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高二地理 编辑:陈霞
四、气温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⑴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一一太阳辐射是能量源泉;
⑵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一一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
⑶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一一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⑷人类活动 ― 森林、水库、城市等影响大气温度和下垫面。
2、气温的分布
⑴垂直分布:随海拔的增加而 。(原因: )。
⑵水平分布:从全球来看:从低纬向高纬 。(原因 )。
3、气温的变化
⑴太阳高度角→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故三者最大值的出现依次向后推迟。
⑵日变化: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 左右,最低出现在 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
⑶年变化:(先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 ) 。
①一年中:
最热月
最冷月
北半球
陆地上
7月
1月
海洋上
8月
2月
南半球
陆地上
8月
2月
海洋上
7月
1月
②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4、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
(1)在南北半球上,无论 7 月或 1 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3)北半球,1月份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祥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 月份正好相反。
(4)7 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北纬20°-30°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 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大陆上。
五、降水
l .降水的形成条件 ( l )物质条件:水汽充足。 ( 2 )凝结条件: ① 气温低(空气上升冷却); ② 凝结核多。
2.降水的类型
类型
空气上升的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
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地区
地形雨
暖湿空气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
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部
气旋雨
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
强度较小,影响范围小
西风带内
3 .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
时空分布
气压带
和风带
位置
大气运动
特点
成因
降水类型和干湿状况
水 平 分 布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
气压带
上升
全球降水最多地带, 2000rnm以上
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海面广阔,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
多对流雨;湿润区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
高压带、
信风带
下沉或信风吹向较低纬度
西岸和内部少雨,不超过 500rnm; 大陆东岸多雨,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多雨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沉气流
大陆东岸多地形雨、台风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干旱区和沙漠区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
副极地
低压带
上升或西风吹向较高纬度,多锋面气旋活动
湿润,500-1 000 mm , 锋面雨、气旋雨
盛行西风和副极地低压控制
多锋面雨、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
压带
下沉
全球降水最少地带,不足 3 00 rnm
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湿润区
垂直
分布
① 在迎风坡上,上升气流逐渐凝结形成降水,因此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 ― 多 ― 少的分布规律; ② 在背风坡上,下沉气流难以凝结,不易降水,因此随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多 ― 少的分布规律
时间
变化
① 季节变化小:全年多雨型和全年少雨型; ② 季节变化大:夏雨型和冬雨型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