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论文]
数学中的估算与数感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事需要知道大致数目,如国家的财政预算,工农业生产的总值,某人的身高约1.70米,掂掂一位小学生的书包的重量约3千克等,这些数学都是非精确的,但是已经可以真实地反映某些现象。
估算是我们研究和处理有关数量问题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加强估算,培养数感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估算是用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估计出一个数大概的大小方法。常见的估算法有:(1)近似估算。(2)放缩估算。(3)整体估算与分段估算。(4)特例估算。(5)范围估算。(6)排序估算。
一、近似估算:
例1: 估算下列各题(精确到0.1)
(1) (2)
解: (1)原式= 0.3+0.4=0.7 (2)原式=0.8+0.9+1=2.7
点评:近似估算是根据精确度要求采用四舍五入法,(1)当对两个数的估算时,一个取略大一些,一个取略小一些,如第(1)题中>0.4,这样样估算出来的值误差不大;(2)形如的数,当时,一般都可取0. 9,当时,一般都可以取1。
二、放缩估算:
例2.已知 求S的整数部分(山东省竞赛题)
解:因为
所以
21个
= (运用“放大”的思想)
且
21个
=(运用“缩小”的思想)
这就是说,S的分母类在和之间。
则S的大小在和之间。
即
故S的整数部分是95。
点评:如果把S的分母中的12个分数进行通分求和,那太繁了。因此,只有求出这个数的范围,而且将范围确定在两个连续整数之间,这就要用到放缩估算,将所求值“放大”或“缩小”来求。
三、整体估算与分段估算
例3:证明
解:证S=,在S中共有加数21个,若采用整体估算即每个加数都用取代,得;若每一个数都用取代,得则0.175<S<0.21。与本题所证不符。
故采用分段估算:
证
=
又
=
则
点评:一般来说,分段估算比整体估算来得精确些。所谓精确一些主要是看估算出来的大数与小数的差,越小越精确。由于0.21-0.175=0.035>=0.018,所以的范围比S的范围精确些。若将21个数平均分成3段进行估算,得到的范围更为精确些,读者不妨自己试试。
四、特值估算:
例4:求中的数学(全俄第19届中学生竞赛题)
解:因为
52×2×157
用特值估算得到
点评:本题有三个未知数只有一个方程,属不定方程,若想通解方程求解,非常困难,用特值估算,再检验,便能迅速得出答案。
五、范围估算:
例5:甲组同学每人有28个核桃,乙组同学每人有30个核桃,丙组同学每人有31个核桃,三组的核桃总数是365个,问三个小组共有多少名同学?(海峡两岸友谊赛试题)
解:设甲、乙、丙三组学生人数分别为
由题意得
………………①
又
……………②
由①②得
而都是整数,故。
当时,与联立得,此方程无整数解,舍去13,因此,即三个小组共有12名同学。
点评:本题在得出三元一次方程之后,运用放缩法,从估算的范围入手。
六、排序估算:
例6:如果三个边长为整数的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之和为2004,其中最大的正方形面积为P,最小的正方形纸片面积为S。确定的最大值。(2004年北京市竞赛题)
解:设三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为正整数)。则.
用排序估算,不妨设
442<2004<452
的最大值为44。
从而 2 +2=68
82 < 68 < 92
故z2 =4
因此 442,22,的最大值为484。
点评:本题所列方程是三元二次方程,很难用通常方法求解,通过排序估计,逐步求出正方形边长最大值,较小值及最小值,从而使问题得到解答。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