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电压技术实验.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7778211 上传时间:2025-0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电压技术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电压技术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电压技术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电压技术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电压技术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 全 规 则1 实验前必须熟悉试验内容,并检查设备及仪表是否正常。2 在合电源之前,务必有两人以上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接地是否可靠,做好分工,专人记录。3 在高压电源和带有高压的设备周围围以遮栏,以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实验时应站在遮栏之外,不得向遮栏内探头或伸手。4 在实验进行中不允许交谈或议论,有问题需要讨论时,要切断电源。5 实验完毕,应先用接地棒使设备放电,尤其是在做完电容器或者电缆等大电容试品实验后,务必仔细放电,同时须将试验场地恢复整齐。6 在未亲眼看到设备接地之前,不得接近或触摸高压设备。7 使用升压设备时,升压必须从零开始,使用完毕后,要退回零位。8 实验中发生事故或异常现象时

2、,应立刻拉闸切断电源,放电后检查线路和设备,如果发生人身事故应立刻进行抢救。凡在本高压实验室进行试验之人员必须遵守本规则,并保持实验室整洁及良好的工作秩序。绝缘电阻、泄漏电流的测量一、 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绝缘电阻及吸收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测量泄漏电流的原理及操作方法;3 分析设备绝缘状况。二、 实验内容1 用兆欧表(摇表)测量试品(三相电缆及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2 测量高压直流下的试品泄漏电流。三、 实验装置及接线图1 使用兆欧表测量试品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接线图图1 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图中:R1、R2:串联电阻; E:摇表接地电极;G:摇表屏蔽电极; L:摇表高压电极;

3、A、B、C:三相电缆的三个单相端头。2测量泄漏电流的装置及线路图如下:图2 测量三相电缆的泄漏电流图中:T1:调压器 T2:高压试验变压器;D:高压整流硅堆 R:保护电阻;C:滤波电容 V2:静电电压表R2:测量电阻 V1:电压表T、O:试品四、实验内容:1 检验摇表,不接试品,摇动手柄指针指向“”;短接L,E两端缓缓摇动手柄指针应指零。2 按图1接线,经检查无误之后,以每分钟120转的速度摇动摇表手柄。3 读取15秒及60秒时的读数,即为R15及R604 对电容较大的试品,在试验快结束时候,应设法在摇表仍处于额定转速时断开L或者E引线,以免摇表停止转动时,试品向摇表放电而冲击指针,造成摇表指

4、针的损坏。5 摇表停转后,对试品进行放电,然后分别将B相和C相作为被试对象,重复步骤2、3。6 按图2接线,经检查无误后,合闸平稳升压,当电压升至试验电压时,保持1分钟,再读取微安表读数。7 将调压器退至零位,断开电源,对A相放电后,再分别对B、C两相进行上述步骤6。五、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绝缘电阻值求取试品的吸收比,判断电缆是否受潮。吸收比是指设备绝缘60秒时的绝缘电阻与15秒时的绝缘电阻的比值。对于未受潮的电气设备吸收比应在1.32范围内,电气设备受潮时,此比值近与1。对于电容量不大,绝缘正常的试品,因吸收比不显著,故无实用价值。2 将试验结果与“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比较,判断试品绝

5、缘状况。规程摘录见表1表1 油浸电力电缆长度为250m及以下时的泄漏电流参考值(A)电 缆 类三 芯单 芯工作电压(KV)35 20 10 6 310 6 3试验电压(KV)140 80 50 30 1550 30 15泄漏电流(A)85 80 50 30 1570 45 30六、注意事项:1 在所有直流试验及测量前后,都要将试品短接接地。2 注意屏蔽端的接法,观察有无屏蔽的影响。介质损耗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高压自动精密电桥测量电气设备绝缘介质损耗的方法。2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绝缘质量。二、实验内容:1用正接法测定电压互感器高压绕组对低压绕组、铁芯和外壳及套管绝缘的介质损耗。2与“电气

6、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见表2)比较,判断试品能否满足运行要求。3用反接法再测试品绝缘介质损耗。三、实验装置及接线图:1正接法测绝缘介质损耗因数的原理图:图1 正接法原理图图中:U:高压输出 Cx、Rx:试品R3:可调电阻 G:检流计R4:固定电阻 Cn:标准电容(501PF)C4:可调电容 R:保护电阻 2正接法测量绝缘介质损耗因数的接线图: 图2 正接法测介质损耗因数接线图3反接法测量绝缘介质损耗因数的原理图:图3 反接法原理图图中符号同图14反接法测量绝缘介质损耗因数的接线图:图4 反接法测量绝缘介质损耗因数接线图四、实验步骤:1 按照图2接线。2 打开接收器与测量单元的电源开关,接收器对

7、准测量单元光通讯器窗口,在接收器关机状态按“显示”键,便同时打开接收器和测量单元电源,测量单元的工作指示灯闪烁。3 从接收器上调节测量单元的相应参数4 缓慢升压至测量电压。5 等接收器上数据稳定30秒后按下“保持”键或者直接记录数据。6 按照图4接线,重复上述步骤25用反接线法测量试品介质损耗因数五、数据处理与结论分析将测量结果与“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比较,判断绝缘是否满足运行要求。表2 “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摘录试品高压绕组电压等级温度注510203040506070电力变压器35KV以上11.523468必要时tg值()与历年数值比较不应有显著变化35KV以下1.52346811电

8、压互感器35KV以上大修后1.52.02.54.06.0运行中2.02.53.55.08.035KV以下大修后2.02.53.55.58.0运行中2.53.55.07.510.5六、注意事项:1 一定要使电桥测量部分可靠接地。2 特别注意:正接法测量时,标准电容器高压电极、试品高压端和升压变压器高压电极都带危险电压!各端之间连线都要架空,试验人员远离!在接近测量系统、接线、拆线和对测量单元电源充电前,应确保所有测量电源已被切断!还请注意低压电源的安全。冲击电压的产生和测量一、实验目的1熟悉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线路、元件和结构。2掌握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操作方法和同步调节。3掌握用球隙测量冲击电压的方法

9、。4掌握数字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量冲击电压波形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2测量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效率并与计算值比较。三、实验装置及接线图:冲击电压发生器接线原理图如下图:冲击电压发生器原理接线图图中:T:高压试验变压器 AT:调压器R:测量用电阻 C:倍压回路电容D:高压硅堆 r:充电回路保护电阻C1:主电容 R:充电电阻g0:点火球隙 g1、g2:中间球隙g3:隔离球隙 rd:阻尼电阻Rf:波头电阻 Rt:波尾电阻C2:负荷电容 gs:测量球隙四、试验步骤:1. 检查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接线。2. 检查接地棒是否接地良好,调压器是否在零位。示波器测量回路接线是否正确。3. 将球隙g0调节

10、至适当位置,g1g3中间间隙适当加大。4. 将接地棒从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电容器上取下,作升压准备。5. 开启数字示波器电源,调节相应测量参数。6. 合闸。开始缓慢均匀升压,到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级电压接近预定的充电电压时,停止升压,这时级电压会缓慢升到预定的充电电压值,此时启动点火装置,使冲击电压发生器动作,同时可在示波器上观察冲击电压波形。7. 观察示波器上显示的冲击电压波形,记录波形。8. 试验完毕,切断电源,用接地棒将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充电电容放电,并将接地棒挂在电容器高压端。五、数据处理与结论分析1记录第一级电容上电压的大小U02记录测量球隙距离,查球隙放电电压表,得放电电压U2m(忽略大气条件的修正),与计算效率比较。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效率计算公式如下:式中:n为冲击电压发生器级数。U2m为冲击电压发生器输出电压的幅值。U0为冲击电压发生器每级的充电电压。3从示波器上冲击电压的波形,读出Tf和Tt,并与计算值比较。波头、波尾的时间的计算公式如下:Tf=3.24RfC2Tt=0.7Rt(C1+C2)4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六、注意事项:1测量之前要进行23次的预放电。2每次测试完毕切断电源,将接地棒挂在充电电容器的高压端。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休闲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