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网校(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期数: 0510 LSG3 018学科:历史 年级:高三 编稿老师:陈艳杰 同步教学信息训 练 篇 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第四章 北洋军阀的统治单元测试第卷(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清末新政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消除社会不满、维护专制统治B内容与百日维新有一致之处 C要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近代化道路D新政扩大和加深了社会矛盾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武器是( ) A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 B民权、平等、进化论 C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
2、D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陈天华提出的具有深刻意义的思想主张是( ) A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共和国 B实行议会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法 C把反帝与盲目排外区别开来 D中国只可立宪,不可革命4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5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之维新派振兴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的阶级实质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6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起义并役”,主要是因为( )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
3、装起义B它是孙中山、黄兴领导的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气慨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7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是( )A皇族内阁成立 B成都血案发生C宣布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D颁布钦定宪法大纲8四川保路运动进入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A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 B清政府逮捕保路同志会负责人 C赵尔丰制造了成都血案 D吴永珊在荣县建立革命政府 91911年,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原因是( )A缺乏有威望的革命领袖B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C帝国主义破坏革命D清政府起用袁世凯10帝国主义国家始终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的出发点是( )A帝国主义
4、严守中立 B临时政府不承认列强在华特权C临时政府存在不会长久 D反对中国成为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1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国民全体。在当时本质意义是( )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 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1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结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B使人民获得一些自由民主权利C实现了反对满洲贵族统治的目标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13比较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前者最突出的特点是( )A主张采取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权制度B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改革C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D主张尽快结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1
5、4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和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 )A儒家思想传统的影响 B封建顽固势力强大C中外反动势力的破坏 D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15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根本目的是( )A造成第一大党 B组织新内阁C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政体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16袁世凯的势力从北方扩展到长江流域是在( )A就任临时大总统时 B1913年国会选举时C复辟帝制后 D镇压二次革命后17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其出发点是( )A维护中国的统一 B阶级立场的不同C殖民利益的得失 D社会制度的差异18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6、 )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工作B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19段祺瑞参加一战的根本目的是( )A收回被德国强占的山东主权 B借款练兵以壮大皖系实力C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D参加战后国际分赃会议20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先后出现两次复辟,这从根本上说明( )A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B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C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21在护法运动中,西南军阀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B借孙中山的威望扩大自已的实力C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D推翻北京政府22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
7、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孙中山( )A尚未完全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B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问题C断然决定同军阀彻底决裂D已找到了新的革命道理2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北洋政府允许民间办厂C新文化运动的推动D辛亥革命的推动24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重工业发展C重工业周期长、利润小,民族资本家不愿投资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第卷(非选择题,共4小题。25、26小题各12分,2
8、7、28小题各14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列强要求清政府改革新政,总税务司赫德就向清政府指出:要“认真改革方是最好的办法”,并且煞费苦心写了一份更新节略,拟出了具体更新的方案和措施。清政府表示:“敝国现议力行新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 徐风晨、赵矢元中国近代史 材料2 新政的一部分措施,是以缓和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为目的,如废科举、设学校、派留学生、裁冗员、设立商部、颁布提供和保护民族工业的一些办法;另一方面,新政的整个精神则是赋予中国政治以更多的买办性,当时所颁布的铁路章程和矿务章程,对于华洋官商都是一体保护。 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练兵筹
9、饷,无论是中央、地方,每项新政都是以加重旧捐税或增新税来充经费,其中以练兵一项为最大。各省陆续招练新军的结果就是一些新军阀的产生。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势力最大,成为新军阀的最有力者,后来清新成立的外务部、练兵处等机构实际都在袁世凯掌握之中。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问答: (1)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末新政实施的动机是什么? (2)依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政主要措施对清末民初历史变迁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清末新政的认识。26阅读下列材料:张謇是晚清的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但他并没有热心官场,而是以很大的爱国热忱创办实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
10、个公司的投资。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该“听之民办”,应该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他曾呼吁说:“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他还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其中的23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请回答:(1)依据林料归纳张謇是如何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并使企业获得发展的?(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发展实业有哪些有
11、利条件?(3)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走下坡路,原因何在?(4)张謇的企业由盛而衰的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27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而是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较之维新思想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28概括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与19世纪末相比,有哪些新特点?并分析原因。单元测试参考答案第卷1、C 2、A 3、C 4、C 5、C 6、D 7、A 8、C 9、B 10、D11、D 12、D 13、C 14、D 15、C 16、D 17、C 18、C 19、B20、C 21、B 22、A 23、A 24、D第卷25(1)缓和阶级矛盾,取悦帝国主义,增强镇压人民
12、力量,巩固清王朝统治。(2)影响:新政使清末政治的买办性色彩更浓;捐税增加,激起人民不断反抗;一些措施促进民族工商业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有利于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传播;部分新军接受革命思想,成为辛亥革命的主力军;新军阀集团产生,袁世凯势力崛起,民国初年出现北洋军阀独裁统治和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3)从客观上看,新政是清王朝充当帝国主义侵华工具,阻止民主革命思潮、延续封建统治的举措,客观上便利了中国近代经济文化发展和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创造了某些条件。26(1)倡导发展民办纺织和钢铁工业“抵制外国经济侵略”;合理引进外资,发展民族工业;抓住一战有利时机,获得丰厚利润。(2)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1
13、901年实施新政,奖励实业;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3)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盛顿会议后,侵略中国加剧,国内出现了军阀混战局面。(4)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广阔前途,实业救国道路行不通。2719世纪末没有成为主流:甲午战争后,中国又面临着瓜分狂潮,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使资产阶级尚不能认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上层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它们对封建势力更有依赖性,对清政府抱有幻想。资产阶级中下层发展不充分,故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20世纪初成为主流:20世纪初,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国内矛盾更显突出。清政府
14、镇压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其反动本质更被人民看清。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使资产阶级中下层力量加强。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大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革命思想。进步性:斗争方式上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斗争目标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并进一步深化。原因是:帝国主义加紧侵华,“以华治华”;清王朝完全成为洋人朝廷;中国人民的抗争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中国人民斗争矛头由主要指向帝国主义转向主要指向清王朝和北洋军阀。原因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激化,侵华政策改变;中外反动势力完全勾结。资产阶级运动由改良到革命。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下层力量增强,由于新学堂和留学教育,先进知识分子倾向革命;改良道路的失败使许多人放弃对清王朝的幻想;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