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 高考总复习生物第三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检测卷(测试时间:90分钟评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2011年佛山一检)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C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 DATP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2(2011年北京西城区模拟)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300摩尔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0.1摩尔。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l个
2、腺嘌呤构成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人体细胞活动提供的ATP最多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2011年长沙一中月考)上图曲线显示在一定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在pH为5时,酶A和酶B两者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B在pH为4时,酶A较酶B活跃C酶A存在于胃液中D在研究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实验中,必须要保持反应时温度是恒定的4(2011年海淀模拟)有关细胞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种细胞的同化作用本质是一样的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细胞代谢的中心C细胞中的有序化学反应需酶的催化 D细胞代谢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5(2010年佛山一中
3、检测)下列用于反映绿色植物细胞生理变化的曲线中,错误的是()6(2011年南通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只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B葡萄糖只能作为有氧呼吸分解的底物C还原氢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D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也都能释放能量7如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CO2浓度B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当EC时,可采取遮光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D当EA时,该作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8下图所示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4、的两个过程,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图一、图二所示过程,实现了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B进行图一过程的细胞都具有叶绿体,进行图二过程的生物都是原核生物C进行上述过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都是生产者D二者虽都产生ATP和NADPH,但能量的来源不相同9(2011年青岛检测)某校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 为此他们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小时测定,并根据数据绘制了如图曲线。请问图中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点是()Aa、b Bb、cCa、c Da、d10(2010年安庆模拟)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实验时发现在其中加入抑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药物后,发现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
5、放氧气的速率下降。原因主要是()A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 BH的积累抑制了水的分解CATP合成所需的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D暗反应中生成的水减少,使得光反应的原料不足11(2011年广东六校联考)下图表示人体在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假设能量全部来自糖类的分解)。相关的正确说法是()A跑步距离越长,无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 B跑步距离越短,有氧呼吸供能所占比例越大C100米跑时,所需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 D1500米跑时,两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不相等12(2010年上海卷)下图是酵母菌发酵实验示意图(BTB试剂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其中X、Y、Z分别代表(
6、)A石蜡油、CO2、蓝色 B石蜡油、O2、黄色C菜油、O2、蓝色 D菜油、CO2、黄色13下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它们上发生的生化反应。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为叶绿体的外膜,B为线粒体的内膜BA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膜,B为线粒体的外膜CA中的H用于暗反应中还原三碳化合物,B中的H来自C6H12O6和丙酮酸的分解DA中的表示载体,B中表示酶14.(2011年山东省实验中学)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途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碳原子:CO2C3化合物(CH2O) B氧原子:H2OO2C氢原子:H2OATP(CH2O) D氧原子:CO2C3化合物(CH2O)15取某种植物生长状
7、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每组各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分别给予a、b、c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其他条件一致。照光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装置内氧气的增加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内增加的氧气来自于水B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停止C丙组装置内的CO2含量照光后比照光前低D该图反映了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16(2010年海淀区期末)图中的甲和乙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细胞器,a、b、c均为基质。在光照充足时,有关代谢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产生的O2几乎全部通过扩散进入甲被利用B在a、b、c中,都能产生H和ATP;C乙同化作用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胞
8、内和细胞外Da中形成的C6H12O6直接进入b,氧化分解成CO2和H2O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7(2011年珠海测试)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细胞内合成酶的原料一定是氨基酸B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以被反复利用是固定化酶技术的优点之一C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多酶片剂制作成糖衣片的目的是防止胃液的消化D加酶洗衣粉是将酶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18(2010年茂名模拟)下列对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BATP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C正常细胞中的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D细胞质中有ATP的分布,细胞核中无ATP的分布
9、19(2010年佛山一中检测)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20(2010年广州测试)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正确的()A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b点时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若将温度
10、从25 提高到30 时,a、d点均上移Dc点时该植物的O2产生量为V1V2三、非选择题(52分)21(2010年东北师大附中)(7分)下图是真核细胞内部分能量转换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1)过程将光能转换为_,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2)若过程发生在缺氧状态下,则发生的场所是_。(3)通常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的过程是_(填图中序号)。(4)若物质A代表淀粉,则其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加以证明。_。22(10分)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温水
11、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过程中气球均在液面以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_。(2)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_。(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做两处调整,分别是:_。_。检测的指标是_。23(2011年惠州第三次调研)(8分)(1)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2、。请回答:与D点相比,B、C点条件下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分别是_、_。图示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_(范围)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2)下图表示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阶段。当在_Klx光照强度条件下,甲植物固定CO2的速度为5 mg/h,单位叶面积。乙植物在1天内(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_Klx。甲种植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则甲种植物数量呈_型增长,在_时间点其种群数量达到最多。 24(2011年广州第一次调研)(10分)有人利用小球藻做了下列实验,开始
13、时各试管中小球藻的数量相同,请回答:(1)实验装置中的生物,具有细胞器膜的是_。(2)酵母菌在快速繁殖时,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是_。(3)将两个装置都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培养一段时间,B、C两试管中小球藻密度更大的是_,为什么?_。(4)通常采用_法对A试管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在血球计数板上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5)将小球藻装在密闭容器中,一直给予适宜温度和光照。通入14CO2,反应时间为0.5 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时间为5 s时,14C出现在C6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_(变量)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若改变某实验条件发现C5的含量快速
14、升高,则改变的实验条件最可能是_。25(2011年浙江样卷)(8分)下图是利用溶氧量变化来测定黄瓜叶片光合速率的装置。实验在最适温度下进行,反应杯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是为了提供CO2。请回答: (1)黄瓜叶片放入反应杯前需抽空叶肉细胞间隙内的气体,目的是_。(2)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速率逐渐下降,原因是密闭的反应杯中_,此时,叶绿体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_,五碳化合物含量_。(3)若提高恒温水浴的温度,则光合速率_。若将光源远离反应杯,则光合速率_。(4)该法同样可用于叶片呼吸强度的测定,只需对反应杯_。26(2011年南通三模)(9分)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
15、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下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图1图2(1)图1中,催化过程的酶存在于细胞的_,物质E表示_。(2)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3)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 下经10 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 min内小麦种子中发生图1中的_(填
16、序号)过程。(4)在25 下10 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30 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 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_。(5)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_。参考答案1解析:解本题的关键是对酶和ATP的相互关系必须掌握。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合成酶;但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ATP。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都在酶的催化下完成,故B正确。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反应条件温和性等特点;ATP不具高效性和专一性。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蛋白质
17、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但少数酶是RNA,RNA组成成分中含核糖。答案:B2解析: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苷构成。答案:B3解析:酶A的最适pH为4,与胃液的pH不相符合。答案:C4解析:本题考查酶、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知识以及分析推理能力。同化作用是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细胞代谢指细胞中时刻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的总和,包括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等。这些反应需酶的催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细胞代谢的中心是细胞的呼吸。答案:B5解析:衰老的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答案:B6解析: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答案:A7解析:光合作用速率受光照强度
18、、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图示中AB段的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B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达到饱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成为限制因素。答案:C8解析: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可以是蓝藻,蓝藻没有叶绿体。答案:B9解析:光合速率相等的点应是CO2浓度不变时的点,即曲线的拐点。答案:B10解析: 抑制暗反应的药物不会影响光反应叶绿素吸收光能和酶的活性,暗反应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暗反应减弱,ATP和H的消耗减少,使光反应减弱,氧气的释放速率下降。如果考生不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间的关系,就会错选。答案:B11解析:1500米跑时,两种呼吸方式供能的比例相等,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答案:D12解析:
19、酵母菌发酵实验过程中,可在发酵液表面滴加油滴形成油膜来造成无氧环境;CO2通入BTB试剂(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后,水溶液的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故选项D符合题意。答案:D13解析: A为叶绿体类囊体膜,B为线粒体内膜。为色素,为酶。答案:C14解析:H2O中的氢没有进入ATP中。答案:C15解析:由图示可知,在a、b、c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释放到密闭装置内氧气的量不相同。a光照强度条件下O2释放量为0,表明叶片的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答案:B16解析: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a、b、c分别为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除供给
20、线粒体外,还向外界释放;通过呼吸作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都能产生H和ATP,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可以产生H和ATP,但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在叶绿体基质形成的葡萄糖必须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为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继续反应。答案:C17解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加酶洗衣粉中添加的酶是通过特殊的化学物质将酶层层包裹,与洗衣粉的其他成分隔离。答案:BC18解析:ATP中含有三个磷酸基团,两个高能磷酸键;细胞核中的生命活动也需要ATP供能。答案:BD19解析: 无氧条件下植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水果细胞有毒害作用,零下低温易引起细胞结冰,二者均不利于水果的保鲜;C6H12O6在细胞质
21、基质中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产生CO2和H2O;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可将光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是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夏季连续阴雨天,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适当增加光照能够提高光合速率,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呼吸速率,二者结合起来,可提高作物产量。答案:CD20解析:a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有细胞呼吸,细胞呼吸除受温度影响外还受水分、O2浓度、CO2浓度的影响;b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温度提高到30时,光合作用的速率减慢,细胞呼吸的速率加快,a、d点均上移;c点时该植物O2的产生量为总
22、光合量,等于净光合量呼吸量即V2V1。答案:CD21解析:(1)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2)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3)物质A可代表淀粉和糖原,动植物细胞中都能发生过程。(4)证明光合作用合成了淀粉可参与萨克斯实验。答案:(1)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类囊体薄膜(2)细胞质基质(3)(4)将绿叶在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处理,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没有颜色变化,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等有机物(其他合理设计也可)22解析:(1)气球中的酵母菌由于氧气的存在,会利用里面的培养液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球大小没有变化,烧杯液面也没
23、有变化;但若气球不通氧气,则酵母菌会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气球增大,烧杯液面上升。本实验为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应设置对照,对照组中的酵母菌培养液需是煮沸后冷却的。(2)实验开始30 min,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自然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若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有无酒精的产生。(3)若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则气球中不注入氧气将装置放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检测不同温度下烧杯中液面上升量即可。答案:(1)将气球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换成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或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2)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酒精(3)气球中不注入氧气取若干相同装置,并置于
24、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不同温度下烧杯中液面上升量23解析:(1)D点与B点水分含量相同,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光照强度;D点与C点光照强度相同,都为800 umolm2s1,限制玉米CO2吸收量的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图示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40%60%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2)光反应是光合作用第一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当在光照强度为0时,甲植物吸收CO2速率为2 mg/h单位叶面积,甲植物固定CO2的速度为5 mg/h单位叶面积时,即3(2)5,光照强度需要达到8 Klx。乙植物一天内呼吸作用24小时,释放CO2量为24 mg,要使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白天12小时吸收
25、的CO2大于24 mg,即1(1)1224 mg。故平均光照强度必须大于4Klx。图中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t2时种群增长率为0,说明甲种植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数量呈S型增长,在t2时间点时达到K值。答案:(1)光照强度(或光强);土壤含水量(或水分)40%60%(2) 光反应84St224解析:(1)实验装置中的生物,酵母菌和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及具膜的细胞器,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无膜)。(2)酵母菌在快速繁殖时进行的有氧呼吸,其反应式是: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酵母菌是兼性厌
26、氧型生物,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够产生CO2,供B瓶中小球藻光合作用利用;而乳酸菌为厌氧型生物,细胞呼吸产物为乳酸。(4)酵母菌计数通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若在血球计数板上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将培养液进行稀释。(5)暗反应过程中14C转移的途径按时间先后顺序是:14CO214C3 14C6H12O6;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很多,包括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温度的高低等,若改变某实验条件发现C5的含量快速升高,则改变的实验条件最可能是降低CO2的浓度。答案:(1)酵母菌、小球藻 (2)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3
27、)BB 瓶的小球藻能获得A 瓶的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 (4)抽样检测(显微镜直接计数)对样液稀释后再取样计数 (5)反应时间降低CO2 的浓度(或CO2的浓度)(答“提高CO2的浓度”不得分) 25解析:(1)测定叶片光合速率时,抽空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是排除原有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当反应杯中CO2由于消耗而含量不足时,C3合成减少、C5利用减少而含量上升。(3)因实验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因此提高温度、光合速率下降;光源远离反应杯,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下降。(4)测定呼吸强度时,要排除光合率作用的影响。答案:(1)排除原有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CO2不足下降上升(3)下降下降(
28、4)进行黑暗处理26解析:(1)图1中A、B、C、D、E分别是丙酮酸、CO2、H、O2、酒精。依次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分别是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其中含无氧呼吸有关的酶。(2)KOH溶液扩散到筒状滤纸上,增大吸收CO2的面积。(3)葡萄糖作呼吸底物时,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体积与消耗的O2体积相等。甲装置中墨滴不移动,说明产生的CO2体积与消耗的O2体积相等,只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乙装置墨滴左移是因为产生的CO2被KOH溶液吸收,有氧呼吸消耗了O2使装置内压强减小。(4)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 mm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与甲装置对照分析可知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为170 mm,所以呼吸商为170/2000.85。答案:(1)细胞质基质酒精(2)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3)(4)0.85(5)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清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