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大作业及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综合性强。现对大作业的要求及教学过程阐明如下:
1、大作业名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例
(2)学生在进行开发实践时,应结合详细的实例,将大作业的名称详细化,例如,学生以“人事管理系统开发”为实例进行实践,则大作业的名称应详细化为“人事管理系统开发实例”,以此类推。
3、内容及教学过程阐明:
(1)选题:当课堂教学进行到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或者所有完成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开发实例选题(依照详细情况,由教师灵活掌握)。经教师确认后,学生着手开发实践。
(2)形式:大作业完成后,学生需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交作业。该文档是教材中所讲述的系统开发与设计资料,一般包括可行性分析报告(总体规划);系统分析阐明书、系统设计阐明书等内容。
(3)对有条件的教学点,学生在完成上述文档的同时,应采取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对所设计系统的所有或部分功效进行编程实现。
4、对大作业的阐明:
当学生选题结束后,即可着手开发实践。为了便于教师组织教学,考核学生,标准上将开发实践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1)总体规划阶段(提交可行性分析报告):
要求学生按教材第5章的知识“勾画”出拟开发系统的蓝图,并最后以“系统可行性报告”的形式提交作业。可行性报告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个正式文档,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编写格式,报告的内容一般由如下部分组成:
①引言。包括摘要:包括现行系统的名称、目标和功效等;背景:阐明系统的用户、开发者,本系统与其他系统或机构的关系;参考资料:包括下达本系统可行性研究的文献、协议或批文;本报告引用的专门术语阐明等;
②现行系统调查与分析。重要包括现行系统初步调查:包括组织机构层次、任务和范围;重要业务流程及对信息的需求;目前系统的工作量;目前系统运行的各项费用开支、人员和设备;已经有计算机的配备、使用效率和存在的问题;现行系统存在的重要问题和薄弱步骤;需求调查和分析:包括用户提出的和开发人员分析得出的需求;
③新系统建设方案。重要包括:新系统的目标;新系统规模及初步方案(规模、组成和结构等);系统及人员培训实行方案;投资方案(投资金额、起源和时间安排等);
④可行性论证。重要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管理可行性、开发环境可行性等几方面做文字论述。 ⑤其他方案及方案间的比较分析 ⑥结论
(2)系统分析阶段(提交系统分析报告)
学生在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按教材所讲授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工程,并最后提交系统的调查分析报告。一份完整的系统分析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①组织情况概述,重要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对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作概括性的描述,它包括组织的结构、组织的目标、组织的工作过程、性质和业务功效。
第二、系统与外部实体(如其他系统或机构)间有哪些物质和信息互换关系。
第三、参考资料和专门术语阐明。
②现行系统概况,重要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现行系统现实状况调查阐明。通过现行系统的组织结构图、数据流图、概况表等,阐明现行系统的目标、规模、重要功效、组织机构、业务流程、数据存储和数据流,以及存在的薄弱步骤。
第二、 系统需求阐明。用户要求以及现行系统存在的重要问题等。
③系统逻辑模型,重要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新系统确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方式。提出明确的功效目标,并与现行系统进行比较分析,重点要突出计算机处理的优越性。
第二、新系统确定的数据指标体系和分析优化后的数据流程,各个层次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阐明,以及计算机系统将完成的工作部分。
第三、犯错处理要求。
第四、其他特性要求。例如系统的输入输出格式、开启和退出等。
第五、遗留问题。依照目前条件,暂时不能满足的某些用户要求或构想,并提出此后处理的措施和途径。
④新系统在各个业务处理步骤拟采取的管理措施、算法和模型。
⑤与新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的建立。
⑥系统设计与实行的初步计划,重要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工作任务的分解。依照资源和其他条件确定各子系统开发的先后次序,在此基础上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到详细组织或个人。
第二、依照系统开发资源与时间进度估量,制定期间进度安排计划。
第三、预算。对开发费用的深入估量。
需要阐明的是:在系统分析报告中,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加工阐明这三部分是主体,是系统分析报告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要评价这三部分的内容。而其他部分则应依照所开发目标系统的规模、性质等详细情况酌情选用,无须生搬硬套。
(3)系统设计阶段(提交系统设计阐明书)
在完成系统分析报告的基础上,按教材所学知识进行信息系统设计,并提交系统设计阐明书。如下给出系统设计阐明书的一个参考形式,同学在实际编写系统设计报告时,可依照详细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等情况,选用所有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引言
摘要:系统的目标和功效等阐明;
背景:项目开发者、用户、本项目和其他系统或机构的关系等;
系统环境和限制:包括硬件软件和运行环境方面的限制;保密和安全的限制;有关系统软件文本;有关网络协议标准文本;
参考资料和专门术语阐明;
第二部分、系统设计方案
模块设计:包括系统的模块结构图;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模块名称、功效、调用关系、局部数据项和详细的算法阐明等);
代码设计:各类代码的类型、名称、功效、使用范围和使用要求等阐明;
输入设计:包括输入人员描述,指出所要求的输入操作人员的水平与技术特长,阐明与输入数据有关的接口软件及其起源;重要功效要求,从满足正确、迅速、简单、经济、以便使用者等方面达成要求的阐明;输入校验,对各类输入数据的校验措施进行阐明;
输出设计:包括输出项目、输出接收者、输出要求(所用设备介质、输出格式、数值范围和精度要求等);
文献和数据库设计阐明:包括概述(目标、重要功效);需求要求(精度、有效性、时间要求及其他专门要求);运行环境要求(设备支撑软件、安全保密等要求);逻辑结构设计(有关文献及其统计、数据项的标识、定义、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物理结构设计(有关文献的存储要求、访问措施、存取单位、设计考虑和保密处理等)。
模型库和措施库设计(新系统所选用的数学模型和措施以及简明阐明);
网络设计
安全保密设计
系统实行方案及阐明:包括实行计划(工作任务的分解、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实行方案的审批(阐明通过审批的实行方案概况和审批人员的姓名)。
(4)系统实行(提交程序原代码)
要求学生对所设计系统的所有或部分功效进行程序实现。
5、其他需阐明的问题:
(1)以上大作业的要求基本上覆盖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其的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实践步骤,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可依照详细情况,制定评价标准。
(2)以上大作业要求重点考查前3阶段的完成情况,假如教学点不具备系统开发环境,则第4阶段可省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