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年级3月联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第26题,共6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符在《潜夫论·考绩》中写道:“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材,以桀逆应至孝,以贪饕(贪得无厌)应廉吏……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随其势要。”这说明
A.世官制限制人才选拔范围 B.察举制失去举荐的公平性
C.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政 D.科举制冲击传统门阀制度
2.《新唐书》云:“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宰相)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与认识不正确的是
A.唐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完善 B.政事堂是宰相集体议政的场所
C.中书、门下是唐代重要决策机构 D.唐代政治由分权走向君主集权
3.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把自己的学说主旨归纳为,四句箴言,被后世学者称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是
A.程顾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来源:Zxxk.Com]
4.清代恽寿平在《南田论画》中说:“元人幽亭秀木,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哀弦急管,声情并集,非大地快乐场中可得而拟议则也。”材料说明当时绘画领域
A.青绿山水居画坛统治地位 B.追求画面景物复杂精巧
C.绘画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D.绘画艺术讲究师法自然
5.太平天国一方面宣布“凡一切孔盂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另一方面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把儒家恩想中的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仍未摆脱旧式农民起义局限 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以“拜上帝会”为理论武器 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6.在一封“致中央常委信”函中,有这样内容:“常蔚:我与平兄已于十九日到港,二十日开会报告一次。此间完全接受紧急会议之决策,并决定暴动计划……蒋系人物均已离粤……贺、叶军队之有口口口十九日已抵兴宁,但未证实。雷(署名);八月二十二日。”对此信解读正确的是
A.此信写于“北伐战争”时期 B.“紧急会议”指长征途中“遵义会议”
C.“暴动”基于“工农武装割据” D.“贺、叶军队”指南昌起义中革命军
7.对下列表格所反映历史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有
1875—1931年中国农村土布产量和用纱量
年份
土布产量(百万匹)
土布用纱量(百万磅)
1875
40.93
644.7
1905
49.53
780.1
1919
44.95
780.0
1931
45.38
714.7
——资料来源:马俊亚《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
①中国农村纺织业产量相对稳定 ②中国农村纺织业没存被现代机器工业挤垮
③土布更适宜于购买力低的农村市场 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刘伯承对国共合作持保留态度 B.中共把维护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C.国共采用了“党内”合作形式 D.中共暂时放松了对军队的领导权
9.邓小平指出:_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揭示了国家对外关系的本质特点 B.消除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C.突出了国家间平等与和平的愿望 D.避免了国家之间关系的恶化[来源:Zxxk.Com]
10.20世纪60年代初,陕西户县农村党员杨伟名牵头写的万言书《当前形势怀感》,描述了当时的农村情况:“就农村而言,如果拿合作化前和现在比,使人感到民怨沸腾代替了遍野歌颂,生产凋零代替了五谷丰登,饥饿代替了丰衣足食,濒于破产的农村经济面貌,代替了昔日的景象繁荣。”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三大改造的推行过于激进 B.“八字”方针落实不力[来源:Z_xx_k.Com]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11.对下列柱状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l949年前仍以小农经济生产模式为主,城市化进程缓慢
②1957—1978年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城市化进程相对较慢
③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来源:Zxxk.Com]
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生产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密切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不法砍伐他人树木的,每棵处25亚士的罚金。”有一天某人的葡萄蔓(藤)被砍了,告到法官那里,法官因他告的不是树,就不予受理。上述材料反映了罗马法
A.内容详实具体 B.法律程序严格 C.过于注重形式 D.保留习惯旧俗
13.马克思指出:“在黑格尔那里,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一一贪欲和权势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罪恶的奴隶贸易
③英国对印度殖民侵略 ④巴黎公社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1832年,英国规定:从前由“衰落选区”在下院充任的席位一律取消,把这些席位给子一些直到那时还未被允许派遣代表参与议会的新兴大城市。选举权推广到了那些拥有一定数额的财产或缴纳一定数额的租税的人。这一规定对英国政治的突出影响是
A.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力 B.扩大了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
C.议会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 D.完全剥夺了旧贵族政治实力
15.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这一规定
A.构建了联邦政府完整的权力结构 B.较好地处理了联邦政府与各州之间关系
C.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D.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民生权利的要求
16.右图是罗斯福新政时期印发的一张海报。其目的是宣传
A.以工代赈的救济方式
B.恢复工、农业的举措
C.新政巩固了工农联盟
D.美国已渡过经济危机
17.斯大林说:“一个农民,他积累了少量的钱,他不用这些钱去修理犁头,革新自己的经营,而却买了一架大留声机,……花光了。”对此,刘少奇指出:“这样的农民,是不会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的。这对于我们的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能够从人民的节省中筹集一些资金以投资于工业,但我们却不这样做,而由大家在消费中花光了,那我们就不能创造人民的幸福的生活。”刘少奇这一说法实质上
A.否定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B.肯定了苏联工业资本积累的做法
C.批评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D.指出了工业化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8.从1948年到1952年,马歇尔计划实施了四年,共向西欧各国提供了132亿美元的援助,其中英国(包括属地)32亿,法国27亿,意大利15亿,西德14亿。到1952年马歇尔计划结束时,西欧16国工业产量超过战前35%,农业超过战前10%。这一现象
①推动了欧洲国家走上联合 ②加强了美国对西欧控制
③增强了资本主义阵营实力 ④削弱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欧盟委员会宣布为减少碳排放及其他温室气体和污染气体的排放,对抗全球气候变暖,自201 2年1月1日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2月22日包括中、美、俄罗斯等26个国家在莫斯科联合制定反对欧盟航空碳税的一揽子“报复性”方案。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国际航空业竞争日趋激烈 B.贸易壁垒阻碍经济全球化
C.发展中国家面临科技压力 D.全球气候问题威胁人类生存
20.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l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满分60分。
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新安多大族,而其在山谷之间,无平原旷野可为耕田。故虽士大夫之家,以畜贾游于四方。倚顿之盐……珠玑、犀象、玳瑁(海龟)、果布之珍,下至卖浆、贩脂之业。天下都会所在,连屋列肆,秉坚策肥(坐牢固的车,驾肥壮的马),被绮毂(丝绸用车装),拥赵女……多新安人也。
——《震川先生集》
材料二 商居四民之末,徽俗珠不然。歙之业鹾(盐)于淮南北者,多缙绅巨族……且名贤才士,往往出于其间,则固商而兼士矣。浙鹾更有商籍,岁科两试,每试徽商额取生员五十名,杭州府学二十名……自国初以来,徽商之名闻天下,非盗虚声,亦以其人具干才、饶利济、实多所建树耳。故每逢翠华(指封建官僚)巡幸,晋秩(进献财物)邀荣,夫岂幸致哉。
——《歙事闲谭》
材料三 君姓吴氏,名荣……其与乡邦交也,往往周人之急,赈人之乏……先是嘉靖甲中,户部奉恩例召义民输粟以救灾……君如例入粟……岁甲展、乙巳连凶歉,都移文府县谕富民出银分赈饥户,君即应召,盖性乐于施,非假以荣名也。
——《古歙岩镇镇东嗥头吴氏族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徽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概括徽商经营的主要特点。(3分)
(2)据材料二,概括徽商兴盛的政治性因素,并分析导致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指出徽商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作为及其积极作用。(3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商业发展在社会生活、思想和文学领域产生的主要影响。(3分)
22.(14分)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说:“考察历史不仅要了解彼时彼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还要研究人们心理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在确定中固文化与西方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进一步说明这种矛盾心理。在他们看来,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但是西学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重要。他们在试图弄懂西学的意思时,最初在七十和八十年代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的概念,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不过这种说法具有心理意义,因为它便于中国实行现代化,而不致丧失其文化特性。尽管其效力令人怀疑,但它象征着中国对西方的矛盾态度。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正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然而这种苏醒好像不是自然的苏醒,而是被某种惊人的声音突然从睡梦中惊醒,乍一醒来的人,有几分恼怒,几分惊慌,还有几分茫然……这种紧张和焦虑的反应,恰恰导致了后来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思路和策略的出现。
——一葛兆先《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的致命伤”指什么?结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说明当时清政府不明白“民族致命伤”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们”进行了怎样的探索?(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1895年成为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原因。“后来出现的一系列激烈改革甚至革命”对中国经济、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4)上述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的心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社会心理进入史学家的视野对史学研究产生了怎样影响?(2分)
23.(14分)在“人与社会”这一哲学命题上,西方人文主义者的探索和奉献精神,彰显了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真正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时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归根到根本点,应该说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革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古希腊哪一学派“人文主义”的诉求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诉求的历史意义。(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个人主义伦理观”走向民众的主要途径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指出科学与思想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革命原则”的主要内容。(5分)
(4)上述材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据此,你认为在今天社会发展中,我们应该怎样彰显个人价值?(3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
—一邵伯温《邵氏闻见录》
材料二 又熙宁雇役之法,三等人户并出役钱,上户以家产高强,出钱无艺(没有限度),下户昔不竞役,亦遭出钱,故此二等人户不免咨怨(怨恨)。至于中等,昔既已自差役,今又出钱不多,雇法之行,最为其便。及元桔(宋哲宗年号)罢行雇法,上下二等,欣跃可知,唯是中等则反为害。”……赋役所出,多在中等。
—一苏辙《三论分别邪正札子》
材料三 范纯仁(苑仲淹之子)批评王安石:“欲求近功,忘其旧学。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
——《续费话通鉴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4分)
(2)材料二中不同民众对差役法与雇役法(免役法)有何不同反应?(2分)
(3)据材料三,概括反对派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2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在于:他启动了英国向近代国家的转化过程,为英国近代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民族的经济空间”。
——李自更《克伦威尔在英国向近代国家过渡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在1791年拿破仑写的《为了人们的幸福,应当把那些真理与感情教给他们》一文中)最为稀奇的一段,也许要算他鼓吹反对野心的罪孽与愚蠢那段文章。他把“野心”描绘成一种人的形象:两颊苍白,眼露凶光,脚步怠促,动作带痉挛性,笑起来是带刺的。……他继续写道:“克伦成尔的结局又是如何呢?他统治了英国;但是,难道他到头来不是被‘司复仇的女神’(古希腊惩罚罪犯的女神)利剑弄得很痛苦吗?”
——【英】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
材料三 拿破仑对普罗旺斯伯爵(日后的路易十八)要他恢复波旁王朝的答复是:“你不应该希望回到法国来:你回来是要用十万死尸作代价的。”“证明有必要采用机器,就如同证明太阳比蜡烛照得更亮一样。”“我原想建立欧罗巴合众国”,“我需要一部欧洲法典,一个欧洲最高法院,一种统一的货币,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法律。”
——江宗植《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两位保卫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启动英国向近代国家转化”的主要措施。(3分)
(2)据材料二,结合克伦威尔执政时期的领土扩张措施,指出“复仇女神”惩罚他的主要原因。结合史实,指出拿破仑是否汲取了这个教训?并说明理由。(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拿破仑的主要主张。结合史实,列举拿破仑执政后,实施上述主张的主要措施。(5分)
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C
A
D
A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A
B
A
B
A
B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满分60分。
21.(12分)
(1)地理环境(山地多、可耕土地少)。(2分)
特点:长途贩运、经营范围广泛。(任意一点1分)
(2)经商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1分)原因:科举取士、攀附政府。(2分)
(3)救急或赈灾(1分)作用: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有益于社会稳定。(2分)
(4)都市生活繁荣;反封建思想萌芽;世俗文学发展等。(具体史实亦可相应赋分。每点1分;共3分)
22.(14分)
(1)不知道军事失败的理由。(1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2分)没有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实质性危害。(1分)
(2)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洋务运动。(2分)
(3)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大大加深。(2分)
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2分)
(4)从“自信从容”到 “紧张焦虑”(或从妄自尊大到矛盾心理再到惊慌茫然)。(1分)拓宽史学研究的新视野(新视角);便于深刻理解历史变化。(任意一点1分)
[来源:学*科*网Z*X*X*K]
23.(14分)
(1)智者学派。(1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或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分)
(2)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3分)宗教改革。(1分)
(3)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1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三权分立等。(任意一点1分;共4分)
(4)起源与发展(或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2分)。以人为本;追求美德;服务社会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保甲法;兴办学校。(4分)
(2)差役法:上户和下户感觉便利,中等不满。
雇役法(免役法):上户和下户不满,中等户感觉便利。(2分)
(3)舍弃义理;强调法令和王霸之道;追求利益;忽视仁政。(任意两点2分)
(4)政策的制定要经过论证和试验;兼顾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要形成共识,有社会舆论的支持。(任意两点2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1)领导内战、战胜王党、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鼓励工商业发展、颁布《航海条例》;战胜荷兰,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等。(每一层次1分;共3分)
(2)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1分)
没有,理由:拿破仑后期战争侵犯欧洲各国主权,奴役各国人民,导致拿破仑帝国的覆灭。(1分。判断正确,没有理由不得分)
(3)反对封建专制;鼓励机器生产;主张欧洲联合。(3分)
措施:颁布《法典》;恢复金融秩序、设立法兰西银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等。(任意两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