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中第一次提出了轨道交通的概念,当时规划名称为“高速电车”。计划有“甲线”龙门浩—磁器口(与目前即将建设的轨道交通一号线基本一致),长14.75公里,设龙门浩、小什字、 较场口、七星岗、两路口、李子坝、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9个车站;“乙线”龙门浩—南温泉,长19.49公里,设龙门浩、烟雨路、大坪溪、二塘、董家湾、刘家湾、南温泉7个车站;
“丙线”龙门浩—大田坎,长 6.9公里,设龙门浩、石坎、大田坎3个车站。计划理由有5点,包括满足当时主流交通方向的客运需求;紧急疏散人口至郊区;疏散半岛中心区人口,合理分布人口等。利用轨道交通诱导半岛地区人口向郊区进行合理 转移,是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思想的首次直接体现。
建国后,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均对轨道交通进行了规划。1960年总体规划首次提出“直通与环状”的“地下快速铁道线网”,以市中区为核心,将新牌坊、小龙坎、杨家坪、石桥铺、两路口等地区串联起来,总长约100公里。
1983年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有一条“地下铁道”,由朝天门—杨家坪,沿途经过较场口、菜园坝、两路口、鹅岭、大坪、谢家湾,全长12.2公里。现状的轨道交通二号线走向与这个线路基本一致。该规划提出,菜 园坝火车站改建后,由梨树湾经沙坪坝至菜园坝的铁路联络线开行城市列车,发挥轨道交通功能,这是铁路客运城市化的第一次出现。
1991年综合交通规划中规划了三条“轻轨”线路。朝沙线为朝天门—较场口—七星岗—两路口—大坪—石桥铺—沙坪坝(远期延伸至双碑);朝新线为朝天门—较场口—七星岗—两路口—大坪—杨家坪—马王场—新山村(远期延伸至九宫庙);新牌坊—南坪空客线(适时延伸至四公里);杨家坪—石桥铺连网线,线网总长约55公里。目前的轨道交通一、二、三号线走向与其基本一致。该规划基本上确定了目前轨道线网的骨架雏形。
1998年总体规划轨道线网规划在1991年综合交通规划基础上,保留了朝沙线,调整了朝新线半岛地区走向,将新牌坊—南坪线北向延伸至江北机场,将杨家坪—石桥铺连网线东向延伸至四公里,增加5号线由童 家院子—冉家坝—高家花园大桥—杨公桥—上桥—中梁山。轨道线路总长119公里,线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36公里。
至2003年综合交通规划和2007年总体规划,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格局扩展为“九线一环”,此线网骨架承袭了1998年总体规划轨道线网结构,总长513公里,线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665公里。
我们的使命: 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电话:0755-86153522 邮箱:wujy@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