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近期,县政协发展海洋渔业经济专题调研组通过走访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归纳整理如下。
一、我县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我县是省海洋渔业经济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这个中心,突出优化结构、提质增效这个主题,坚持走渔业特色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之路,海洋渔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一、海洋捕捞业稳步发展。一是捕捞作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捕捞作业由传统单一底拖网作业发展成为拖、张、刺、钩多种作业格局,逐步形成了“一船多具、一具多用”的捕捞作业形式。二是远洋捕捞作业得到了开发。继远赴马绍尔群岛从事金枪鱼延绳钩作业后,今年又赴朝鲜东海岸从事鱿鱼浮拖网生产。三是海洋渔业资源得到了保护。实行伏期休渔,放流苗种,带鱼、马鲛鱼、鲳鱼、海蜇等海洋经济鱼类资源形势有了好转.二、海水养殖业逐步恢复。通过制定和落实滩涂投资优惠政策,吸引了300多名辽宁、浙江等地客商,来我县滩涂开发养殖,养殖方式实现了由匡围养殖向高涂蓄水养殖、低坝高网养殖和潮间带养殖方式转变;养殖品种实现了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养殖转变,探索出由单养向多品种混养模式转变。海水养殖年产量增加到3.5万吨,养殖效益也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三、水产品加工业、渔业服务业快速发展。全县水产品冷冻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各类水产品6万多吨,形成了鱼虾糜和虾片系列、紫菜系列、冷冻海水鱼系列、蟹黄肉系列、海鲜调味品系列等五大类40多个产品,其中鱼虾糜和虾片产品出口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已全面启动黄沙港国家中心渔港项目,批发市场、渔船修造、绳网加工和渔需物资供应等一系列配套服务设施也相对齐全,基本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我县海洋渔业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内其他沿海地区相比,仍处“洼地”;与山东、辽宁、浙江等发达地区相比,与水产品国际大市场的发展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相关职能部门提供保障措施未到位。目前,我县渔业经济缺乏流畅的信息体系,广大渔民和加工企业不能及时掌握捕捞、加工、销售等方面信息;几个渔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广大渔民后勤服务工作得不到保障;海上捕捞救助设备落后,自身救助力量微薄;渔民或海产品加工企业贷款难,制约了渔业经济发展速度。2、近海违章捕捞作业势头未减。县渔政部门虽加大了专项整治力度,但因多种因素始终未能得到根治;外省渔船进入我县境内滥捕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在规定的休渔期内,仍有渔船出海捕捞等。3、产业化经营程度偏低。建设渔业龙头企业步伐不快,我县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寥寥无几。仍缺乏内连养殖户和养殖基地、外连市场的渔业规模企业,出现了加工和销售“两头”在外不正常现象。4、水产品加工水平不高。我县水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少,目前只能对水产品进行冷冻和初加工,导致水产品加工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 加工水平还不如大丰、建湖、阜宁等周围市县。现有加工企业质量体系没有通过国际标准认证,难以适应产品自营出口的要求,出现了出口产品到外地租用设备加工现象。5、海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受内河水资源污染和一些企业生产污水直排的影响,海水质量指标每10年下降一个等级,80年代为一类海水,90年代为二类,目前为三类。海水质量下降导致了近海捕捞资源匮乏、滩涂养殖病害频繁发生。
二、几点建议
我县海洋渔业经济应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政府指导、社会支持、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路子,以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为中心,突出近海作业、远洋捕捞、海水养殖为重点,加快培育加工水产品龙头企业,发展现代服务流通业,推动海洋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基地建设,夯实发展渔业经济基础。振兴我县海洋渔业经济关键要念好海字经、打出资源牌、唱响开发戏,实施“六大”基地发展战略,推动渔业经济全面发展。一要强化综合养殖基地建设。按照“提高种苗业、扩大优势品种养殖、突破设施鱼类养殖”的思路,适时扩大海蜇、梭子蟹、贝类养殖面积,积极组织实施海水养殖“倍增工程”。充分发挥海水养殖科技示范园区的技术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积极推广大规格青蛤种苗培育及养殖、海蜇养殖、鱼虾蟹贝综合养殖等技术,新增设施鱼类养殖项目。二要加强养殖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大传统养殖品种的改良力度,增强养殖品种的抗病能力。围绕发展海水养殖,本着引进一代、开发一代、推广一代、储备一代的原则,加快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缩短新品种更换周期,在提高河蟹和南美白对虾育苗水平、增加效益的基础上,扩大海蜇、沙蚕等品种的育苗规模,开发半滑舌鳎、四指马鲅等海水名贵品种的苗种培育。通过开展多茬次、多品种、全方位育苗,提高苗种生产能力,以良种突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三要加强浅海高浮养殖生产基地建设。合理做好高浮(匡围)养殖区域布局,积极稳妥地开发新的养殖空间。对现有规模实行结构性战略调整,坚持多品种、多层次、多学科综合养殖,积极做好外来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工作,尽快形成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带,努力实现全县养殖环境生态化、结构科学化、品种优良化、产品标准化、生产高效化,使高浮养殖生产成为沿海地区的富民工程。四要加强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积极实施传统海洋捕捞生产战略大转移,抓好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的三大远洋基地建设,建立国外派出机构和水产品中转站及国内配套的后勤保障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渔民转产转业的重点放在发展远洋渔业上,为渔民拓宽生产发展空间。大力开发大洋性金枪鱼钓、公海拖网等作业项目,增强参与国际渔业大循环的竞争能力,使远洋渔业捕捞收入在捕捞业中的比例达到六成以上,成为我县海洋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五要强化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在建设省级海水养殖科技示范园基础上,建立海水生态育苗、海水鱼类设施养殖、海水高效综合养殖、水产品加工等四个标准化示范区,指导渔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及销售;加强HACCP、ISO9000等水产品质量体系的认证工作,加快完成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县的整体认定。继续实施精品项目工程和品牌战略,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业,拉动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上档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六要加快后勤服务基地建设。通过渔港经济龙头带动黄沙港集镇建设,以海洋捕捞产业为支柱,以沿海滩涂资源为聚集,以水产品出口创汇为方向,最终建设秩序良好、经济繁荣、社会文明、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型渔港,真正把黄沙港建成现代化的新型海滨渔港城市。
二、硬化执法措施,净化发展渔业经济环境。要全面贯彻落实《渔业法》、《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大力推行以《养殖证》为核心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严格查处非法捕捞作业。加强休渔期管理力度,加强渔业投入品监管和渔业水域环境监测,保护渔业资源,维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组建渔业协会,提高服务渔业经济水平。由从事科研、苗种生产、商品鱼养殖、水产品销售和渔药等渔需物资生产销售的单位和养殖户,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和服务渔业、造福渔民的宗旨,组建县镇渔业协会,为广大渔民和水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和渔需产品方面的服务。
四、加大扶持力度,增强发展渔业经济后劲。各级党委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精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增加渔业科技投入,迅速培植龙头企业,切实提供金融信贷扶持,项目扶持和税收政策扶持,推动渔业产业化经营,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