力面积的1/8,风洞内人体可上下移动的空间总高度为H。开始时,若人体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倾斜时,受风力有效面积是最大值的一半,恰好可以静止或匀速漂移;后来,人从最高点A由静止开始,先以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匀加速下落,经过某处B后,再以向上的最大加速度匀减速下落,刚好能在最低点C处减速为零,则有
A.表演者向上的最大加速度是g
B.表演者向下的最大加速度是g/4
C.B、C间的高度是3H/7
D.由A至C全过程表演者克服风力做的功为mgH
22.(4分)一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0.1s暴光一次的频闪照相机拍摄下不同时刻小球的位置照片如图所示,选小球的五个连续位置A、B、C、D、E进行测量,测得距离s1、s2、s3、s4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1)小球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m/s2。
(2)根据以上数据求出小球在位置A的速度为 m/s。
23.(11分)
下图是用来测量未知电阻Rx的实验电路的实物连线示意图,图中Rx是待测电
阻,阻值约为几kΩ;E是电池阻,电动势6V,内阻不计;V是电压表,量程
3V,内阻r=3000Ω;R是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Ω;R1是滑动变阻器,S1
和S2是单刀单掷开关。
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好电路后,合上开关S1和S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为3.0V。
②合上开关S1,断开开关S2,保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得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③读出电阻箱的阻值,并计算求得未知电阻Rx的大小。
④实验后整理仪器。
(1)根据实物连线示意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的电路图,图中标注元件的符号应与实物连线图相符。
( 2)可供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有:
滑动变阻器A;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0.5A
滑动变阻器B;最大阻值20Ω,额定电流1.5A
为了使实验测量值尽可能地准确,实验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3)电阻箱的旋钮位置如图所示,它的阻值是
(4)未知电阻Rx= 。(2位有效数字)
(5)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较,测量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24.(14分)一辆执勤的警车停在直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1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t0=2s警车发动起来,
以加速度a=2m/s2做匀加速运动,问:
⑴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⑵若警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vmax=12m/s,达到最大速度后匀速运动,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至少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
25.(18分)如图所示,空间平面内有一条折线PAQ是磁场的分界线,在折线的两侧分布着方向相反、与折线所在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折线的顶角∠A=900,B、C是折线上的两点且BC=L,∠ABC=300,∠ACB=600。现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从B点沿BC方向以速度v射出。已知粒子在磁场Ⅰ中运动一段时间后,从A点离开磁场Ⅰ进入磁场Ⅱ,在磁场Ⅱ中又运动一段时间后,从C点离开磁场Ⅱ又进入磁场Ⅰ中。不计粒子的重力。则:(1)磁场Ⅰ的磁感应强度B1和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B2的大小分别为多少?(2)粒子从B点进入磁场Ⅰ开始计时,到粒子从C点离开磁场Ⅱ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3-4.
(1)如图甲所示,是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P是离原点x1=2m的一个介质质点,Q是离原点x2=4m的一个介质质点,此时离原点x3=6m的介质质点刚刚要开始振动。图乙是该简谐横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计时起点相同)。由此可知
A.这列波的波长为4m
B.这列波的周期为3s
C.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2m/s
D.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向上
E.乙图可能是图甲中质点Q的振动图象
19.如图所示,AOB是由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1/4圆柱体横截 面(O为圆心)折射率为。今有一束平行光以45°的入射角射向柱体的OA平面,这些光线中有一部分不能从柱体的AB面上射出,设凡射到OB面的光线全部被吸收,也不考虑OA面的反射,求圆柱AB面上能射出光线的部分占AB表面的几分之几?
3-5.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的是α射线
C. Th 衰变成Pb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的过程中,是吸收能量的过程
E.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光电流越强
1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小车左端放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车的右端固定一个轻质弹簧. 现给木块一个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I,木块便沿小车向右滑行,在与弹簧相碰后又沿原路返回,并且恰好能到达小车的左端. 试求:
(1)木块返回到小车左端时小车的动能;
(2)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