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 案 纸 第 页
新课导入: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实收资本
一、概念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人作为资本投入到企业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所有者向企业投入的资本,在一般情况下无需偿还,可以长期周转使用。
二、企业实收资本的一般核算
1.企业接受现金资产投资
借:现金或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2.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
借:固定资产、原材料等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3.企业接受外币资本投资
(1)投资合同中约定汇率的
(2)投资合同中没有约定汇率的
4.企业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股本的核算
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按规定转为股本时,应按该债券的面值,借记“应付债券——债券面值”科目,按未摊销的溢价或折价,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债券溢价、债券折价”科目,
按已提利息,借记“应付债券——应计利息”科目,按股票面值和转换的股数计算的股票的面值总额,贷记“股本”科目,按实际用现金支付的没有转换成股票的部分,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三、企业资本(或股本)变动的核算
(一)企业增资
1.企业接受投资者额外投入实现增资
借:银行存款等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2.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3.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4.采用发放股票股利方式增资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贷:股本
5.企业减资
企业减少注册资本时,应按照减资金额,借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第二节 资本公积
一、概述
1.性质
资本公积通常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金。从本质上讲应当属于投入资本范畴。
2.来源
资本(或股本)溢价
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接受现金捐赠
股权投资准备
拨款转入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其他资本公积
3.资本公积核算需要设置的明细科目
资本溢价
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接受现金捐赠
股权投资准备
拨款转入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其他资本公积
二、资本公积的核算
1.资本(股本)溢价
借: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
贷: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2.接受捐赠资产
(1)接受现金捐赠
借:银行存款
贷: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2)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
入账价值的确定:捐赠方提供有关凭据;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
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的账务处理
A、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原材料等
借:固定资产、原材料等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递延税款
B、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处置
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同时
借:递延税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股权投资准备
例:盛世公司于1998年1月1日向乐华公司投资800万元,拥有该公司有表决权资本的80%。1999年12月31日,乐华公司因接受一项现金捐赠增加资本公积100万元,由于盛世公司持有乐华公司80%股份,按权益法核算,盛世公司将相应增加资本公积80万元。2000年12月31日,盛世公司将其对乐华公司的投资作价1200万元转让。
有关账务处理如下:
1999年12月3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乐华公司(投权投资准备) 800 000
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800 000
2000年12月31日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8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 000
4.拨款转入
拨款项目完成时,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同时,借记“专项应付款”,贷记“资本公积——拨款转入”科目。
5.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企业在接受外币资本投资时,一方面,应将实际收到的外币款项等资产作为资产入账,并按收到外币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另一方面,应将接受的外币资产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如果投资合同中约定汇率,应按合同约定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这样,将外币资本按约定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与按收到外币当日汇北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之间就会产生差额,对此差额,应将其计入资本公积,对于外币资本按约定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小于按收到外币当日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的部分,应贷记“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科目;对于外币资本按约定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大于按收到外币当日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的部分,应借记“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科目。
6.其他资本公积
是除上述各项资本公积以外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及从各资本公积准备项目转入的金额。性质与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基本相
同。但与所有者权益中的准备项目不同。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是已经实现的资本公积,可以按规定转增资本。
第三节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组成及其用途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留存收益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
二、盈余公积的组成及其用途
组成: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用途:弥补亏损,转增资本,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法定公益金,主要用于企业集体福利设施
三、未分配利润的形成和用途
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未分配利润通常用于留待以后年度向投资者进行分配。
四、留存收益的核算
1.留存收益增加
提取盈余公积时,按提取金额,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
科目。
2.留存收益使用或减少
(1)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其他转入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一般企业: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
股份有限公司:
借:盈余公积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盈余公积
贷:应付股利
(4)集体福利设施支出
借: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3.未分配利润减少
企业如果在当年发生亏损,应当将本年发生的亏损自“本年利
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这样,企业以前年度的未分配利润将减少,结转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果出现借方余额,即为未弥补亏损的数额。对于该未弥补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前利润进行弥补,但弥补期限不得超过五年。当企业将实现的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时,企业需将当年实现的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方余额自然抵补。所以,以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结转的未弥补亏损时,实际上并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账务处理。
南京市劳动局职业技术培训处编印
展开阅读全文