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让文章细节亮起了.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7778421 上传时间:2025-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文章细节亮起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文章细节亮起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文章细节亮起来”作文教学设计 赣县白石中学 刘慧燕 创课源起 巴尔扎克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可是学生往往没有细节意识,不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写起文章来急如走马,忽略了美丽的风景。介于此,我想通过本堂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描写细节,为文章添加亮彩。 创课说明 《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这一创新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根据所创设的情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条理地写下来。 创课思路 1,音画导入,调动情感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戳中学生内心,打开学生开口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 2、口头表述,学会感动 由图片转换到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从情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积极表达的自己的真情实感。 3、细节描写,表达真情 出示具有代表性的作文片段,引导学生注意细节的重要性,抓住一个细节进行刻画。 4、实践运用,抒发真情 5、课堂小结,强调重点 教学现场 一.音画导入,调动情感 (课前播放MTV《常回家看看》,同时展示出一组照片,共14幅)。 师:同学们,老师刚才被你们听音乐看画面时的表情吸引了。怎么?是被什么感动了吧?说说你们从音乐和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七嘴八舌)想家,是父母的爱,还有亲情…… 二、口头表述,学会感动 师:对呀,我们都在亲情的沐浴下成长,人间最真实最纯洁的莫过于亲情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照片,边欣赏边用眼睛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用“最令我感动的是……因为……”的句式说说你感动的理由,好吗? (教师提示说话的句型,并再次展示出那14幅照片,学生专注地看。)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三张照片,因为,在遇到挫折和伤害后,小女孩在妈妈的怀里得到了安抚。 师:嗯,是母爱感动了你。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五张照片,因为,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师:联想到自己那慈祥的奶奶。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第七张照片,因为,那是已到中年的儿子对母亲的孝敬,母亲瘫痪了,而儿子不但不嫌弃她,反而给她更多的爱。 师:这一张照片是反映晚辈对长辈的孝敬,更加感人,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还举着手,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动情点了,然而如果要把这些感动用文字展现给大家,要真正打动读者,这就要学会表达。那么,如何细致生动地表达这动情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几种让文章细节亮起来的方法。 (出示课题:让文章细节亮起来)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同学的习作片段。 自析自悟 说是写的前提,只有表达清楚,才能写的流畅。 三、细节描写,表达真情 (多媒体出示作文片段) ……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象到了我的床前,我似乎能听到妈妈平和温柔的呼吸声。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当时我还不信…… 师:请一位朗读好的同学给我们读一读。 (一位学生响亮、有感情地读这段文字。) 师:同学们,小作者显然是被妈妈的爱感动了,他捕捉到的是怎样一个动情点呢? 生:母亲在自己睡觉时爱抚地端详自己的镜头。 师:那你认为这当中最能体现母爱的是什么? 生:母亲的眼神。 师:不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小作者是怎么写妈妈的眼神的?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愣愣。 师:“愣愣”是什么意思? 生:愣愣是失神的,呆呆的。 师:那么说说看“愣愣”一词用得好吗?为什么? 生:“愣愣”一词用得好,它充分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师:(小结)老师的看法跟你们差不多,但老师认为用“楞楞”一词来摹画妈妈的眼神后,总给人意犹未足的感觉,小作者没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停留,没有形成叙事的高潮,文章的感染力就不是很强。真遗憾!回忆一下你们刚才的描述,是否也有类似的遗憾? 生:有。 师:或多或少都有点吧?该怎样避免这样的遗憾呢?想不想学几招? 生:(响亮地)想—— 师:好,那就请大家一起看看老师对这个片段的修改吧。 (多媒体出示修改的片段1) ……眼睛楞楞地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如果能读得整齐响亮、有感情,那就是对老师最大的鼓励。 (生整齐、响亮、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将妈妈看我的眼神作了怎样的修改? 生:写得更具体了。 …… 师:(小结)将妈妈看我那一动作进行了细细地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那一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的变化细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让妈妈的目光从我的头发上移向我的眉毛,我的眼,并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样更把母爱表达地淋漓尽致,这种方法就是(出示:第一招: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同学们不想试试吗?妈妈的目光正往下滑呢,接着,她可能会把目光移向哪里呢?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试用这种方法接着写一两句。 (学生练习,然后交流评价。) 生:妈妈的目光滑向了我的脸颊,漫上了我的唇,我的嘴角微微翘起,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唱的摇篮曲,悠悠地牵着我的心,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入眠。 师:好,注意到了妈妈目光移动的顺序了。 生:妈妈的目光滑向了我的嘴唇,她的眼角微微湿润了,我知道她一定是想起了在我童年时对我犯的错了。 师:妈妈看着在我嘴唇上留下的疤痕,后悔,愧疚,湿润了眼角呢。 生: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鼻子上,她的嘴角微微翘起,我知道她是为我从她那儿复制的高鼻梁得意。 师:妈妈看着女儿越来越漂亮,欣慰地笑了。 …… 师:真不错,一下子就掌握了。老师也写了几句,看看有没有你们写得好。 (多媒体出示教师修改后的片断) ……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我知道那是找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师:简单吧!还想不想学第二招? 师:(启发)当我们看到美丽的景色时,而我们通常只能说“真漂亮,真是太美”之类的,却不能具体地把眼前的美景表达出来,真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出”。你们在写作时,是否也有同样的经历? 生:(齐声说)有。 师:对,在我们的作文中常出现“妈妈真好”、“这真的太感人了”等等,却也不能具体地表达,没关系,学了老师第二招,保证你能摆脱这样的困境,你看,老师又用另一种方法将这“愣愣”的眼神写得更生动了。 (多媒体出示修改片段2) ……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师:片段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生:有比喻、拟人、排比。 师:对,我们还可以运用修辞,将细节写生动,这就是第二招。 (出示:第二招: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师:想不想试试?请大家仿照前面几句的写法,也写几句。 (学生练习,然后交流评价。) 生:那是清晨第一滴露珠对绿叶的亲吻,那是春天的小雨对大地的滋润,那是夏日的白云对荷花的依恋,那是秋天的落叶对大地的抚慰,那是冬日的雪花对腊梅的赞叹。 师:春、夏、秋、冬,构成排比,太棒了! 生:那是朝阳对花儿的怜惜,那是夕阳的余辉对树叶的依恋。 生:那是夏日的清泉对小草的滋润,那是冬日的阳光对寒冰的关爱。 生:那是巍峨的青山对绿水的呵护,那是暖暖的温泉对岩石的抚摸。 …… 师:又学了一招,看你们的眼神就知道,还不满足,是吧?那老师也不吝啬,就教你们第三招吧。 (出示:第三招: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师:任何一件事情总要涉及多个层面的关系,小作者主要写母亲的眼神,能不能从“我”的角度,再开拓一个新的层次?我们一起来学学。 (多媒体出示修改片段3) ……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象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副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教师范读) 师:文章是怎么改的? 生:变换角度,从“我”的感觉来写。 师:呵,都跃跃欲试了,你们一定能比老师写得好,试试吧。 (学生练习,然后交流评价。) 生: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坚强的腊梅,自豪得母亲眼里含着泪花。 师:真不错,母亲为有这样一个坚强的儿子而自豪,老师也为有这样聪明的学生而骄傲! 生: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杯香醇的美酒,陶醉得母亲两颊泛起了红晕。 生: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傲霜的秋菊,自豪得母亲脸上笑开了花。 生: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棵健壮的树木,骄傲得母亲脸上露出了笑容。 生: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只正在燃烧的蜡烛,温暖得母亲两颊泛起了红光。 …… 师:善于变换角度,从与事件相关的多个层面上着笔,会使关键处的叙述层次更丰富,更生动。表现那么好,老师再教你们一招。 (出示:第四招: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师:罗·勃郎宁有句话说:“故事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我们所遇到的故事可能早已存在,因为类似的情节一定在这个世界上演着。如果我们把这些能够印证我们故事的故事放在一起,那么我们的故事也便具有了更多的内涵。老师又将楞楞的眼神作了这样的修改。 (出示修改片段4) ……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生自由朗读) 师:老师运用联想,进行类比粘连,使故事的内涵丰富了吧?不过,使用这种方法有个前提,那就是要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丰富积累。希望同学们爱上读书,多积累一些写作素材。老师相信大家如能从今天起就树立起“细节”意识,培养自己敏锐的感受力,将来写作就不会再急如走马,忽略美丽的风景了。 四、实践运用,抒发真情 师:接下来才真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我们先回顾一下今天学的这四种方法,(出示幻灯)然后再来看一看那几张照片,(出示照片)选择一张照片,抓住最令你感动的一个点,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运用刚才所学的四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细致地描写最令你感动的一幕。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然后选取学生作品交流、评点)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左下角的一幅画。一个大概七八岁的小女孩,身上穿着皱皱巴巴的看不出颜色的衣服,背上还背着她那不会走路的妹妹,疲惫地靠在个小木桩上。她好像还没从灾难中醒悟过来,愣愣地看着她的家园。她是在回忆前不久与父母相聚的快乐时光吗?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眼神啊!像绿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树枝,像荷花失去了荷叶的保护,像春天失去了绿色的点缀,像开的灿烂的花朵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连根拔起!多么可怜啊!两个这么小的孩子,突然间就失去了父母的疼爱和呵护,以后漫长的日子,谁来关心、谁来爱护呀?请伸出你们的双手,帮帮她们吧! 师:你认为他写得成功的地方在哪?请同学们从他抓住的动情点和具体的描写这两方面去考虑。 (其余学生习作和点评略) 五、课堂小结,强调重点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运用具体细致的描写即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运用修辞画其神韵,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类比联想添其内涵等四种方法再现动情点,从而去学会表达真情,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的目的。其实人的一生中,许多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已忘却,但有一些不起眼的瞬间却依然那样清晰、那样动人。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 创课所得 新大纲要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我力求做到这一点。采用情境创设法、介绍讲解法、下水示范法、分层评价法、分析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情景再现、比较鉴赏、知识迁移、互动合作等学法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与训练。为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这节课中,学生写作、讨论、评点、修改的时间占整个学时的一半以上。 但就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学生阅读面比较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比较差,课堂效率比较低,课堂效果我自认为很不理想。再说了,下午课比上午课少了五分钟,一节课四十分钟要完成这么多内容本来就比较紧了,再加上我上课的语言不够精炼,留给学生说和写的时间又超出了我的预料,所以,就后未能完成原定的教学任务,只是学习到第三种方法就下课了,这对我来说无疑又是一个败笔。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